这几日的上海,风雨如晦。
台风带来的雨云,压在城市上空,晦暗阴抑。
雨是飘忽的,忽大忽小,时有时无,来去随意。
东南沿海,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对于这样的场景,是不陌生的。
一年中的风雨,不仅仅在这台风天,清明时节的雨、黄梅节气的雨,连天而下,又各有不同。
天要下雨,拦不住,天要刮风,也止不住。
既然如此,不如听雨听风。
听过草屋上的风雨声,如果是和风细雨,雨打在绵柔的稻草上,沙沙作响,刚开始润物无声,下久了才会顺着稻草尖,滴涎下来。要是狂风暴雨,那就不是个理想的所在了,草屋本就难以遮风挡雨,暴虐之下,自然是不好看的。雨哗哗而下,不久就可能渗漏进来,风吹得支撑草屋的竹竿,嘎嘎作响,朝不保夕。
风雨天,躺在瓦房里听雨,是不错的。
土瓦开始还有涵养雨水的能力,所以,稍稍经雨,就含蓄其中了,不会有檐水淌下,但稍微一久,就包容不住了,“沧海终究横流”。
雨来时,只听得雨滴敲击土瓦的钝声,闷闷的,不明快,再看这阴晦的天,更觉郁抑。随后雨水淌下来,天井四沿的屋檐下,滴答作响,虽无法刺破这阴沉,到底是添了些生机,让人能轻快一丝。
但这轻快也得风配合。春风春雨,自然还是清爽的,夏风夏雨,也浓烈得直白,秋风秋雨就不对劲了,总是萧瑟不已,呼啸而来,带着凄楚。
及至到了红洋瓦,到了石棉瓦,到了彩钢瓦,那就欢脱得多了。
只要雨还算大,就咚咚作响,但是刚开始新奇,后面只觉聒噪。
这些瓦也存不住水,来者不留,尽数流将开去,一时间,倒是增添了檐下雨势。
风雨如晦的时节,做什么都不太得其要领。
看书吧,湿湿的天,纸张也都有点粘手,如果不巧遇到“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情形,谈文说字就更没法进行了;坐着喝茶吧,风雨天不会干渴,虽说好茶不为解渴,但即便是为清心静气,也是最好有些个物得其用的。
估计真的只有发呆,看风看雨、听风听雨。不过,如果有些重口重味的东西,还是能配得上这雨天的,要么咸,要么酸,要么辣……
说回风雨。
风无形,所以只能由有形之物,来看来听。起于青蘋之末的风,也因有青萍才能看到;风卷残云,也因为残云被卷走,才看到了风。雨也无形、无声,雨的形状、声音,不在自我,在于阻它之物、容它之所、纵它之处。说缥缈,说滂沱,还是虚的多、实的少;说润无声、说如注下,说得多是不真切的。
风雨如晦,后半句就是“鸡鸣不已”,再后面就是见得君子的事情了。
2022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