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启示录:互联网如何改变世界
- 李志民
- 1407字
- 2024-09-11 17:43:00
暂时遇到挫折的知识开放共享
在互联网势如破竹的发展历程中少不了天才们的创新,然而并不是每位天才都能顺利逐浪弄潮,纪录片《互联网之子》便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从14岁接触编程以来就展露了卓越的天赋,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简易信息聚合)到联合创办知名论坛Reddit(社交新闻站点),斯沃茨的足迹遍及整个互联网。
在MIT(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就读期间,斯沃茨通过学校图书馆“试验性”地批量下载电子论文,因此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抓获。他的事件被美国政府当作打击黑客的经典案例。检方最终对他提出了13项重罪的指控,他可能面临几十年的牢狱之灾和100万美元的罚金。这一切最终让深陷抑郁症的斯沃茨在2013年1月11日自杀,年仅26岁。
从斯沃茨短暂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他深刻认同互联网“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精神,并且对知识开放格外执着。斯沃茨生前在发言中曾提到,“知识共享”这个念头之所以能在他心里萌芽并疯长,和他的偶像万维网的创始人蒂姆·伯纳斯·李对他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但并没有用万维网来牟利,而是让其免费为公众所用。受到伯纳斯·李的启发后,斯沃茨把精力投入到了一系列有关获取公共信息的新项目中,包括把网站Watchdog.net上“开放图书馆”这一版块中列出的已出版书籍的出版商、经销商、图书馆等信息汇集到一个网站上公布,以便读者能够知道在哪里可以购买或借阅到想要的书籍。
不巧的是,斯沃茨大展身手的时间正是互联网商业化浪潮汹涌,各行各业的传统龙头企业在线上世界“攻城略地,分割地盘”之时。斯沃茨的行为正好触犯了某版权业大亨的利益。事实上,也正是该大亨拿出的证据使得斯沃茨被FBI定位到IP并抓获。从斯沃茨悲剧色彩的一生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创新与颠覆之间的博弈长久存在。
斯沃茨的陨落也并非毫无意义,美国议会因他而修改法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新法。如今开放存取的期刊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呼吁将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研究成果向公众开放的声浪渐强。尽管个人命运并不理想,但亚伦·斯沃茨执着的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却不容争议,并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我们要大力提倡“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坚持互信互利的新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世界各国应该推进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资源共享,丰富开放内涵,提高开放水平,搭建更多沟通合作平台,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推动彼此在网络空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让更多国家和网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1]参见李志民撰写的《不存在互联网思维》,发表于2017年的《中国教育网络》。
[2]参见李志民撰写的《ChatGPT本质分析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发表于2023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第29(03)期。
[3]参见李志民撰写的《互联网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于2022年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0(06)期。
[4]参见中国互联网协会撰写的《回眸历史 迈向未来:纪念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发表于2014年的《互联网天地》第4期。
[5]参见东南大学范世君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无线协作微云负载转移和多工作流任务调度算法研究》。
[6]参见陈杰等人撰写的《谈开放,品教育(一):开放教育资源将要改变的教与学新模式》,发表于2013年的《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第3期。
[7]参见华东师范大学闻铭撰写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构建区域性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实践研究:以上海市H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