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效能:从个人发展到团队进化的方法论与实践
- 李云 楼建芳
- 2858字
- 2024-09-23 18:05:42
1.5 严重忽视细节
只要是职场人士,谈及细节估计都会联想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这句话无人不晓,以至于我们容易将关注细节误以为是口号。就我在工作中的感受而言,确实有太多的人没有关注细节的习惯。
细节究竟是什么?
首先,细节代表态度——将工作做到位。做到位与做完是全然不同的工作水准,前者包含后者,但比后者有更深的内涵。
第一,将工作努力做到不会出错,并在出错时从根源上加以解决。比如,对于软件开发工程师来说,须将防范他人犯错当作一条软件设计和编码原则,在做设计和编码时,需要深入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代码不会被误解和误用。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对代码中的命名咬文嚼字,还得在设计和编码过程中跳出自己的思维圈,去设想一下其他读者能否理解自己的本意。另外,简单、符合常识的设计不容易出错。当出现错误时,一定要找到错误的根源,从根源着手对错误加以根除,并在必要的情形下从软件设计和流程多个层面加以反思和调整,而不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二,将工作做到容易交接。工作是否做到位的一条很简单的检验标准,是工作是否容易交接。难以交接意味着工作没有做到位,在软件开发中可能是因为软件结构不良、代码晦涩难懂或文档缺失。值得强调的是,将工作做到容易交接并不会让人丢了饭碗。相反,这会使个体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因为个体不会被迫绑定在一项事务上,并且也给团队的工作协调带来了更大的弹性。
从团队的角度来看,只有个体将工作做到容易交接,才有可能实现团队知识的沉淀,否则即便大谈知识管理,其实践方法也很可能不得要领。
我在带领团队时一定会告诉大家:离职时的交接工作能很好地检验你平时的工作是否做到了位,从交接工作的流畅度、完整性也能看出你的人品。
第三,将工作做到经得起他人的询问甚至质问。如果被人问起工作相关事宜时表现得无言以对或逻辑混乱,则表明个体做事时没用多少心。一个用心做事的人,一定会有不少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有助于当被人问及时,能自如作答,也会让你在他人指出自己的不周全时报以感谢,而非变得像一个敏感的职场刺猬。
第四,工作过程与成果符合团队的制度要求。比如,如果团队要求有概要设计、概要设计审查、代码审查等阶段,且代码应遵守编码规范,则做到位的工作应当包含对这一切的遵守;如果团队存在发布流程,则每次做到位的软件发布工作都应包含每位参与者严格执行的每一个步骤。
其次,细节代表效率。直觉告诉我们,关注细节需要在短期内花费更多的时间,但从长远来看却相反。完成一项任务所要花费的时间,可以分解为思考时间和行动时间。关注细节需要在短期内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有助于更快速和高效地行动,从而缩短整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并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如果行动时间因为关注细节而变长了,那只能说明行动本身就是不够到位的。
通过关注细节将工作做到位,可以让人内心踏实,不用担心哪里还有小问题存在,在工作中更容易静心和专注,而这正是做到高效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从团队层面看,如果大家都关注细节,则意味着管理成本更低。管理者不用花多少时间去管理那些可能做不到位的事,从而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到更具价值的事务上。现实中,一位称职的管理者在团队成熟度不足时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关注那些不到位的细节。
再次,细节代表能力。我怀疑有不少人认为“细节只要去关注就能发现”,并误以为可以通过切换意识做到很好地关注细节。实则不然。原因在于,关注细节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往往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后天通过长期训练习得。这一误解的存在,相信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忽视细节的态度,他们想着以后再关注也不晚,却不知只有从现在开始关注,将来才能形成这种能力。良好的关注细节的能力,最终体现为一种行事习惯和对细节的高敏感,折射出的是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洞察力。
最后,细节代表品质。关注细节的软件产品具有更好的品质。一个关注细节的人,其工作质量往往更高,在工作中很容易收获他人的认可与信任,进而树立个人品牌,这是职场上很稀缺的一种品格。
如何提升关注细节的能力?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信念先行。习得一种能力的关键首先在于相信——相信这种能力是稀缺的,相信它对自己、团队乃至社会是有价值的。基于这一相信,个体才会从态度上欣然接受工作中他人所指出的任何细节问题,而不会觉得人家是吃饱了撑的。
面对细节问题,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大致两类人:一类人只要告诉他们某个细节问题,他们就会积极认可并立即改进,双方互动起来高效而愉悦;另一类人得知细节问题后,认为没有必要改进,得花一定的时间来说服他们,即便全团队(除了他们)都已认同的事,他们照样固执己见,与之互动的过程低效而无趣。后者事实上缺乏自信,这也限制了他们能力的发展,他们因为做不到而否定,且因否定而不愿意向前迈一小步。
如果关注某些细节并不会给个人带来繁重的额外工作,大可接受而不必“勿以善小而不为”。让人觉得繁重且多余的细节工作,往往是因为长久的忽视。人的行为习惯是在点滴中塑造的,拒绝关注细节其实是在阻碍自己更快地成长。
工作中千万不要将细节分成业务部分和非业务部分区别对待。业务部分是指产品、商务方面的细节;非业务部分是指日常工作中与最终产品无直接关联的细节,比如工作邮件、流程等。一旦将两者分割,就极易出现重业务细节而轻非业务细节的现象,这样的双重标准很不利于培养关注细节的习惯。
业务细节是永远关注不完的,很可能因为抱有“等业务细节关注完之后,再关注非业务细节”的想法,而使得非业务细节永远没有机会被关注。其实,业务细节与非业务细节并无矛盾,我们需要在工作中一并关注,其原因在于非业务细节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业务细节。当你认可关注细节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时,一定不会出现针对业务细节和非业务细节的双重处理标准。
其次,在关注细节的过程中,接受孤独。现实工作中,一些人对细节的忽视可以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翻看文档时,会发现无论是格式还是行文都毫无细节可言,有的连文档模板中的指导性文字都懒得删除,甚至行文出现结构和逻辑混乱;阅读邮件时,会看到字体杂乱、标点随意使用,前后风格缺乏一致性等。面对这样的境况,如果你感到难过,则说明你是个关注细节的人,你具备这个能力和习惯,这是好事。但与此同时,你得接受大环境“不讲究”细节所带来的孤独感。
最后,身先士卒。如果你是一位注重细节之士,你一定希望整个团队都有关注细节的氛围,这样你工作时将更加愉悦且成长也会更快。关注细节既然是一种能力,那就表示对于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来说,其根本不知道工作中哪些内容是细节。在团队没有形成关注细节的氛围之前,请一定以身作则,并随时指出他人在工作中所忽视的细节。关注细节的代码和文档会显得与众不同,甚至会有权威感,这正是细节的魅力所在。
任何事情,只要关注细节就会有技术含量。职场中的很多焦虑都是我们对细节掌握得太少导致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如果不注重细节,则没有多少事情值得去做。通过关注细节而让工作变得精致没什么不好,而持续忽视细节的团队一定不能长期维持高效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