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传承千年的敦煌工匠精神

这是一次当代艺术工作者与古代艺术家们的对话,一本从敦煌壁画里走出来的故事书。

敦煌地处亚洲腹地,属中亚或古西域范围。历史上,这里是中国与西方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中心地带,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文明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神奇的交会和融合,形成了集东西方文明于一体的、代表人类古代文明的独特文化。由于敦煌有效地保存了这一世界性的文化,所以敦煌被视为人类古代文明的中心。其中的敦煌文化遗产,被认为是人类古代文明的结晶。莫高窟就是这一人类古代文明中心的集中体现:它保存了我国中古各个历史时期的石窟大约700座、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身,用艺术图像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一千年间的历史与社会风貌,是世界范围内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而这一切的形成,要归功于公元4至14世纪一千年间几十代的无数工匠,特别是从事建筑、彩塑和绘画的艺术工匠的辛劳创作。

在中国古代,作为手工业劳动者,工匠大多生活贫苦、社会地位低下。敦煌的工匠们也不例外。他们一般隶属于官府、寺院或者大户人家,没有什么人身自由,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寸土地,也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财产,而且随意为人役使、被人交易,更有甚者,他们的工匠身份还是世袭的。而严酷的封建法规制度又容不得他们对工作有半点疏忽。他们的作品所显示的艺术水平,与同时代的大师们相比毫不逊色,地位、待遇等却是天壤之别。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在太平盛世,还是在动荡年代,他们始终保持着高超的艺术水准。也许正是由于他们是来自社会底层的艺术家群体,所以他们上通天道、下接地气,创造出了千古不朽、万古长青的敦煌艺术!

我们说敦煌是历史丰碑,是艺术殿堂,是学术海洋,但首先敦煌承载的是一种精神。千百年来,生活在敦煌的无数劳动人民,特别是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的工匠们,在创造光辉灿烂的敦煌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海纳百川、吸收融合的精神,展现出的无穷无尽的创造精神,显示出的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同莫高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无论社会发展到了何种程度,这种精神都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而且应该在发展中得到不断升华。因此,保护、弘扬、承续敦煌的这种精神,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这种精神更应该被不断地发扬光大。

梦楚女士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插画创作的艺术工作者,在面对敦煌莫高窟这座千年前的艺术殿堂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她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朝自己走来;她置身于历代敦煌艺术创造者的队伍之中,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在与工匠们的“对话”中,梦楚女士领悟到了敦煌的工匠精神,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并通过灿烂辉煌的作品,与工匠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就有了这本跨越时空、图文并茂的《敦煌历史大画卷》。这本倾注和凝结着作者心血的诚意之作,带我们走进数千年前那些沧桑岁月和神境奇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于不同时代、来自不同地区的一个个鲜活生命,值得一读。

是为序。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 马德

2024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