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有感
自尼采发出“上帝死了”这一声振
聋发聩的呐喊后,我似乎听到了那远古
传来的回响。这呼喊在那价值崩塌的旧
世纪意义重大。如今对我们而言,这可
怕的时代预言是否会一语成谶,我们也
许并不知道,可是在过往的废墟中探索
也能寻得些许启发。
《查说》中讲述的“精神三变”为
骆驼、狮子、孩子。查斯图斯特拉裝喻
的骆驼是苦苦寻求人生意义的探索者,
的欺骗,在思想上的跋涉始终徒勞无
功,始终被因在“你应当做什么”的非
理性怪圈中。自身所处环境很难改变,
因此正是“恶龙”伊乎其然的说辞将骆
逾越思想上的鸿沟。后来骆驼意识到恶
龙的说辞是冒充的意义,只有精神升
华,才能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
岸。于是骆驼逐渐产生自我意识,精神
上向狮子转变,摆脱所谓规则的羁炸,
越过传统的藩篱。最后狮子也转变为孩
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从“你应当
做什么”变为“我想要做什么”,活的
自由且有意义。
上述的文字我们始且把它看作一种
寓言。无论是哪一种精神形态都是对意
义的追问的不同表现形式,是优秀的思
想,是杰出的灵魂。亘古以来,人们
关于意义的讨论从未休止,对意义的讴
歌和否定不绝于耳,至于诠释意义的论
调更是俯拾聊是。其实这并无是非对错
之分,只是有深浅宽窄之别。这里不必
与意义的模糊概念纠缠,也无须在意义
的拍象轮廓旁徘徊。应有之义是揭开意
义的面纱,为它进行正名,为自身寻得
归宿。
意义是自身存在的理由和证据。感
官给予我们知晓自身存在的规利,但代
价是每个人必须在理性的审判台前证明
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这时我们不免诉诸
作为法官的意义才能够获得救赎。可是
自身存在的意义似乎总是影影绰绰的。
这让我们捉摸不透,让人始终比较隔
向,更有甚者,终将踏入虚无的囚徒因
境,“我是谁”的疑惑油然而生。而德
尔斐神庙中“认识你自己”的神谕成了
解逸的钥匙。可是现代世界物欲横流的
社会已然造成人们官能退化,人们对警
喻的话语逐渐庥木,慢慢地丧失了感知
问题的能力,敏锐的心灵被钝化。于是
疑惑瓦解,问题不了了之。再者,钥匙
可数,可大门无数。钥匙与大门不匹配
的情境屡见不鲜,多少真诚的意义探索
者倒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这个试错的
过程极其艰难,大多数人渐渐失去了体
察自身的细心与耐心,索性将钥匙象之
高阁。因此,我们接连看到古老的神谕
已然成为遥远的传说,探索存在真理的
指示成为时髦的标语。但是比起“认识
你自己”这个使命未完成的可悲,人们
遗忘了这件事情是个使命更加让人欲害
无泪。毕竟流浪儿们失去了颠沛流离的
勇气,对“此心安处是吾多”产生了似
是而非的体悟。
意义是靠人解释和创造的。徐则臣
牛记》中提到:“往事总是在回忆
战子意义。”诚然,这的确是意义
的一种来源,现象学解释庶几近之。人
生在世,身不由己之人比比皆是,意义
被随意安置的现象亦屡见不鲜。我们被
世俗定义的成功所围猎,被冠冕堂皇的
道理所束缚,被风靡一时的事物所误
导。由于每个人所信奉的意义都预设了
身份,身份形形色色,意义有重叠是少
数,意义无统一是常态。因此在生活中
迁就意义就成了社会中的隐性需要,譬
如社会价值观标榜为最高价值意义的
“奉献”,它将人生局限为一次义务的
履行,仿佛试图使用伪装起来的道德化
为人们的桎梏。因此,成为他人所赋予
意义的牺牲品是可悲的,俨然是纯粹的
“骆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
要奉献,只是这应该是一种自由的权
利。并且这不与尊重自我寻求的意义相
违背。只不过其中的分寸恐怕是很难把
握了。
现如今,意义的彷徨和迷茫尚未消
解,未来的生活仍是一片斑驳。自身存
在的意义或许是个诱人的譬喻,象征着
一切美好的事物,激起我们种种盲目的
连续冲动。殊不知它的尽头也许是虚无
的“地狱”,但也有可能是美好的“天
堂”。意义以箴言式的劝慰指引我们各
归。
我们每个人都是查拉图斯特拉,都
在试图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