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融街种地

这是笔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的随笔,有所触及,有感而发,根据内容做了简单标注分类,如读书、情感、生活等,主要是方便翻阅,避免产生庞杂之感。其实现实本身就是庞杂多元的,我的多虑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也未见得标注有多么清晰,既然已经做了,就依此分类顺序排列,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生活在时间中的人,作为阶段性的存在,离不开时代变化带来的因缘际会。历史地看,很多事,离得远才能看得清,前提是需要深刻地记住。遗憾的是,这个时代同时涌入思想和视野的事情太多太多,很多事尚未来得及思考就已经成为过往,犹如一幕戏剧尚未结束,另一幕戏剧已经迫不及待地登场。生命整体生生不息,每个个体却是有限度的,这是一个矛盾,充满迷人的趣味,却也消耗着宝贵的时间。

随时记下所思所感,留住某时某刻,记住某人某事,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自我消遣,至于习惯和认识是否有所提高,只能由时间来回答。

从收成的角度看,任何一项工作都如同种地

从收成的角度看,任何一项工作都如同种地。种地简单又复杂,很多时候超出文字描述之力。

时代在进步,尽管种地的工具极其多样,但产出的农作物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玉米还是玉米,小麦还是小麦,即使给了补贴的玉米和小麦,还是属于粮食。

但是,这样的认识一定对吗?

实际上,玉米、小麦甚至棉花之类的农产品,已经被金融化了,严重市场化了。这些被强加了个人或者利益集团意志的农作物,和货币一样在金融市场飞舞,上上下下,让人们心神不定,让每天吃饭的人们心神不定。

生有度,爱有度,寂寞和喧嚣亦有度。只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内心需要怎样的度,因为,在有组织的社会里,度的把控实际上更难,几乎每刻都在考验着我们的体能,锤炼着我们的心智。

就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来说,我们知道的太多了,就发展的愿望来说,我们知道的又太少了。有限的一亩三分地,能产出多少粮食?多与少,常年纠结于多与少,如同不是智者,却产生智者的忧虑,是生的烦恼之一。需要时刻警醒的是:当农民尤其不能急。

金融街种地:金钱的颜色

爱情的颜色,生命的颜色,生活的颜色,金钱的颜色,等等。

和生命、生活、爱情比起来,金钱不过是一个媒介,就像金钱最初的功能,不过是简单的交换媒介。但是,一个非常次要的媒介,变成主要角色,人们甚至为它铺设了街道,建筑了高楼并以此为生,不仅是发明者的困惑,甚至身居其中以此为职业的人也会疑问:

金钱,金钱是如何变得如此重要的?

金钱既为生活着色,又为生活卸下浓重的情谊,让人们感受比季节更分明的冷暖。金钱的颜色在拥有者的口袋里,随时准备散发人们想要的光芒,温暖与冷酷瞬间转换。金钱是如此简单,却成就着世界上最不平凡的事件。把世界搞乱或者把世界搞好,金钱并不通神,却和拥有它的人共谋,制造的事端连神也会惊愕不已。

一件衬衣可以变成金钱,金钱也可以表达衬衣。

经济学家总是习惯用他们发明的供求理论解释世界。在物质过度发达,贸易过分畅通的当代,人们的虚荣心和千奇百怪的心理诉求早已把供求理论肢解,就像金钱在人们生活中的升位,供求理论在经济学理论丛林中正在下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要想让传统经济学成为新一代人们的显学,要么改变经济学家的看法,要么改变当代人的看法,两者都很难。难有难的好处,因为难,激发了人们的无穷想象,也造就了人们生存和研究的新领域,开创了生活的新机会。

在这个挑战人们思维的时代,人们的感觉充满不确定,有时欣喜,有时惆怅。人们时刻需要安全感,又时刻制造不安全。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也不是金罩衫,多数时候就像雨天金融街阴沉的颜色。

金融街种地:保守是一种态度

关于保守:保守是一种态度,是对现存的、经过时间历练的事物的认同和尊重。保守是厚重的积累,是进步的顶端,是洞察时势后的清明。

保守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审时度势后的前行,在不动声色中变革,在稳健行进中发展。就像缓慢生长的爱情,稳固而恒久,需要耐心和勇气,更需要坚持和坚守。

保守不好吗?不过很少有人做到罢了。

金融街,聚集太多货币符号的地方,甚至播放的音乐,都染过金钱的气息,和午餐的味道混杂在一起,形成金融街的中午味道。

可是,又怎能否定金钱的好呢?所有的好都是相对的,只有金钱是绝对地好,钱能抽象地满足一切。是的,金钱遭到太多的诋毁,也拥有了太多的热爱,被人创造出来的交换媒介,最终要超越人本身的价值。只有人,才能有如此伟大的发明!拜物,是由于人们渴望抓手、渴望永生、逃避不可挽留的命运?

主张太多等于没有主张

众生喧哗,世界进入多边时代,主张太多等于没有主张,谁也进入不了主张可实施的阶段。时间在探讨和寻求共识的喧哗或者沉默中度过。嘀嘀嗒嗒,时钟不紧不慢,人们在失去什么?

思想是为行动服务的,尽管思想仿佛闲暇的副产品,但是思想诞生的真正用意还是实践。把思想付诸行动,思想的力量迸发,可以变成火箭、炸弹或者任何武器,改变或者统驭世界。当然,思想变成金钱更好,金钱可以抽象地代表一切,甚至为情感效力。当然,这样的认识一定会被列入流俗,如果我们不那么偏激,一切的高尚也许自流俗始。

令人失望的是,金钱不能通神,或者神并不怎么在乎金钱。比如金钱不能堵住人们的嘴,金钱不能解决人们的喋喋不休,甚至金钱在助长众生喧哗。看看网络也许明白一些,表达的欲望比追逐利益的欲望更强烈,或者同等强烈。

循环往复,人们需要的是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和恒久如一,即使对待社会制度方面,亦如是。但是不能否认人们又是如此不同:有的人打死也不说;有的人打死也要说。就其两者的比例看,沉默总是少数,也许是重要的少数。

世界进入多边时代,比较棘手的现实是:坐在桌边的主角太多,为利益而来,在没有找到共同接受的平衡点之前,谁也阻挡不了众生喧哗。

美德和财富的优先次序

从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从一个地方游移到另一个地方,思想随时准备制造事端,与安宁作对。也许一颗忧郁的心灵与快乐无缘。在喧嚣的世界上,美德随时准备散发人性的光辉,财富和权力却随时准备让美德退场。

美德和财富的优先次序,人世间几个矛盾难解的次要问题之一,基本没有答案的问题。当然首要问题是生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基本不考虑这个问题,人类的心智尚停留在为吃饱肚子上树狩猎的阶段,不会思考如此次要的问题。即使到了当代社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基本也是枉费心智。在当下或者久远的未来,人们将永远在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富的道路上游走,坚持不懈,生生不息。伴随而来的思考也终将无果。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富的道路截然相反,尽管人类还希望它们是一条路。

也许,学者们的考虑太过偏颇,或者根本要忽略优先次序这样的问题。谁先谁后,如同拷问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位的。物质和精神共谋成就了人,越来越进步的人,美德和财富也一定是互为促进,向着更高的目标出发,只要我们相信走在进化与进步的道路上。

和不确定性打交道

不确定性。当人们享受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与新奇时,也深深受到不确定性带来的伤害和折磨。

旧居和老物件,表达着稳定却逝去的气息,安详无忧。这样的感觉是生之初给予的,一切安好祥和,因为心境是安好祥和的,没有经历过或者经历不多,没有被不确定性侵袭。

但是,日月轮转,四季更迭,不确定性周而复之,以它不可改变的节奏考验着人们的耐力。悄然变化和骤然翻转,彰显着变化的魅力,虽然这魅力如毒药,既治病也致病,既考验身体也历练精神。

人们已经不太使用变化这个词了,改革和社会转型成为人们语言的新宠。也许这个词更能体现主动性吧。在主动与被动之间,人们更喜欢主动,主动更能体现自我中心主义者的强权?也许是吧,这样的思考仅供自娱,确实有趣味,很有趣味!

和不确定性打交道,前提是要有明确的主张:以不变应万变,或者以万变应万变。人们怎么做的?都有。不确定性既被人喜欢,又被人痛恨。爱恨交加,落入了俗套!

俗套大网,承担的东西太多,再放一件也无妨!希望人们适应它: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与安全感

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并由此带来风险,人们需要安全感。

而安全感,这种感觉本身亦充满不确定性。人们需要房子遮风避雨,寻找温暖和保护;人们也需要房子投资升值,赚取利润。这个过程的不确定性在于:投资房子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无论哪一种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都会让安全感变得飘忽不定。人们竭力追求的成为最终失去的,这样的结果很难令人接受,却是常见的事实。

安全感是一种感觉,人们希望为一种感觉提供保证,本身也许是虚妄的。但是,人世间的男女不这么想,特别是他们陷入情欲的深渊时,不确定性仿佛迷幻的彩色世界,充满好奇恩爱,依依难舍甚至生死相许,安全感让位于力量无边的激情。安全感?相守就是安全感,或者安全感已经根本不重要,唯此时,人们才能够真正认识安全感,仅仅是一种感觉,相对重要。

夜已深,电视还在阐述不确定性。这真是一个有趣和可以深思的问题,尽管我喜欢沉思默想,喜欢凝神聚气,喜欢挑战不确定性,还是被困倦压倒,准备睡了,晚安!

历史就是历史,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

我们的思想,即使我们的日常思想,也无不是历史文化传承的结果。历史文化传承,成就了现在的我们、现在的人。

特别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时刻处于忧虑中,深入骨髓的忧患意识,让我们时刻越位,经常错位,并且怀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感,理直气壮。

网络,为当下人的思想插上了翅膀,大到宏观治国理政,小到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人们发表着某个层面上的真知灼见,良莠难辨。到处是分歧,又随时改变着话题。奈何怎样,一切如常。

历史就是历史,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每到转折时期,人们总是惶惑不安,把历史搬出来推演一番,找出未来前行的蛛丝马迹。而未来呢?总是神秘莫测,像不期而至的风雨雷电,出乎意料,却又理所当然。某些时候,无须问为什么,跟风及盲从超越了原因!

欲望与激情登场的时候,节制与理智就会离场休息!留下的问题却如刀疤……

迷信与自信

迷信是人的天性之一。

面对不确定性以及无处不在的风险,如果那个神秘的主宰暗中庇佑,岂不是自助加天助,胜券在握?适度的迷信可以增强人们的信心,增强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控制感。虽然人们不断冒险、创新,但人们的骨子里寻求的却是安全感以及稳定,甚至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踏实感觉。

生活中此类事件比比皆是。战争是为了和平,建筑是为了遮风避雨,各种便利的工具是为了生活更舒适,爱与被爱寻求寄托和慰藉,等等。这些,都与度相关联,密切关联!但是往往,人们跌倒在度的权衡与把握上。

迷信过度的事就不必列举了,网络上到处都是。建筑过度浪费资源,情感过度滋生事端,特别是与这两件事相关联的房子以及派生的事端,成为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也许更加进化的后人了解到此,也会沉默不语的。

即使在当代,某些谨慎和羞涩的人也会避而不谈,因为某些话题会妨害合乎圣道的生活。

一切危机皆由变化引起

一切危机皆由变化引起。

如大自然的周而复始,变化是自然现象,也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更是人性使然。追求稳定和安全是人的本性,追求变化和冒险也是人的本性,至于什么时候爆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经济困窘、不公正、尊严受侵害或者某些意外事件都可能促成,这样的问题尽量避免。

至于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人的生存无论怎样进化都是那一套顽固不变的程式,吃喝玩乐、生老病死。尽管人类经常扛起理想的大旗,把命运交给变革,但是人类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几乎经久不变。官僚机构、警察以及各类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即使装上了新酒,味道亦如常。如同一场盛大的典礼过后,辉煌转瞬成为过去,成为人们记忆的一部分。

那些激情满怀的人陆续回到安静的小巢,重新开始度过他们最真实的时光,身体内留存的激动碎片也终将在安静中消遁。那些看似密不透风的各种联盟和组织,也经常被时间晾晒。一切都是暂时的,恒久成为向往。尽管如此,并不影响人们对变动的渴望与追随。

金融是寂寞的行当

在金融业分分毫毫的计量过程中,时间裁夺着结果。就像大地上各种生物秘密的生殖,一旦完成伟大神秘的震动,其余的时间则是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或者如农民般安守春夏秋冬昼夜冷暖,急不得。现代文明倡导效率,也不能和时间作对,所有的成功都很寂寞。

金融是寂寞的行当,尽管存在着喧嚣也需要喧嚣。即使资本和股权这两个高度受宠的词汇,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威力还是需要时间,太急迫就会出现问题。主观的愿望被客观现实教训,让资本打了水漂或者让股权烟消云散,虚妄造就虚幻,成为无可挽救的痛。由人创造的各种工具包括金融工具,怎么可以独立于现实生活呢?回归本源,离土地近些,再近些。

至于投资,这个艰深也简单的行当,基本也是时间的结果。只是太多的人忍受不了寂寞,或者寂寞难耐,频繁改变主张,输给了时间,损失了金钱。从事金融职业的人都知道,利息是时间的复利,这个复利的前提是方向正确以及一以贯之的坚持,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克制,经常听风就是雨,改弦易辙,复利是不存在的。

这个平常的道理基本适用于各个领域。如同每个人是自己的后裔,思想容貌及精神气质等无不是长期积习的累积,认识不到是学习不够,行为不到是自律不足,更可贵的是自知之明,勇于承认力不能及转而从事力所能及之事,不勉强不强求不和自己作对,看起来很难理解,做起来也比较困难。

金融投资和时间为伴,耐得住寂寞很重要。

社会普遍繁荣之后,人们何以对财富更加迷恋?

虚妄及吹牛,任何时代都存在,不独此时。但是将虚妄与吹牛发展到炉火纯青,聚敛钱财并且追随者众,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了。历史上,人文主义者很少没有吹牛的习惯,但是这种吹牛无伤大碍,大不了是文人虚妄、兴之所至,既改变不了现实也改变不了生活,至多为后人留下关于想象力的谈资,而将虚妄与吹牛用于投资融资,则大不同。

把想象说成事实,信誓旦旦,仿佛天下因一言而变。办公室待久了难免会生出局促之感,以为世界即将变化于顷刻。殊不知无论怎样惊世骇俗的事件,都改变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世界真正的进步体现在生活方式上,至于政治战争最终都屈服于庸常的生活,我们可以在书本上、影视上再现历史——我们认为的历史,而真正的历史则一去不回。

社会普遍繁荣之后,人们何以对财富更加迷恋?

物质极大丰富之后,人们何以对吃喝开始警觉?健康的第一要义在于能量的摄取,没有足够而丰富的能量,即使思想也会变得软弱无力。疾走或者节食是当代城市人口比较在意的问题,我们真的已经富足到可以远离能量的地步了?人们为拥有的财富流转生息,却不知道生息何用,越来越多好像越来越不够用,为虚妄以及吹牛者提供舞台,演绎当代戏剧,残酷诡秘痛且惜。科技在进步,人性在踏步,此类观点可以将就着解释关于投资融资的诸多现象,也只有将就着解释了。分析再透彻也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还不如留下精力去打球、散步或者谈天说地。

在各种即生即灭的行为或者活动中,某类事件可以长久地触动人们的神经,比如借钱不还或者投资失败,虽然人们总是回避此类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因回避而消失,可能存在得更恒久。在阅读了各种报告之后,某些看似潦草不经意的话语触发了灵感:人类的虚妄存在多久,文明也将存在多久,或者相反。

说到底还是关乎欲望与节制

在富足这样一个边际不甚清晰的表达中,找到准确的定义比较困难,就像解析幸福这个词。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我们理解的富足。

个体的富足对于社会也许有着更清晰的解释,小到一粥一饭,大到康居无忧。但是对于整体行进中的社会,富足却是一个指向暧昧的语汇。我们不能从外汇储备的多寡判断一国民众的生活,因为这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拥有了互联网,就断定社会在进步。的确,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改进都会促进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

进步有多大,产生的问题就有多多!

说到底还是关乎欲望与节制。人类在挑战自我发展前行的轨道上行进了多久,与自身和自然的搏击就有多长。顺其自然作为一种哲学态度存在良久,但是作为一种行为从来都被忽视,甚至长久漠视,直到某个时日,那个神秘的主宰动了雷霆之怒!

很欣赏层出不穷的观点以及论述,丰富着人们的认识,启发着人们的思想。过往与未来,人们生活在当下,甚至可以忘掉过去,无尽地展望未来,但是任何未来都脱离不开衣食住行基本的生活,以及生老病死的基本常态。这是人的智力对于人本身的无奈。

忧思难忘的时刻源起于繁荣

金融街的车辆川流不息,二环路亦然!

金融街的行人川流不息,二环路亦然!

在人类所有修建的道路中,川流不息代表着生机,也代表着社会的繁荣,但具体的人是否每时每刻都被繁荣的心思包围,就不见得了。忧思难忘的时刻源起于繁荣,也许金融街聚集着最忧思的头脑,所有涉及投资发展繁荣的问题基本均始于寂寞,就像秘密的繁殖,就像所有的伟大作品均诞生于时间的悄无声息,虽然总免不了有个隆重的揭幕以及热情的致辞,把好愿望充分表达一番,用尽多少华丽的辞藻都不嫌多!

把写作当作消遣不是明智之举。虽然写作有很多好处,可以避免和人交往可能带来的争端,以及节约体力等等。但是写作犹如一个人的战争,不仅消耗体力,更耗费精力,甚至伤神伤气,幸亏我对传统中医了解寥寥,也就不多计较了。

作为消遣的写作还是有个选择好!撰写原则性要求需要视野和襟怀,撰写教条需要逻辑清晰,撰写汇报总得弄清楚问题的前世今生,至于投资获利,我看没有谁能写清楚,虽然很多专家信誓旦旦视自己如真理,其实真理很少公开露面,对于投资获利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往往由运气平衡。望着远去的云朵以及高耸如白骨般的建筑,也许会有几个人接受我的观点吧。

喧嚣过去是沉寂,尽管喧嚣也代表快意,沉寂也代表落寞。人类所有的忧思神伤七情六欲在安静中更彻底,看着二环路车流不息,我想我该休息了!

土地,房产及股权

谈论土地如同谈论自身,说不清道不明又离不开,所有的迷恋与依赖不足以承载全部的内容。于是,退而次之,回到具体的现实中来。

土地是踏实和具体的。人是生活在土地上的动物,无论富足与贫瘠,土地对于生存都具有绝对的意义。出于对土地的依附以及生存的需要,土地一直是占有和被占有、剥夺和被剥夺的中心。所有的繁荣和凋敝都与土地有关,而土地安然存在,默然接受着人类无穷无尽的狂想。

对于生活在具体时代的人,可能无暇顾及太多。那些受惠于改革开放依靠土地发展攫取利益的开发商,抓住了发展的先机,依靠土地依靠被分割的空间楼宇,攫取利益,并且不断被膨胀的欲望牵引,在资本的引领下,通过大大小小被分割的股权,编织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繁殖出一个怪异的物种,寄居在城市的砖瓦灰沙石中,把所有的快乐寄托在一个又一个空间,学不会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也找不到属于自然和单纯的快乐。尽管曾经向往过、期待着,却每每走向希望的反面。

谈论土地如同谈论生命本身,需要慎重以待。地产商眼中的土地是以平方米计的房子,投资者眼中的房产是升值空间,投机者思虑的是产权分割成股权。他们可能是一体,也可能是暂时联合体。而作家悲天悯人,把房产及其衍生物变成文字书写人间悲欢。谁存在得更久远呢?

时间的长河起伏跌宕。盛夏的中午蝉鸣声声,大自然发出盛情邀请,那是大自然本能的呼唤,呼唤着人们从各种或宽敞或局促的空间走出来,和草木共呼吸,记住和珍爱土地。

也许,经营风险的行业对中庸理解更深!

央行降息,预料中的降息。决策者的决策被充分预估,万无一失,央行犹如一个忠实的执行者。

时代在发展,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各种经济学理论也与时俱进地发展着,众说纷纭,考验着这个时代人们的心智,生活和生存变得不再简单,虽然生命到了某个阶段总是向往简单。

价格统御一切,这个似是而非的观点在现实中好像真是那么一回事。利率是货币的价格,薪酬是人的价格,地租是土地的价格,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不标上价格等等。人们在讨价还价中推动社会前行,如果我们不那么严谨地看待社会发展的话。由此引发的问题是:人们由于某种技能或者稀缺,开始漫无边际地定价,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从各种莫名其妙的奢侈品、高耸恐怖的楼房,到计时功能的手表、美丽的石头等等。

银行是这个社会最规矩的行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没有哪个行业如此价格公开整体划一,尽管不断受到指责,还是在严格的约束下行走在经济丛林中,总体中庸。也许,只有经营风险的行业对中庸理解更深。

毋庸置疑,央行——银行的银行,是人类比较伟大的发明之一,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2015年2月28日降息,具有标志性意义,意味着银行利率整齐划一的时代开始终结。当然,从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并没有那么严重。考虑到我们都是阶段性的产物,意义还是很了得!

求同存异与管控分歧

君子和而不同,大致应该是求同存异的原始出处。当然,求同存异不仅需要境界,同时也需要很好的理解力,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尊重,并且是彼此双方的尊重。

求同存异在这个时代的内政外交上反复被提及,说明一个问题:关于求同存异的现实是同者少,异者多,远远没有达到和而不同,或者更进一步说:明里暗里的分歧以及短兵相接随处可见,看得见看不见的分歧让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

于是出现了管控分歧。管控分歧也许是这个时代比较伟大的发明,也是管理学在当代各种学科争锋中比较得意的胜利。

分歧总会有的,或大或小。国与国之间的大分歧,握手言欢也需要真金白银夯实;家与家之间的小分歧,分分合合离不开金钱货币垫底。如果再加上感情以及偏见,甚至习俗、信仰等等,剪不断理还乱,犹如忧伤缠绵的宋词,哀伤、愤懑以及英武杂糅,是个大难题。

管控分歧概念的出现给各种不确定指出了方向:无论怎样的分歧,攸关方主动管一管,指出一个确定的方向,至少朝着这个确定的方向努力,给不确定一个确定的未来,总是可以的。

管控分歧是求同存异的深化,我想是的。

财产及财产所有权

财产及财产所有权划分着阶级,也拉开了人们的距离,甚至为人类共同的情感布设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从人生终有一别的角度看,财产及财产所有权没有什么意义。但从人生的过程以及世代延续的角度看,财产及财产所有权非常重要,重要到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拥有它们的好,甚至还可以承载爱,承载恨。当然,财产承载更多的是权力,拥有者的权力。

令人伤感的是:财产所有权和那些沉默的财产本身一样,无动于衷,任由被肆意掠取,历经沧桑逆来顺受,并不在意谁拥有,漠然存在。至于它的拥有者如何历尽艰辛,或用尽机关或蓄谋夺取,仿佛和它本身并无干系。看看那些留存于世的建筑以及珍宝文书,布满灰尘淡然面世。财产及财产所有权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伤感的发明,好在人们并不怎么在意,喧嚣的生活淡化着随时有可能被唤醒的警觉。

财产及财产所有权给这个世界带来秩序,也给这个世界带来烦乱甚至灾难。人们一直在努力界定清晰,人们也一直在努力破坏,破坏与重建,循环往复,世代相袭,以前没有解决好,未来也不会解决好,这个未来至少以百年计。

雨后,天空清澈,树木青绿,好时光正在此时。

自然与人,同样在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中挣扎

在对财产所有权的粗略观察中,一个问题不能避而不谈,就是关于拥有本身。正像这个时代一首流行歌所唱的:你拥有我,我拥有你。这个原本特指男女情爱的歌词,可能代表着更广泛的意义:包括财产及财产所有权,也包括人与自然。

深陷烦琐工作和被具体生活缠绕的人,没有精力连篇累牍地发表长篇大论,更没有精力研究制造一些看不懂的模型或者图标,几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何必绕那么大的弯子?除非是为了谋生,或者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学问及学识存在于常理之中。

财产的特性在于被拥有,但是财产也有驱使拥有者的特性,如财产的保值增值以及防控风险等等。究竟拥有多少财产是合适的度呢?人们通常认为多多益善,几乎没有度,这比较符合普遍的人性,但是不太符合人们的需求及能力。

以生命的限度应对无尽的财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个过程太迷人了,结果又是那么充满诱惑,没有几个人能够超然物外。于是,这个世界无数的聪明人把他们的精力消耗在豺狼般的金钱、利息以及被人操纵的资本市场里。

自然与人,同样在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中挣扎,充满了拥有与遗弃。

人们挖掘各种矿山湖水,打破着一个又一个平静。凡是美的地方都要留下足迹,留下妄自尊大践踏者的痕迹,也无意中践踏着那个神秘主宰的安详与宁静。美丽的石头在大山中沉睡与打磨后戴在手上有何区别?仅仅为了满足虚荣、炫耀以及衬托终有一别的生命?如果把美丽的石头作为财产,人及人的身体是否可以量化为钞票?拥有到什么程度,依然是不得而解的疑问。

或者发展到什么程度,依然是不得而解的疑问。

时间掌控着投资的运气

深陷柔美的音乐幻觉中被投资顾问惊扰,他要讲讲投资哲学。

好观点与人分享是好事,特别是分享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形态,几乎泛滥成灾的时候。

我强调过,夜晚九点以后最好不要谈及金钱以及与金钱有关的事,即使与财富有关的专业书籍,夜晚九点以后也最好不看,那些晚上盯盘的外汇交易人员除外。还有个例外是: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好意或者如此热心的分享等等。种地打粮食是为了填饱肚子,夜晚种地会惊扰庄稼静默的生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

投资是哲学,我很不以为然。如果投资是哲学,只能说明哲学没有很好地指导人们的行为。投资是运气还差不多,至少当下投资犹如撞大运或者赌博,热点轮转此起彼伏。真实的现实是:即使方向明确选对了企业,实绩的产生也是需要时间的,怎么如听风是雨般的感觉那般快?

经常被举例说事的投资大鳄,几乎都是被时间荣宠的幸运老者。所有那些和人性弱点抗衡的投资事迹,不仅严把投资准入关,更难得的是不紧不慢和时间和平相处,看不到任何的焦虑急躁,安然等待着成长,投资的成长,一副坦然从容状,可爱有加的模样,令人感到变老不是一件烦恼忧虑的事。任何人终有一老,也终有一别,从这个意义上看,坦然面对时间一定会坦然面对财富,拥有财富也许就是顺便的事。

某部描述意大利复兴时期的书中曾经描述老者的可爱,这种可爱在下一辈看来还有尊敬和敬畏的意味。这种感觉一定会存在的,能经历那么多在芸芸众生中胜出,本身就是非常了不得的事,如果尚安享世间的美妙繁华,慈眉善目,对年轻一代就是警示:谦逊简朴应该成为年轻人的美德,好运气要逐步获得,和自己的岁月同步或者大器晚成,夜晚心急火燎地传授投资哲学似乎不妥,热情可暂。

能不能给庄稼生长的时间?即使投资哲学在夜晚也会睡意绵绵,好梦成就运气,祝投资好运。

人类是经不起诱惑的

什么事情都要拿出来论述一番,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也是任何时代的特点。

人类生来要生活在一起,生来也要彼此喜悦,充实缓慢流淌的时间,当然人类生来也彼此排斥。被理性清洗的智者一直在提倡保持距离,也许真实的想法是亲密不易,或者亲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才要保持那个不尴不尬的距离。

但是人类是经不起诱惑的,或者诱惑本身太迷人,心甘情愿赴汤蹈火。刚哥说: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我看这句话非常适合当下的各类市场,包括资本市场、黄金市场、大宗商品市场以及不怎么入流却也喧嚣不已的种种市场。像癫痫病人找不到病因,发起疯来没有什么好办法,或者好办法正在酝酿中。其实我们自己都了然:没有准备就下场,下场之后想离场,又由于找不到时机演变成蓄谋。

关于资本市场各有千秋的论述,都有道理,却都栽倒在当下。其实不必太悲观,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及历经的风雨沧桑看,一切都将归于平静,大自然仍然天高地远,人类依然碌碌奔忙,开启另一场戏剧。人类是经不起诱惑的,或者诱惑本身太迷人。

人多势众,无可阻挡

人多势众,无可阻挡。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基本也算是体力活了。

虽然思考可以作为消遣,但在轻风拂面的春日傍晚,完全可以放弃那些没完没了的沉思,一支烟、一杯酒带来的感官愉悦更现实,也更惬意!

春去春又回,玉兰和杂草都焕发着生机,在变暖的气候中向上生长,任谁也阻挡不了。一个经济学家连篇累牍的分析,或者一个官员不遗余力的教诲,都不会改变人们购房的热情,甚至从金融街的高层望去,如白骨般耸立无序的楼房鳞次栉比,仍然可以看到吊塔在不停工作,那么顽强地堆积着砖瓦灰沙石——

由时间积聚的问题还是交给时间,还是交给时间好!人口是一切问题的源泉,也是一切力量的源泉,至于还是什么源泉取决于时代风尚。回顾曾经的历史,人及人口创造的各种事端不计其数,未来也不会减少,人类的想象力达到的高度成就着各种问题,也成就着生的征程。这是一个过程,而人多势众发挥着绝对的作用。

古代帝王所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概也是这个意思,或者如近代对人民力量的充分肯定等等。都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以及升官发财的梦想,消耗着时代的精力。当投资占据一个人的头脑,其他感觉一定退位;当投资占据一代人的头脑,其他问题也许变得不怎么重要,怎奈人多势众,无可阻挡!

各种市场都直接指向时间

多年不见的朋友问如何看待美国加息,其实各种观点在加息之前基本都已论述很多遍了。我确实谈不出什么新鲜观点,况且我对各种关乎金融的新鲜观点基本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还不如谈谈菜价,虽然一个月也买不了几次菜,但对菜市场的情有独钟远远大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复杂程度可以通过价格体现,而几分几厘或者多少个BP的定价确实只应该出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场合,比如金融街的楼宇或者某个交易所。离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就应该换个话题了。如同做饭和吃饭的时间应该有个隔离,边做边吃应该不是常态。

也许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并不如此认为。

当然,任何市场中,和价格一样重要的因素还有时间。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金融家们却能够把货币和时间联系起来,并且起个冠冕堂皇的名字:货币的时间价值。让金钱货币在休息日也滋生利息,令古今中外的道德学家所不齿。在这个世界上,道德学家不齿的东西太多,而混迹于各种市场的从业者并不怎么在意,他们只在意如何滋生更多的利息或者盈利,多些更多些,毫无悔意。谈这样的话题非常无趣,没有影响到久别重逢的好兴致,再一次证明情谊可以战胜分歧,和怎么看待金融市场并没有关系。

有一点还是值得深思的:金融市场以及背后承载的各种市场都直接指向时间。在向时间妥协的各种方法中,医疗、技术、健康以及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决定着生存的质量和生命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看,对金融市场的加息或减息给予必要的关注,很有必要。

投资病

投资是一种行业,不是病,如果卷入的人太多就会变成病:时代流行病。

投资是少数人的事。投资是和时间的较量,风险的搏杀。投资风险是个非常不确定的事。尽管投资专家们发明了无数的工具,还是无法确定未来,于是让价格说话,并且起了个比较有趣的名字:风险定价。投资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个收益就是风险定价。买还是不买呢?看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果亏不起,还是不要投资的好!

投资需要耐心等待。一个人可以耐心无限等待预期中的收益,抛开风险不谈,耐心也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是生命的限度。三十岁的张狂只有在三十岁时更适宜,用不完的力气以及浑身弥漫的荷尔蒙,赢得起也输得起。金钱基本买不到三十岁的感觉,有钱先花掉更理智,至少这个阶段的兴趣和要做的事很多,不能时过境迁空哀叹,有钱也枉然。

投资扰乱心智。人终究是受情感支配的动物,翻遍史书,即使最理智的哲学家,也没有逃脱鸡毛蒜皮小事的负累。通常情况下写在书上的和实际存在的总是有着不小的距离。关于投资的若干铁律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既然做裁缝能够养家糊口过体面的生活、磨眼镜更受人尊敬,何必踏进投资的沼泽地?看看当下所谓的投资者经历的血雨腥风,还是不投资更放松。

信息繁多煞有介事,从国际到国内,从当下到未来,仿佛投资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事实上,大多数人安分守己最重要,心怀圣念比什么都好。在社会普遍富裕之后,某些东西没有比有更安全,特别是投资。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没有渲染的那么重要,特别是投资,特别是对于芸芸众生而言。

关于投资话题最好适可而止,对于投资收益最好适当。和适可和适当比起来,缄口不语最好!

金融江湖以及财富幻象

财富幻觉加上各种增值的妄想,成就着2015年的各种金融幻象。

新词语装点下的各种金融创新以及超发的货币,不断地易手辗转直至以惨烈的方式消失,金融生态系统演绎着看似独特其实平常不过的生态平衡。

金融江湖高手如云,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变得无比复杂,就像一个单纯的想法经过无数的演绎推理,可能变得面目全非。金融既然是经济的核心,一定要讲规矩讲秩序,按照金钱的本能和习惯去管理去驾驭,甚至只能是少数人的事。管好一张纸,犹如治理国家,难在既讲方圆又讲规矩,并且遵守者众,管理不能失控。

金钱喜欢寂寞也许是老生常谈。当金钱开始过上喧嚣的日子,只能说明金钱到了不应该去的地方。当人们还没有掌握驾驭金钱能力的时候,就不要拥有太多,否则某种看不见的平衡之术也会将其断然平衡掉。再过十年,今天的故事也许可悲可笑。当然,再过十年也许上演另一部大戏,脚本不变换了演员。

无意评价成败得失,各种结果在现实中真切地存在着;也无意做反省或者经验教训之类的总结概括,历史上的总结概括可谓多矣,每个时代还不是上演着雷同的故事?只是希望现实中的人少些拖累多些洒脱,过好寻常日子,不负光阴。

自从黄金变成了投资品

黄金过去几年走势十分艰辛,金价无论上涨还是下跌,都充满噪音,而且听起来十分有道理。自从黄金变成了投资品,就要经历市场的风吹草动,虽然黄金本身总是金灿灿岿然不动,但是其在投资者心中的价值却是起伏不平静的,要想成为成功的黄金投资者,恐怕也要具备黄金的属性:

一是熔点高——真金不怕火炼,黄金能够经得起一千多摄氏度的考验,投资者要经得起暴涨暴跌的洗礼;

二是延展性强——一克黄金可以拉伸到四千米,投身金市的人也要能够承受时间的折磨。

遗憾的是生命是有限度的,即使黄金也购买不到十六岁的心情,当然也没有人购买六十岁人的生命经验,都是过去的事情。经验是用来经历的,不是用来积累的,就像金钱的积累一样,超过了限度就是欲望的堆积,不见得是幸事。当然,这个世界上不好的积累还有很多,比如男人或者女人身上的脂肪。

人们对黄金的热爱

人们凝视珠宝,抚摸黄金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在想什么?拥有、贪婪、迷恋,抑或对永恒的渴望?那也许是人类对黄金偏爱的遗传。物换星移,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短暂的人生对无限生命的渴望,黄金成为生的世代寄托。

黄金可能正在成为一些人的价值观。这种有着太阳般光芒的金属,被太多的人热爱,被储藏、被展示。黄金的价值由于日益被推崇而更加光辉灿烂,就像那些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明星,由于脱颖而出而引人注目。

那些沉甸甸的金条安静地躺在那里,平静而安详。金钱总是喜欢寂静,金钱也总在制造喧嚣。

但是,人们不能靠凝视黄金度日,尽管很多人都体验过凝视黄金时内心的愉悦。凡是用金钱买不到的,都比钱更珍贵,比如友谊,比如爱情,比如亲情。地震和海啸,摧毁了建筑、冲走了物品,也带走了生命。食物、水、空气——最通常的也成为最稀缺的。此时,货币变成食物更有价值,黄金亦然。

可是,远离地震的人们却依然热衷让虚胖的货币勤劳生息,甚至不放弃休息日。勤劳无度,货币也染上了过劳病。在太阳下山之前,农人要离开土地回到家中;土地,也需要安息!勤劳有度,是那个神秘主宰的希望。他希望劳逸结合,就像他的安排:日夜交替、四季轮回,要遵守规律。

亚当·斯密:水与钻石

在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时,一个悖论瞬间吸引了斯密的注意力:水是所有物质中最有用的一种;钻石,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然而,水的价格只不过是钻石价格的一个小小的零头。

和地球上其他动物不同,人类给形状、颜色、稀缺程度等一些对于“满足人类需要”并无“突出贡献”的性质赋予了一定的价值。他们努力在石子中搜寻钻石和红宝石,生理上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而欲望,用斯密的话来说,“似乎皆是永无止境的”。

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们尝试以新的视角看待事物:无穷的欲望非但不是摧毁世界的毒瘤,反而是拯救世界的良药:它正是历史长河中涌动不息的那股力量,它使历史的面貌清晰可见。

同一时期的思想家休谟断言:现代的奢侈并不是在腐蚀人的品质,而是锤炼人的品质。另一位思想家曼德维尔写道:正是对于感官享受的追求使人类的奢侈无止无休——但这些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

暂时放弃无法终止的研究吧,傍晚的天光不能错过!

金融街种地:当农民尤其不能急

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种地太忙就忘记了看天。

真是一个优美清爽的傍晚,有云的傍晚更浪漫也更温馨,种地看天是农民的本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自然的恩赐,离开庄稼地,到另一个庄稼地。那些旺盛的植物在夜晚、在雨中、在清晨,静默成长,仿佛安详丰腴的女人,等待秋天的到来。某个哲学家说过:越是高尚完美的事物,成熟期越是姗姗来迟,这也意味着:符合季节规律的成长才能结出饱满的果实。

所以,不能急,当农民尤其不能急,是真正的农民就要有一颗合乎圣道的安详而纯真的心态。

种玉米还是种杂粮?变还是不变?看天行事还是时刻盯紧市场那张喜怒无常、变幻莫测的面庞?

生命的季节,不仅“选择”考验着人们的智慧,“坚守”也在检验着人们的耐力。那些静默生长的庄稼,在八月的傍晚、金融街的傍晚,可以给人带来安慰。人们无论怎样进化,民以食为天,种粮吃饭,这等基本劳作和需求,还是亘古不变的。

有这样一种不变,有种地这样一种劳作,让世界变得踏实可依靠。即使,在金融街,泥土的气息仍然是最可信赖和亲切的气息。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把杂乱无章的材料整理得条理清晰,变得有秩序,需要离材料远一些,再远一些,直到看清支撑这些材料的四梁八柱。现实情况往往是迫不及待地靠近,再靠近,几乎没有耐心等待,在杂乱中再添烦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太近了,或者是丢失和遗忘。如果再加上层出不穷的跨界高论,把杂乱无章的材料整理清晰,更是遥遥无期了。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保持一份耐心就够了。

即使天才也要吃饭

冬天,清冷模糊的北方大地,从乡野到城市,也许不过三十分钟的车程。

那个对北方寒冷抱怨不休的人被热气蒸腾的火锅征服,在口腹之欲面前,距离是不存在的,寒冷也不能阻挡,拥有如此的个性当然迷人非凡,一切不必当真,说说而已。人们都是自己欲望的奴隶,拥有和被拥有从来是一体的,即使天才也要吃饭,即使智能专家也要亲自到火锅店享受朵颐之乐。北方冬天非常适合开火锅店,店长的不经意断言堪比某基金经理长达数页的长篇报告。什么时候楼宇内撰写长篇报告的码字专家少了,具体生活也就风平浪静品质提升了。

分析的人多,操练实践的人少,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类似于近年以来金融的脱实向虚,脱实向虚的人太多了。

在人类创造的各种市场中,关乎衣食住行的零售市场最重要,遗憾的是城市楼宇的空间大都被其他市场占据了,债市、股市、汇市、楼市以及贵金属和贱金属等等,虚拟市场压倒实体市场,很热闹。人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没有穷尽的金钱、利息和复杂的操控中,是生活的悲剧,而没有这些也无法成就喜剧,这个问题不宜在周末思考,平时也最好回避。

寒冷有助于清醒,互联网时代各种理论层出不穷,盛极一时,仿佛都掌握了通向未来的真理,仿佛已经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置之度外。看看周末北京夜晚的各种餐馆饭店,看看冷风中被大衣严实包裹的身体,一切如常,并不虚妄。

必须记住:凡事利弊参半

分析能力很强,解决问题很差,理论和实际脱节,是当下某些专家的通病。原因在于他们如任何时代局限于书斋的旁观者,没有亲历伟大的社会实践,仅仅用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的消息理解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在亲力亲为这一点上,专家逊于小店主。

困难催生办法,改革需要机缘。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创新,更离不开各种困难和阻力,或者也离不开人们千奇百怪的思想和行为。跋山涉水为了心中的爱人以及跋山涉水为了一碗珍馐美味,都是人类的需求。贸易码头封闭的集装箱承载着人类各种可以理解和尚需深入理解的需求和物品。它们陈列在人们的头脑中,也陈列在各种房屋楼宇中,充实着人们的生活——物质的和精神的;也激发着人们的爱与欲望,多些,再多些,了无穷尽。

发端于需求的各种经济现象极端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厘清的,虽然我们总是希望用简洁的语言把事情很快说清楚。广泛的联系以及不断衍生的各种关系给现代经济生活罩上了多层外衣,就像一个人的四季不断变化着属于季节的衣衫,既遮风避雨又美观耐用,既变换多样又功能不改,如此的诉求不仅难为着裁缝,也难为着分工不同的社会治理工作者。

很难有万全之策,所以人们必须时刻记住,凡事利弊参半,以及凡事利弊参半认识前提下的包容和耐心。这是否应该成为这个时代人类普遍要具备的品质之一?我看,即使出于私利私心,也必须有此品质。

分析能力很强,是因为见多识广;解决问题很差,是因为实践充满变化,随机应变以及不变与万变均因时因地制宜。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

金融街,稳健的感觉

傍晚的天光展现出迷幻的色彩,那些钢筋和混凝土堆积起来的建筑,在天光和灯光的辉映下,更像是堡垒。金融街确实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尽管这里每天诞生和消失风险,尽管这里有着太多的贪婪和追名逐利,尽管贪婪和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之一。对生我们不能要求太多,对人同样不能苛刻,唯有如此,才能接受这个现实世界。

金融街的早晨,清澈、庄重,太阳的光辉让庞然的建筑有了生命的色彩。那些窗口,那些即使在白天也灯光闪烁的窗口,更像永不停息的欲望,昭示着人们仍然热爱着生,仍然为欲望奋斗不息,那么热切、那么专注,又那么温暖而冷漠!

安静的建筑和不安的灵魂,人们创造着、坚守着、挥霍着。人们身居其中,被自身的创造保护着,也被自身的创造摧毁着,任岁月历练、生生不息。宁静致远,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寂寞是拥有,拥有自己,拥有宁静和安详,感受生命的声音。那些自然的声响和大地的沉寂,那些给我们带来“亲”和“爱”的人,让我们更加思念和珍惜。

金融街的中午,微风在楼宇中穿行,就像行人在楼宇下行走,那么微弱!

人们在自己建造起来的建筑前变得渺小,尽管衣履光鲜,尽管态度傲然,或者胸怀尽览天下的抱负,雄心依然无法与自然抗衡,最终向生命妥协,衰弱和老去。因此,人性中那颗虚妄的神经需要不断超越,超越自身,超越他人,超越一切可能超越的东西。

证明什么呢?金融不过是为生活便利发明的工具,最终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麻烦。保值、升值、理财、投资、风险——无数的计量工具几乎把人也变成工具。像任何一件过度使用的工具一样,金融过度,也给这个世界制造了太多的藩篱,让某些人拿着工具装神弄鬼,唬人又害己,忘记了自己也是肉身之躯。

金融街楼宇的高度

金融街楼宇的高度,也许并不能代表人类的野心,尽管城市楼宇的高度多多少少反映了人类的欲望。

从宽阔、典雅、稳定、延展以及被历史感浸染太久的红砖绿瓦,到形状各异到处是不甚透明的玻璃窗,人们的审美趣味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风雨欲来阴霾沉沉的早晨,北京像一个陷入重大沉思神情凝重的男人,令人敬重,也让人疑惑:负担,沉重的负担,也许会压垮钢铁般的意志,因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也是肉身之躯。这真是一个无奈的现实。

也许如此,在秋天来临雾霭沉沉之际,人们需要温暖与关怀。人们心中所想的,某些时候高度趋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人性到处都一样。人们建造的城市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金融街的高度与宽度,除了体现特定时代的特定风貌,还能诞生怎样的故事?确实挑战人们的想象力。

人类想象力达到的高度,是一个城市和一个街道的魂魄所在。

从金融街的高层望去

从金融街的高层望去,城市的天空被灰尘笼罩,失去了昨日和清晨的清澈。好天气必须是太阳和天空共同谋划,尽管人们总是一厢情愿地期望空气好、环境好,以及一切都好,却经常做着和期望相反的事,层出不穷,反反复复,然后期盼,然后抱怨,然后再修正,等等。

人类不屈不挠的好奇心推动着社会发展,改天换地的豪情改变着土地的面貌,各种各样的建筑展示着人类的雄心与梦想,或者还有让周身发热的光荣与虚荣。人类在创造文明,文明也在改变着人类,甚至是摧毁。因为那个巨大的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渴望长生不老的人们: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中间又经历了什么?

但是,那些单纯的人没有更多的负担,乐天知命、态度怡然;那些简单的人以简单的态度对待复杂的生命,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还有那些不屈不挠与生命抗争的人,将身心力量发挥到极致,散发着不可抑制的英雄气,无怨无悔;更有圣者,淡然而来,飘然而去……

还需要想很多吗?我看不需要了!

深邃凝重的金融街

时代应该培养自己的巨人,或者凝聚属于自己的英雄气,不能陷入无止境的生活细节。

深邃凝重的金融街,逐渐被阳光普照。欲望的光芒与发展的渴望,让这个街道有了别样的风貌。但仅仅具有金融知识是不够的,即使把全世界存在的所有金融知识都搬过来,也无法凝聚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魂魄。

注入思想,焕发属于时代的活力,在和人类野蛮与虚荣抗争的过程中,这个街道给予见证与积累。一定需要时间,一定需要风雨,一定需要蔑视金钱。尽管,金融这个行当离不开金钱。金融街的不凡之处在金钱之外,那是人类长河中文明的轨迹。

阳光普照,喧嚣依然,这个被行人和车辆占据的街道,还有单薄的小树,开始了新的一天。

平衡与制衡

有句俗语这样说:好了伤疤忘了痛。

所有的喧嚣过去,人们不能总是聚众狂欢或者聚众沉思,总有那么一刻安静下来,为喧嚣充实安静,疗伤疗痛,或者静享一人的寂寞与欢愉。

好了伤疤忘了痛。不选择遗忘,难道让痛永远伴随?没完没了的回想与记忆,强化那伤、那痛以及所有的不堪?让本来的好时光背负沉重的伤疤前行?如果是个体,一定过得不快乐,如果是集体则沉重无比,还不如解体。

如果遗忘,仿佛失去了心肺,在光阴中乐天知命,仿佛空气一般淡然存在,随风飘扬任其肆意重复,重复那些可以避免的伤痛以及不堪?如果是个体,免不了陷入另一个伤痛;如果是集体,有可能滑入更加可怕的深渊。

平衡与制衡,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明,让人类在遗忘与记忆之间寻找着自己的空间,试图解决“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样的现实!

人海茫茫,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众生芸芸,我们彼此谁也高明不了哪去。时间熨平所有的创伤,时间也在悄然翻云覆雨。我们都是阶段性的产物,好了伤疤忘了痛,并不迷人的思考却可以给予足够的警醒。

读了三遍报告,文笔粗糙,道理深刻,并且颇具道德感!就像某类看似粗陋实则精微细致的男人,时间能证明他们的好!

没有恒久不变的万能良药

尽管,人们为生存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知识,还是迷失在现实生活的汪洋大海中。除了大自然的岁月轮回,人们还不得不面对自身制造的麻烦,林林总总,难料难测,不可穷尽!而所谓的学说及其体系,只是暂时解决了临时性问题,没有恒久不变的万能良药。虽然,总有一些理想主义者,希望发明济世良方,拯救苍生。

经济政策就是一例,人们总是指责政策不完备,仿佛政府永远在做次等的决策,好的政策总在批评者一边,却被弃之不用。对比现实似是而非,看起来也有点像那么一回事,难道决策者总是在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也许是吧,山那边的风景也许永远更好,人们却不得不把目光局限在视野所及范围之内。这是遗憾吗?这怎么能是遗憾呢?这是幸运,幸运在于拥有了所能拥有的,无论政府的职能多么强大,也是具有同样人性的人组成的。政策不可能一劳永逸,能够解决某些阶段性问题,就是好政策,由此,改革、创新、转型以及突破才有生存的土壤。

当然,如果人们能够忍受教条和固化的社会形态,心怀圣念,恒久不变的社会形态更适宜稳定的生存。只是,人性中求新求变的本性不能忍耐。对此,政府也无能为力。

保险公司及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们生存在这个世界的基本诉求,如果人们还希望在这个世界生存,安全感是首要的感觉,位居幸福之前。安全感寻求受保护,包括大自然的庇护,宗教在这里发挥了部分重要作用。

但是,宗教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甚至无能为力。政府亦不能完全满足,即使好的政府也不能包揽个人生活全部事务,不管这个政府多么尽职。

但是,保险及保险公司,这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宗教和政府不能办到的事情,保险公司却可以办到。人们通过每年花上一些钱把可能的不幸卖掉,有了如此保障,人们尽可以去追逐他们期望的千奇百怪的幸福感觉了。

金融街种地:开发商在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泛滥成灾

远远望去,价格不菲高耸入云的钢筋水泥丛林,密密麻麻,灯光诡秘,散发着一种骇人的恐怖味道。而人们身居其中得到的是安全感。安全感,的确是一种感觉,或者有时是错觉。

不能太远,了无边际的感觉太虚幻;当然也不能太近,太近,则易梦碎。不远也不近,这是什么样的距离呢?很难度量,多数时候,人们只能跟着感觉走,随波逐流。

精于计算的经济学家并不多见,好像韦伯是其中之一;精于计算的开发商到处都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泛滥成灾。甚至可以引领经济的发展方向,更甚的是让各路人等鞍前马后,助长开发之豪情,经年不衰!

开发商总是在政府调控下成为胜者。还有一点很重要:人民群众在捧场,而且捧场热情空前高涨,不可阻挡,匪夷所思!人们对贩卖蔬菜的小店主时有抱怨,却对开发商出手大方,甚至不惜背负终身的债务,仿佛拥有一颗圣者的胸襟。除去那些为遮风避雨不得已而为之的需要,另一个原因是:投资发财的梦想太过强大!

人们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个世界能达到高点的,都是少数人的事情,思想、情感、财富、技艺或者长寿等等,那是普通大众永远突不破的疆界,房子这件事也不可能是个例外。

各种报告:空转的文字及观点

看了两篇似曾相识的报告。撰写这样每篇不下三十页的报告,需要花费多少时间,需要耗费多少青年人的精力。写字楼里不断诞生的各种报告维持着某些行业,脱离实际只负责撰写文字以及贩卖观点。

从这些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们看到电解铝的生产过程,螺纹钢的前世今生,重卡销量骤增的曲线图,以及巨型集装箱运输要统治海运业,等等。而撰写报告的人可能根本没有见过电解铝,也不知道重卡的高大非常人所能驾驭。即使当下名望热度有加的螺纹钢也没有几个写手辨识。当身体强健的工人挥汗如雨的时刻,空调间不识实物的男男女女正撰写着长篇累牍的报告——

言之凿凿的报告如同当下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正在整顿的脱实向虚,文字和观点空转远离实际。从互联网开始发达算起,各种依托文字和图表生存的行业如火如荼,漂亮和不太漂亮的曲线图以及加粗的标题,似乎在为各种实体指引着方向。而那些从事具体作为的人却无暇表达,无论萧条还是繁盛,都在那里坚守作为,迎接着行业周期的更迭、转型升级或者另谋他途,从一个具体事项到另一个具体事项,从不停歇。

当然,那些依靠描述和指引方向的文字生产者也没有停歇,不断撰写着各种仿佛掌握真理的报告,长篇大论惊悚撩人,扰乱着人们的判断力。现实复杂也简单,永不停息的建设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没有止境,只是有时多有时少而已。只要人口存在,各种各样的需求就永远存在。热衷于投资理财的各路人马只需调整好心态,即快速赚取利润以及赚取大利润的心思要调整。

调整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当呢?记住生命的限度以及生活中的各种好或者自以为之的内容!

冗长的报告

阅读一份冗长的报告等于鼓励虚妄。世界上一切关乎生存和生活的事件都很简单,大道至简,生活和工作莫不如是。冗长和看似美丽的报告是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社会普遍富裕之后,养得起汇集各种信息的码字高手,以及容得下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的各种结论。

生活在时间中的人,什么都想要。

遗憾的是意愿和能力总是存在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技术分析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根本解决不了充满不确定的现实问题。人的各种不可预测行为与时俱进,知道过去并不代表可以预测未来,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遇到现实就灵活突变。谁让我们是不断进化也退化衰败的动物呢!

被发展理论缠身的当代人,自我感觉良好,各种精英的华冠好像戴多少顶都不够,殊不知即使精力无双,时间的限度也约束着人的作为。啰啰唆唆的报告反映着撰写者的空虚和脱离实际,不如视而不见。

回归本源,缩减报告的长度,应该也算是进步,尽管这样的进步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们不能阻止各类冗长的报告,这涉及撰写者的生计;同样也不能阻止各种虚妄的言论,据说那是表达自由。黄昏将至,想想这个城市的每个人都要进餐果腹,由它去吧。

金融专家及不靠谱的预测

在这个世界指点迷津的各类专家中,金融专家往往令人联想到资金联想到钱,这样的联想基本就是事实。金融专家做金钱生意,是不是比普通人更胜一筹?一项新的研究成果可能让人们失望了,研究显示:金融专家预测不如猴扔飞镖“靠谱”。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在金融领域,专家研究相关课题、密切跟踪市场,因此人们会认为,他们在预测股市以及其他金融问题时的见解较一般人高明。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并非如此。对此问题进行了二十年研究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泰特洛克有如下名言:专家的预测还不如猴子扔飞镖。

另外一个结论更值得参考:没有证据表明,这些金融专家在投资方面的表现优于与他们年龄、收入和教育背景相仿的其他人士,这令人们对所谓专业知识带来多少附加值产生了怀疑。金融专家在选择股票或分散投资风险方面并没有优于一般人的表现,他们甚至因一些广为人知的行为倾向而遭受损失,例如持有下跌股票和交易过多,或者得出结论:金融专业知识无助于改善投资决定。

是否如此呢?大抵如此。

金融专家如先知般的预测,基本和坊间的流言蜚语一样不靠谱。当然,这样的研究报告不会影响金融专家的存在,也许生存得更好。只要人们对金钱的欲望不变,金融专家的职业就会很牢固,即使预测不靠谱,甚至不如猴子扔飞镖。

知与行,是个古老的命题

喧嚣依然,不断重复和告诫的知行合一,四处弥漫。大多数人仅仅是鹦鹉学舌说说而已。理解是少数,做到的更是凤毛麟角。但这不妨碍这种观点养活了很多人。岂止这个观点,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真知灼见世世代代养活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他们自诩为文化传承者或者其他什么名目,有时一知半解,有时深陷其中,和时代隔膜,让人类的思想在迷乱中前行或者倒退。

知与行,是个古老的命题。很多看似谁都知道的东西,其实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现实中的很多事例可以印证,投资是一例,种地也是一例。人们太关注结果,总是希望种地之后就打粮,而时间却像个不紧不慢的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所以,很多的“知”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多的“行”是浅尝辄止。那些真正理解了知与行的人,基本都像个苦行僧,看起来孤独而平凡、简单而平和,仿佛不知道存在那么多复杂的道理。

每天四处宣讲投资理念的人就像不好好种地的农人,匪夷所思地介绍种地秘诀,殊不知天时地利人和的收成是在尊重常理前提下的顺势而为。能够理解各种宣讲者急于布道的热情,却无法接受那种急不可耐的态度。凡事需要耐心,知与行亦如是。

各种带有硬度的文字

金融街楼宇林立,各种文件犹如流水从各个办公室倾泻而出。各种带有硬度的文字在各个办公室流转:重拳出击,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坚持严罚重处,始终保持整治金融乱象的高压态势。“违法、违规、违章”专项治理;“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创利”专项治理;“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2017年进入强监管时代。

这些表述过于清晰,仿佛一切均在掌控。有很多遗憾现实解释不了,却现实地存在着。在和人性较量的征途上,很多人被遗落在半路,是他们自己输给了自己,怨不得别人。规范是给遵守规范的人制定的,那些错误的作为当初一定也有它生存的土壤,要么是基因有问题,要么是施肥过度,庄稼地里总会冒出野蛮的植物,它们的存在天生就是让农人铲除的,我也只能理解这么多。

大脑每天热切地工作,甚至热切到了忘我的程度,新观点新语汇新信息不计其数,对于充满好奇精力旺盛的人来说,有多少都不嫌多,况且记录时代特色,必须有足够的信息量。我被自己赋予的职责驱使,不厌其烦地接受着,从宏大主题到零散琐碎,以及各种寻常却也意外的冷暖人情,直到傍晚时分,什么都没有在哪里吃饭更重要。最好饭后点燃一支烟,然后静下来,阅读二百六十多年前一个伟大作家的笔记,心醉神迷,仰慕不已!

趣味发生了变化

投资,这个词汇中的显贵,众生痴迷忘记了节制,声闻草动就认为机会来了。投资,这个属于某类人的职业工具,普罗大众趋之若鹜。今晚,雄安新区成为投资客或者类投资客的新宠,关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警示又被抛到九霄云外,众生喧哗。

也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兴趣点,放在历史的尘埃中,几年几十年发生的过往或者未来根本算不得什么。但是对于生活在具体时间中的人,也就这几年几十年的展现时间,在前人的基础上为后人搭桥铺路,身在其中经历着种种幸与不幸,或者来不及思考,或者思考更多。

城市是具体的,繁华与落寞均在人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只燕子经历的繁华与落寞,是人的感受,燕子不过是经历了不同的存在方式。但是被主观和自我操控的人类基本不如此看待问题。他们在欲望和贪婪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落寞与繁华,无关乎成功,仅关乎过程,这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难题,也是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也许更是优点吧!

傍晚,在一条不甚畅通的街道踟蹰前行。一百年前,前门是北京的繁华核心,现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八大胡同已成往事,倒是某些不伦不类的大戏台印证着繁华的没落。四十年前,西单、东单最繁华,现在燕莎、大红门最繁华。如果一个城市以繁华计,繁华也是会漂移的。

人们希望某些区域繁华长盛不衰,但是新一代人的趣味发生了变化,这个趣味是什么?恐怕神仙也搞不明白,况且真正的神仙对投资并不感兴趣。世界上存在的宗教没有一个是以投资为主旨的,倒是那些投资成功的人皈依了宗教,做起了善事,甚至著书立说,道济天下,彰显人文情怀。

去问问星辰

说来奇怪,世间流传的各种八卦预测以及占星术等等,究竟在人的思想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就像是一个谜。从涉猎的各种文字记载中,算是缘分一般的文字相见,读起来仍然令人困惑,当然也掺杂着某种不解。就像被一种价值观统领的思想,遇到相异就感到奇怪。由此,宽容绝对是非凡了得的高贵品质。

市井流俗文字对八卦掐算择黄道吉日的做法不仅普遍,在一些民俗中深入人心,仅就虔诚和迷信这一点来看,有选择有敬畏总是好的,为规矩和秩序打下了思想基础。某些习俗也许是实践的结果,有着难以解释的道理。

据记载,在十三世纪的意大利,一些虔诚优秀的人物对占星术超级迷恋,当占星术盛行一时的时候,意大利的大户户主们都雇用一个占星家。当然,和当代有些类似的是,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特别是那些业余的占星家,尽可能步那些占星专家的后尘,不仅如此还充分发挥,如借助占星术实行魔法,迷惑和蛊惑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

历史的长河可谓久矣!很多事历史上都出现过,只是人们太健忘或者对历史无暇顾及,正忙着上演属于自己的戏剧。但是寄居在人身上的虚妄和迷惘未变,或者不知不觉或者改头换面。虔诚优秀的人物也免不了有迷惘的思想,能够公开承认并且努力克服即是进步。八卦算命占星术也许有着科学的成分,只是纯度欠佳,就像七十八度原浆酒是酒精,兑了水也不能否认有酒精的成分。与其彻底批判,不如将信将疑。

如果有人再问我投资的问题或者二十年以后的事,我会果断地回答:去问问星辰。

粮食丰收,依靠自己保口粮

口粮,这个词已经不怎么挂在嘴边了。虽然人们每天离不开口粮,挑挑拣拣,养生节食,眼花缭乱。不为生计操心,却为生活分神;不为吃喝发愁,却为发展思虑。社会的确是发展和进步了!

民以食为天。天大的事是粮食,事关苍生生存之本,依靠自己保口粮,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口粮绝对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上下五千年,是谷物——庄稼的种子养育着我们,世代相传,成就着我们现在的样子,包括身和心。黄种人的自我认可与自我尊重,不是不接受外来食品,而是依靠自己更安全。

世界上千奇百怪各种入口之物何其多,拒绝某些食物,不仅出于保护人种健康纯正,也可以防御基因突变。谁知道会变好还是会变坏呢?

有些时候,保守就是自爱,自爱才会自尊,自尊才能自信,成为民族坚不可摧的特色。开放,不是什么都放开,至少,粮食安全与依靠自己保口粮要坚守。

愿,人们理解其深意!

土豆馒头,马铃薯主粮战略的开路先锋

随着《新闻联播》的镜头延伸辗转,开始了土豆馒头的今生今世!

这是一则好新闻,不仅仅因为民以食为天,也不仅仅是临近春节对食品的关注压倒一切。

现在以及未来,大国人民的口粮开始发生改变,土豆将可能成为继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品种之后的第四大主粮品种。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让人心里不慌的除了玉米、稻谷和小麦,土豆也有了自己的地位,做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人们习惯的主食。土豆馒头已经作为“马铃薯主粮战略”的开路先锋,走进了京津冀的五百多家超市。

粮食安全以及保持粮食生产总体稳定是历年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虽然时事繁杂,农事总是被淹没在信息的喧嚣海洋中,但对粮食以及食品的关注是生而为人的第一要务,无论精神提高到何种程度。毕竟人类只有吃饱喝足之后才可以手舞足蹈地表达,或者才有力气盖房子,或者迷恋金子或者对着电脑点来点去,炒所谓的各种权证票证,像中了邪一样,让钱财越变越少,直至蒸发。其实自然界的蒸发是物质不灭,就像土豆可以变成馒头,吃到肚子里接着变,电脑的蒸发是了无痕迹,和神话近似。

土豆,学名马铃薯,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天性,还有适应性广、生长旺盛的特点,做成馒头想必一定也会把某些品质优良的基因转化给人类。食品可以影响人的性情,多吃土豆人们也许就不那么热衷于各类金融创新,特别是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搞非法集资以及各类匪夷所思的新花样了,或者更不会出现监管失控。研究食品科学的科学家虽然不出名,做出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

敬意献给种土豆的农民、研究土豆的科学家,以及兢兢业业把土豆做成馒头的工人们。这些人的存在,给社会以稳定踏实的感觉。建议身体有恙的大哥多吃土豆馒头,早日康复!

春种秋收与天下粮仓

在金融街谈论这个话题,多多少少有些另类的味道。春风和煦的夜晚,暂时清理被各种图表和文件困扰的头脑,想想春种秋收以及天下粮仓这些关乎生存的亲切词汇,仿佛已经深入田间地头,切身感受到播种的欢快与辛勤。

我的朋友满怀热情地在广播中报道,祖国大地从南到北春耕忙,他的声音热情庄重,春耕绵延不息五千年,充实着天下粮仓也充实着每个人的胃。我被他的声音感染,从沉思中惊醒,多么波澜壮阔的画面,活力与热情,质朴与真挚,正是泥土的气息催生着活力,成长的活力,向上的活力,催生着满园春色和汹涌澎湃的激情。当然,以我的习惯和天性,我还想说,成就着这个世界的无数事端,在他庄严热情的声音面前,我的话在嘴里转了两圈,最终还是打住了。

还是打住吧,春种秋收,天下粮仓,是生存的必要,也是生活的必需,确实不需要延伸太多的道理。饿了,就必须吃东西,饱了,不一定生淫欲,在当下很可能是投资,关心买卖房子或者朝鲜半岛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当代的春种秋收比农耕时代内容更多更繁杂,也更累人更不确定。过去的春种秋收主要是看老天爷的脸色,现在要看住各种庄稼的破坏者,还要防止假农药以及各种不靠谱专家预测的干扰。

春种秋收,是农人的本分,也理应成为人的本色。

贸易,为世界增添无限的活力

贸易,即使休息日也在繁忙地运转着,为社会增添无限的活力。

贸易走到哪里,就把文化和风俗带到哪里。在贸易如此繁荣的时代,互联网助力各种千奇百怪的物品冲破种种壁垒,带到任何地方。只要有足够的人口,仿佛可以承载一切冗余,虽然生活本不需要那么多,但是人们总是感觉少,包括坚实的房屋以及耸立的高楼,无论壮观还是丑陋,人们都想要。虽然里面生活的男女不见得雄壮美丽,或者房屋里面根本没有男女生活,只是空落落地存在着。

贸易带来和平,尽管现实生活中不时发生贸易战,但这种战争和真刀真枪的战争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在贸易中,商人追求的是获得利益而不是征服,或者征服主要以利益为前提。这为现代社会各国治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恰当或者适当地顺应众生赚钱获利的本性,总比教化某种冥顽不化的信仰更有利于统御。在南方画个圆,在北方画个圈,众生趋之若鹜,无中生有,为贸易开辟了大舞台。

贸易带给社会治理的难题也是最大的难题是:一切人道的行为、一切道德的品质全部成为可供买卖的东西。价值及等价交换的原则腐蚀着人性中美好的奉献精神,以及温柔的情感和激情。那些人性中最美的光华是无价的,一旦标上金钱的标签,很可能变得索然无味。当然,如果我们放弃某些敏感和真挚,几斤几两的标价是人类社会最有效的度量衡,我们只需学着哲人知取舍、懂放下即可。当然,这也不是易事。

贸易的好处不一而足,而贸易的坏处也显而易见。我想此时,贸易的最大好处是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增添活力,解决一些问题,再带来一些问题,同时给某些一到休息日就对人生深陷怀疑、无法自拔的人一个劳作的借口。

贸易走到哪里,金融就走到哪里

在这个时代,怎样定义金融?贸易走到哪里,金融就走到哪里,以服务的形式出现在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意大利还是中国,或者印度或者英国的某个小镇,等等。贸易将世界联系起来,又以文化的形式留存,不管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在交流互鉴中改变着世界的模样,沧海桑田,一代又一代!

无论思想达到怎样的高度,吃饭永远是基本需求,不可改变的基本需求,日复一日。不知道是不是粮食让思想高尚起来,但粮食确实支撑了很多人高尚的思想。这个问题是不能深思的,否则将会有很多暴露。这个时代优秀的作家之一刘震云在《一九四二》中震撼悲悯的描述,暴露得残酷血腥。金融在这个时刻销声匿迹,了无踪迹。金融去了哪里?金融总是追逐金钱的气息,出现与消失都是循着金钱的味道。

一个应该得到肯定的事实,却随时被人们回避着,人们总是挣扎在情与理的沼泽地,矛盾着却也义无反顾地实践着。这也许正是人性的迷人之处,造就了无数生灵,诞生了无数故事。

贸易和万能药以及奇异的关联

尽管人类自封为万物之灵,却一直为自身的不灵困惑不已,包括生命的短暂、认识的局限、战争与疾病、处于变化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健康等等,世世代代循环往复,缓慢前行。

我们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我们的感觉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物茁壮生长的盛夏,我们的身体是否也在悄然行动,迎合自然神秘的暗示?我们为何更倾心于某种声音、某种体态或某个环境,激发和被激发之间存在着哪些奇异的关联?

专家或者博士解释或许要用掉上万个词汇,现实中也许只需简单几个字:喜欢或者愿意。这不是医学要解决的问题,医学在这些问题上无能为力。医学在解决人体更精密的地方发挥着作用。当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制造着事端,甚至反映着基本的人性。

十七世纪下半叶荷兰医生为了赞助荷兰的贸易,把茶叶作为万能药。可见,贸易和医药联姻非当代发明,只不过当代医生拓展了茶叶以外更广阔的空间。时代在进步,人类关乎健康的发明不胜其数,除了药物还有医疗、医保、医药等各种制度,保险公司的各类创新以及各类资本的暗中助力,关乎生命的健康大事有了某种损害健康的端倪。生命宝贵无价却也无力和自然抗衡,不过作为一种商业机制存在,为资金找到出路倒是当下比较现实的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了只有当下才有的故事,就像十七世纪下半叶荷兰医生关于茶叶的处方,投资也可以成为某个时期的万能药,至于是否万能全凭感觉。江湖上相信的人多了,就是万能的,至于有多少好处,极尽想象。既然我们无法讲清楚喜欢或者愿意,又何必怀疑人们趋之若鹜呢?

零售就是零售,没有什么新和旧

经得起忽悠,坦然面对吹牛皮的人,本身既是一种修养,也需要某种程度的定力。

零售就是零售,没有什么新和旧。几千年来,从小商小贩到路边小店以及大型超级市场,现代商业定义的零售业不断自我升级、自我更新,提供安全便利、种类多样的衣食住行用品,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样。

电商以其比较迅速的方式崛起,有它成长的土壤。求新求异的本能、原有大部分零售店铺太差、互联网以及低廉的价格,或者使用者众等等,让电商以新业态的形式出现,冠之以新,宣传大于实际。使用电子设备购买的牙膏属性未变,仅仅是购买途径不同。冷静思考,电商充其量仅仅是零售的一种形态,只不过当下使用者众。

从商业存在看,各种零售业态都有存在的基础,背后是存在各种偏好的人,不是谁取代谁,而是谁比谁更适合谁。只要人还是四肢顶着头离不开吃喝拉撒睡的物种,各种零售业态还是在提升品质上下功夫,让自身存在更长久些为好。

提升品质需要时间,消费转型升级也需要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要有布局的考虑,要有适应不同人群不同诉求的考虑。消费者的消费是全方位的,电商很多事干不了或者干不好。电商不是万能的,最好也不要万能,还是给其他形态留下空间的好。绘画还要有留白呢,做生意怎好一枝独秀!

时事轮转,城市太过聚集就会疏散,其实分散居住有利于健康但不利于电商,这是电商未来最大的成本,也考验着电商的存在长度。从现实看,实体店的存在没有那么悲观,消费升级,体验和交流都是存在的基础,那些踏踏实实做实体店的人,一要经得起忽悠,二要自我升级,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丝绸之路,华美而又寓意绵长

丝绸之路,这个近乎华美而又寓意绵长的名字,在当代社会激发的联想,如春天蓬勃的生机无限延伸。丝绸之路是交流互鉴的文明之路,畅达宽阔的商旅之路,承载着世界革故鼎新、复兴融合的大梦。

往来不穷谓之通,推而行之谓之通。通达四海的丝绸之路,茶叶、瓷器、丝绸、文学、艺术、哲学等深入到东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变幻出茶的千百种味道,变幻出文学的千百种形式,诞生出千百种宗教。独立和融合诞生的千百种形态,丰富着人类的生存与认识。

在我浮光掠影般的浏览中,关于丝绸之路的文字记载充满着迷人的味道,不仅从古至今大量的异域风情令人遐想,隐匿其中诸多对世界各种看法的文字更是生趣盎然。

当代社会交通便捷,几乎可以做到梦想到哪里就可以游走到哪里。当然,当代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诗人之旅,也是思想者之旅、建设者之旅,同时还为那些既眷恋家乡又心怀世界的人提供了无限可能。比如,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买到华丽的波斯地毯以及阿富汗的青金石和松子等等。丝绸之路,对于各国民众而言,是丰富生活、改变生活的繁荣幸福之路。

贸易将使人类团结在一起

“贸易将使人类团结在一起,并带给那些敢于冒险涉足贸易的人以荣耀。”这句不算古老的认识,在当代社会亦有效。贸易不仅使人类团结在一起,并且让很多人有事可做,将世界各地的物品互通有无,丰富着当代人的生活,也提升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和平时期的冒险精神以及各种力量在何处释放?

让我们做点生意吧!从南非的钻石到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从日本的烧烤到伊朗的卡巴巴,或者分布于世界各地纷繁多样的物品,实物太过繁杂,也可以引进思想如咨询公司之类,把异国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各种制度和管理方法变成金钱,要比引进实物简单许多,至少不用海陆空运输通关之类烦琐的手续,只要若干张幻灯片或者成沓的文本即可,当然需要伴随着几个直立行走语言了得的Speaker。

贸易是公平的,贸易是在平等主体前提下的利益交换。虽然欺诈、欺骗也是存在的,但整体上从事贸易的人更公平正直。历史沧桑巨变,朝代更迭,贸易却长存不衰,只不过交换的物品斗转星移时有变化,但不变的更多,如围绕基本生活的香料、布匹、食品等长盛不衰,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无论社会进化到什么程度,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且也不会发生什么颠覆性的变化。

人作为直立行走的四肢动物,吃饭走路说话睡觉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剧变,少睡一天觉少吃一顿饭都会引起不适。当然,印度魔鬼辣椒的辛辣味道很刺激是事实,伊朗烤肉可以从店商预定很方便也是事实。不管怎样都需要人来亲口品尝,至于从哪个渠道来到餐桌上,以便利为第一参考,当然还有安全还有价格。人就是这样总是陷入既要又要还要的境地难以自拔,成就了某些初来乍到的生意人,以为是在做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创新,或者披上创新的外衣捣乱秩序。

贸易将人类团结在一起,并带给那些敢于冒险涉足贸易的人以荣耀。这句话用在当代需要时间再次检验。谁享有荣耀,谁受到鄙夷,需要时间检验。

贸易及其公平

理解贸易及其公平,比较困难。贸易将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在互通有无中彼此相识相知,但未必情感深厚。这个观点很伤感情,但不妨先确定这样的观点。

贸易,互通有无的基础是交换,归根结底是一种交换,附带明确利益的交换。当习惯成为自然,仿佛一切都可以交换,情感利益甚至道德,斤斤计较理所当然,和伦理道德相悖。于是疑问、批判甚至冲突充斥世间,如当下,或者历史上任何时期,贸易太过发达,人们难免会产生疑问,难道一切都可以交换?

凡事标个价,确实伤害感情,但是凡事无价,却也令人无所适从。无法标价的情感,片刻不能离开的空气,阴晴圆缺的时节等等,需要投入无限的时间理解领会,离不开却实在拥有着。就像我们自身的精神魂魄,我们不知道它们价值几何,却无时无刻不统御着我们,无论深思或者浅薄,都现实存在着,平衡着贸易衍生的弊端。

我们理解的贸易公平,也许是在理解交易的公平,这样的客观存在,只要需要并且付得起,无论怎样的价格都是公平的,在满足的那一刻,无所谓价格,无所谓贸易。贸易为需求和欲望服务,需求和欲望在精神的庇荫下存在,以千百种形态存在,不计其数。

贸易开阔了人类的视野,让参与其中的人共荣共损。规则约定俗成,少了监督或者不需要监督,时间平衡着盈亏得失,推动发展,只要那个神秘的主宰不动雷霆之怒。

贸易事务类似军事行动

贸易事务,现实看,不需要繁文缛节。一项和牟利赚钱相关的行当如果陷入繁文缛节,被文本绑架,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这类似于战场上的当机立断,某些时刻当断则断,来不得半点犹豫,就像战场不给士兵犹豫的机会,决断完全靠平时经验和力量的积累。

从事贸易的人必须每天采取行动,并且是一连串相互衔接的行动,各种大小决定由不得人反复思考,谈不上深思熟虑,主要靠直觉。现实中人们总是把制造各种器具物品的人称为工匠,其实一个成功的贸易商绝不逊于工匠,除了要具备工匠的专业专注以及坚持外,还必须具备直觉和洞察力。好的贸易商不仅仅是商人,还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洞察社会发展脉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看似简单的事不是人人可为,背后深藏玄机,这个玄机是天赋,从事贸易的天赋。人们比较容易接受艺术家、诗人或者某类工匠的天赋才情,却总是忽略经营贸易也需要天赋,或者是更重要的天赋。当然,我们不能把那些日常司空见惯的小事也纳入贸易的行列,即使从事一些小的贸易活动,如手串饰物之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不逐一列举,思考上的举一反三有助于提高认识,也有利于在实践的层面郑重行事,避免草率。

贸易是一项实践活动,每一天的行动都类似军事行动,作战能力决定着目标成败,有能力也要有耐心。

做实体要关注零售业,搞投资更要关注零售业

未来三十年发生的诸多变化中,零售业前景广阔。对房子倾情无限的一代人,逐渐发现由砖瓦灰沙石堆砌起来的空间严重消耗着精力,并不能给人注入即时的能量和活力,某些时刻甚至不如一碗热汤面,令人周身发热蒸腾。民以食为天以及食不厌精等古训逐渐回归被各种信息霸占的头脑。做实体要关注零售业,搞投资更要关注零售业。

对于深陷投资不能自拔的各类投资者,需要梳理一下繁杂的投资策略了。大道至简,简化一切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图表分析和各种不靠谱的预测,远离不了解以及一知半解的伪创新,人类尽管梦想无限每天还是离不开吃喝拉撒睡,重复再重复无人能免,吃了又吃,说了又说,高尚和低俗某些时刻都离不开一碗粥。无论互联网和各类平台多么受宠,也没有解决每个人亲自穿衣吃饭的问题,况且当代人需求与时俱进,眼见为实,实体零售业态更符合人们的消费习惯。况且这是本源,不过是经过几年互联网插足转移了人们的视线。

简单的东西不见得容易,零售业转型面临的大问题是将耳熟能详的问题做到供需有度,具有足够恒久的汇聚人气并且保持盈利。所有涉及盈利的问题都不温馨迷人,却可以让人变得理智有序。灵活的数据应用以及人性化的供给和服务,背后繁杂持续的物流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人们接受科学家的缜密与坚持,也一定要对持续做零售的商人给予足够的尊重。冷静与坚持以及经久不衰的热情,对于任何行当都必不可少。

对零售的理解也许就是对生活的理解,做了那么多事不也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吗?零售以及相关的投资研究到一日三餐吃饭睡觉的这个水平,应该算是一种到位,太多无益。到超市购物发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生活是最具权威的

当代,经济学家的宏伟抱负也许就是创造一种理论,解释当今世界的经济及其变化,并据此开出济世良方。经济学家面对当今社会发展情况之复杂,既雄心勃勃又自信满满,断言市场没有失灵,是市场理论失灵了。也许只有把理论变成教条的经济学家,才会发出如此高论。

生活是最具权威的,它迫使人们对实际情况提出新观点,促使人类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每个时代的经济学家,都是时代的客观观察者,或者是伟大的实践者。理论从来是现实的反映,不是教条,更不是类似文字游戏般的纸上谈兵。

生活的权威还在于鲜活、生动以及种种意外。比如对于延迟退休,我亲密的朋友很认真地说:对于穷苦出身的孩子,延迟退休可以赢得时间大器晚成。再比如放开二胎政策,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有助于古老国家的伟大复兴。历史上看,和亲可以解决帝国之间的摩擦,联姻是民间稳固关系的润滑剂。和亲协调或者类协调,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人类战争的可能性,世界大同的梦想好像也不那么遥远了。如果仅仅猜测谁生二胎,或者二胎带来的那点GDP,或者言必称的人口老龄化等等,显然是思想局促了些。

把严肃的问题娱乐化,符合某些时尚,说明时尚存在的理由不仅充分,而且必要。如同谈笑间读哲学,非常了得!

花布,承载着钢筋混凝土的分量

变化的季节以及天气,不能辜负的好时光!清冷异常,穿上毛衣仍然需要温暖,淅淅沥沥,有节奏的单调,仿佛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事物。

身体需要安慰,对温暖的需要,提醒着感官作为人的第一需求,无法超越,至少在生这个层次上永远位居第一。

雨让街道变得宽阔,树木葱茏安详静默。不带雨具安然行走的英雄路人,心中一定澎湃着少有的激情,激发想象和灵感。也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为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在雨中消解也很有可能。

灯火通明顾客寥寥的商场,表明雨阻挡了人们购物的热情。橱柜中展示的丝巾昂贵得惊人,一块花布,或者比较著名的花布,无论如何也值不了那么多。如果想想:这块花布承载着钢筋混凝土的分量,还承载着模特的身价以及各种运输车辆的费用等等,理解起来就没有那么难,购买昂贵的花布也可能是一种了不起的义举。现代人总是不知不觉中了解一些定价常识,其实了解多了未必是好事,犹如把神拉下神坛,总有几分莫名的失落。买还是不买呢,一块价格不菲的花布?

类似的还有匪夷所思的饰品,如果坚持不懈地昂贵下去,给消费者的判断力一个恒久的坚持,昂贵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遗憾的是折扣,相当低的折扣,是向买者的示好还是身价可疑?那些服装呢?服装是一种自我表态,传递着自我,塑造着自我形象。也许裁缝们没有想这么多,做成衣服就是成功,所以到处陈列着远看美丽宜人、近观粗制滥造的服装,浪费着无数的布匹,背后是棉花,再背后是人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市场及市场主义者

市场,既神秘莫测又遵循某种规律。

我们不知道,谁深谙市场主义精髓。只是发现,无论成功还是不成功,市场上的竞争者都在承受压力,成功者的压力更大。因为保持成功如同守住基业,竞争以及侵蚀无孔不入,就连最成功的人也必须为生存而奋斗。

卷入市场主义大潮,与市场朝夕相处,市场主义者取得空前胜利,夜以继日,为市场奔忙。这个时代出现的网购、繁华与忙碌,热闹非凡,人们空前投入,甚至对待情人都没有如此持续地倾心竭力。当然,网购带来的乐趣一定超越了情人,否则怎么会出现“双十一”这个具有时代特色和绝对首要意味的词汇!

人们具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各种价值观也可能相互冲突,但在市场认同这件事上,高度趋同。在那些狂热的市场主义者眼中,世间万物什么都不如市场好。从东方到西方,从南到北,市场主义价值观从来没有被怀疑过。那些倾毕生之力著书立说,胸怀济世抱负的思想家、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均没有市场追随者众。

但是,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道德和超道德之间,谁在掌控着奇妙的平衡?斯密“公正的旁观者”想要决断什么?是发展吗?是科学发展吗?疑问太多,会影响睡眠!

那些浪漫主义的商人

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管怎样,任何时代的人,都承载着文化的衣钵,即使野蛮,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暂时退场。

但是,只有文化凝聚成某种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时,文化才被固定下来。那些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品,不仅是见证世界历史的实物,也表达着不同时代的人类精神。俄罗斯风景画家描绘深邃浓郁的森林,流淌的河流以及不同阶层的男人和女人,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世代感受,无论怎样改朝换代,都不会改变基本风貌。

而生活中的盆盆罐罐呢?这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在临街的店铺找到答案。

那些浪漫主义的商人,或者对自由贸易充满热爱的小店主,不知道他们是否熟知斯密,但他们热切而诚恳的贸易热情,把全世界各地奇异纷呈的物品集聚起来,带给人们身心愉悦,激发人们热忱地生活。

人们也许无意识地发现,一个自由的自我徜徉在生的海洋中,主观上的自由与客观上的创新联姻,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化妆品,美化和装饰从来没有停止过

对自身形象的追逐由来已久。从流传下来的各种史料中可以发现,美化外貌以及层出不穷的装饰品是各个时代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时代风尚在不停地变化,但美化和装饰从来没有停止过。

当代人很幸运,可以通过名目繁多的化妆品美化容貌,甚至可以动手术做牵引,把容貌变得尽量使自己满意,至于是否伤害了父母的原创或者在情感上怠慢父母,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无论实体店还是网络,化妆品组成了很大的门类。从改变肤色的各种霜剂到涂染头发的各种试剂,令人眼花缭乱,在追求各种虚饰的手段上,没有哪个行当如此不厌其烦。经济学家可能无暇顾及这个行当,或者这个行当凌乱而深奥。依我看,讲得清宏观走势的经济学家,不见得搞得懂繁复的化妆品及化妆术,尽管化妆品也占据着经济发展的一个门类。那些持悲观论调的经济学家,在休息日看看化妆品及其购买人流,说不定会转变经济预期。

理想的容貌和理想的头发颜色也许是存在的,但人们对容貌和颜色的不确定性追求,使这个行业永远处于变动中。涂抹各种部位的霜膏名目繁多,仅仅是围绕眼睛周边所做美化的液体就不计其数,针对眼睑、眼角、眼袋以及眼皮的膏剂精美小巧。据说化妆品对皮肤有害,如果贴上环保绿色的标签呢?这个时代,无法阻挡的事情很多,包括无法阻挡女人把她们的脸涂抹成各种不自然的形状和颜色。

是男人的鼓励还是女人的自觉自愿?也许还有另外的原因:追求美的天性以及对美的理解千差万别。如此,形成时代特色。

创新与模仿

创新,弥漫在时代的每一个角落,彰显着社会转型的需要,也表达着众生对变化的渴望。但是创新是如此之难,从人类渺小的自身看,我们进化千百万年还是这个样子,四肢支撑着头脑行走思考,做梦圆梦。尽管雄心万丈却经不起微小病痛的折磨。在创新这个问题上思虑太多,可能诱发创新忧郁症。换个角度,对待创新完全可以采取豁达的态度,商人的做法值得借鉴。

经世致用,商人最理智。

某个化妆品大王曾经言之凿凿地表示:抄袭别人所有的好东西。美国著名银行家摩根也说过:所有的规矩就是没规矩。银行家大多比较低调谦虚,至少在表现上基本是这个态度,谦虚谨慎仿佛做着世界上最不起眼的买卖。这样的态度既是自我保护,也是行业使然。银行业的产品很容易模仿,产品同质性无专利,只有依靠持续不断的服务寻求差异,最后在服务上胜出。银行作为服务业,部分是产品特性使然。论述服务涉及太多的人性,简单概括难。谈谈模仿的好处要容易得多。

模仿是对付竞争对手最好的武器,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亦步亦趋似乎不太体面,生意经以利益衡量,其他可略。创新难模仿易主要基于以下特点:所有的创新都是思想的物化,真正的创新需要一流的头脑和思想。但是任何时代一流的人物都很稀缺,天赋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后天怎样尽力苦学培训,基本枉然。

模仿可以弥补这个缺憾。甘于二,不争一,通过模仿创新务实落地是个不错的选择。商业上到处可见成功的模仿,从实际的角度看,模仿永远不会犯错,只要竞争者推出一个成功的产品,模仿者在模仿的基础上改进做得更好,甚至可以把一流产品葬送,也不是不可能。

当代社会,也许以前社会也存在,模仿任何人,抄袭任何东西,比比皆是,并且安然存在着。说来我们人类自身的大部分生活也在模仿和借鉴中度过。模仿带来的变化让普罗大众可以花费很少得到较多,也是一种进步吧。现实残酷了些,但是残酷的现实依然是现实,还是接受了吧。

长期向好,短期珍重!

当金融江湖的各种指数上蹿下跳,不确定性教育着普通人的风险观:只有变化是恒定的,稳定以及恒久作为伟大的追求是梦想,是人类世世代代的梦想。历史地看,人类筑梦也碎梦,循环往复。

但是循环往复却并非同一重复。在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中,和时间有关也和时间无关,时间并不负责留存彼时彼刻,也无意留存此时此刻,甚至所谓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充满了人为操纵的痕迹,是人们思想甚至愿望的表达,当然包括希望和失望。

这个时代的人也许普遍患病:金融饥渴症。对各种投资充满迷恋,对收益率情有独钟,对风险视而不见,对生活不现实的期待以及无休无止的虚荣,而最需要情感滋养的地方,却冷静现实,如财务专员,斤斤两两折算成各种财务数字。

如何理解资本市场以及世界各地的各种市场?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上,真理和谬误一直相伴而行,谬误占上风时谬误就是胜利者,不过是以人们相反的预期存在。折腾够了恢复平静酝酿下一次的荒唐或者辉煌,是常态亦是常情。只要这个世界依然存在,只要世界各地的领导者一直在坚定人们的信心,各种市场的使命尚未完成,长期向好,短期珍重。

坚定信心从无到有

连任IMF总裁的拉加德表示:将继续和成员国一起通过国际合作确保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经济和金融,这两个翻云覆雨兴风作浪的领域,相互牵扯绞缠可谓久已,无论是过去的一年,还是未来的一年以至若干年都不会太平静。资本及资本主义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几乎取得了同样的胜利,而不同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主权仍然界限分明,也应该界限分明。谁来协调国家主权与利益?拉加德说现在是处于需要全球合作的时刻。但是这个合作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

首先,在财富创造方面,资本是逐利的,并不考虑公共利益以及民生福祉,民生福祉是政府考虑的事。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依赖商业活动,而商业活动是由利润驱动的。市场参与者的竞争无论使用多么冠冕堂皇的词汇,都摆脱不了竞争的残酷。关于这一点,只需看看全球资本市场的血雨腥风就明白了。

其次,关于预期与管理预期,政府或者公共机构可以大有所为。人类是没有未来的,或者人类未来充满光明带给人们的感觉天差地别。作为个体的人都希望一生之征途充满光明,良好的预期可以纠正无数偏见,即使充满真理的偏见也会被人们的乐观情绪淹没。世界需要一个领袖,心中需要一个神圣,无非是坚定生活的信心,坚定信心可以从无到有。

第三,在价值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及其干扰。价值是简单的,经济价值无非表达了交易者为了某件东西愿意付出的货币数额,但是价值观要出来干扰,不喜欢或者看不上,不理解或者时过境迁,都会阻挠价值的实现。从这个角度理解管理预期并非易事。

看到一句话想了三点,忘记了吃药,又多虑了。大千世界,众生纷纭,人们对资本的热情不减,关乎经济和金融的江湖就永远不会平静,永远为这个现实的世界演绎各种故事,忽而喧嚣异常,忽而寂寥无声。

那个神秘的主宰以轮回相赠

想象力也叫想入非非?今天,无疑是个想入非非的极好日子。

明媚的阳光从早到晚,仿佛昔日重来,我们出生的若干年内每一个春天的好感觉,都来自澄澈的天空和明媚的阳光,清晨的树影斑驳以及傍晚的晚霞春色,还有春天泥土的气息,还有春蕾绽放娇艳欲滴!还有很多的美丽无言——

单纯是美好的,彻底的单纯之爱没有原因亦没有未来,因为单纯不需要未来,只活在现在。被现实主义侵染太久的灵魂无法容忍没有追求的生活,就像一个浪漫主义者总是嘲笑精于算计。他们存在着,都被阳光照耀,都感受着春天的花香鸟语,都在探试生命的真谛,行走在同一条道路上却彼此侧目。我想,他们都是单纯的,生之漫漫征程,使命不同,感受互补,那个神秘的主宰以轮回相赠。

像钙一样,支撑起生命的硬度

钙,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元素。由于具有颇为活泼的化学活动性,广泛存在于人体的所有细胞。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钙是许多生化过程及生理过程的触发器,参与生命进化及生命运动的全过程,甚至释放激素这类比较神秘的行动,钙也积极参与其中,对生命的影响巨大。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足见理想信念对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和生活态度受多方面的影响,最大的制约也许就是生命的限度,或者大千世界无尽的色彩和诱惑。

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避世?恪守勤俭美德还是奢华享受?是追求高尚还是蜷缩于小时代、舔舐曾经的心灵伤痕?这决定着特定时代人们的生活品质,这种品质包括如何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在人类无尽的信仰追求中,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就像屹立不倒的树,或者坚实的房屋,不仅令人心生敬仰,也是人的精神根据地,让人们面对任何风雨罹难时,保持坚定如一的品格。像钙一样,将活泼的个性渗透于周身,支撑起生命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