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写得一手好文书

此时府内的管家李福正在向周仪汇报着府上的奴婢人员、姓名、籍贯,以及府上的各处建筑布局,前后院落规模。

“福伯,这间府衙来头不小吧?”

周仪问李福。

看起来有些年头了,极致奢华,而且应该是王公贵爵才有资格建起并住进去的资格。

“禀报主家,此乃已故右将军新建府邸,建成后还没来得及搬进去,右将军便已......”

福伯小声解释。

这是已经离世的右将军潘璋花费了大代价所建立起来的全新府邸。

“右将军病故之后,其子被至尊贬到了会稽,将军府上的所有家眷也随之而去。”

至于福伯,本来就是这间府邸的管家,刚被招进来,还没来得及效力潘璋,就被充公了。

“是步侯嫡女出手,请步夫人发话,买下了这间府邸及奴婢,赠予主家。”

福伯解释。

周仪:“......”

原来如此,还有这番渊源。

淮泗流寓系的将领潘璋死了,因潘璋之子的牵连,其新建府邸及奴婢被充公,后来又被步鸢托步练师的关系买下来,赠给周仪。

周仪坦然受之。

第二天清晨,周仪很早就起来了,他要前往太常府赴任。

府上的管家福伯也早早吩咐后厨人员,将早膳端上来,等周仪吃饱之后,便向周仪请示,说要购置些家具回来。

他把一份家具清单递给周仪。

周仪看都没看,下意识让福伯到府上仓库去取钱,这次周仪带了数十箱钱资过来。

买些家具不成问题。

“主家,我们在建邺城里购置家具,不需要花钱。”

福伯这话让周仪愣了一下。

“为何?”

周仪问。

“骠骑将军府在建邺城中,有自己的产业。”

福伯解释说淮阴步氏旁支子弟在江淮两岸经营生意。

周仪瞬间明悟过来。

大族豪强在权势起来之后,都会扶植旁支子弟去经营生意,为家族提供源源不断的钱财支撑。

当官出仕是嫡系子弟的任务,经商赚钱则是旁支子弟的责任,这才是真正的官商一体化。

“好。”

周仪点头,能不花自己的钱就不花自己的钱,他让福伯带着张五去购置家具,顺便让张五熟悉一下建邺的市集市貌。

“唯。”

李福、张五两人领命而去。

随后周仪又喊来少年李不惟,将一本公羊春秋递给对方。

“你先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等我有空了教你。”

书籍是府上藏书,周仪拿来便用。

李不惟很高兴,家贫的少年总是比同龄人更加早熟,也更加懂得感恩和抓住机会。

当下,李不惟学着他人模样,模仿长辈语气,朝周仪拱手谢恩过后,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简,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起来。

周仪笑了笑,然后取来任命文书,让府上门口的小厮带路,前往太常府。

太常府位于建邺北城,作为九卿之首的府衙,占地面积极大。

到了府衙门口,周仪让身后小厮自己回去,他则拿着任命文书,交给门口的戍卫。

卫兵一看,当即向周仪行礼,并引领周仪进入府衙内的太祝署。

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等六令。

其中周仪所赴任的太祝令丞是太祝令麾下的属官,主管祝铸、祭祀等事宜。

他的顶头上司太祝令是孙氏族人,姓孙名宜,周仪没听说过三国有这号人物。

倒是明朝有个叫孙宜的著名诗人。

“你今天先随府上的小吏熟悉一下太祝署的日常办事流程。”

孙宜接过了周仪的任命文书后,吩咐了一名小吏陪同周仪熟悉太祝内部的办事日常。

中午,周仪在太祝府内吃的午餐,非常简陋,但是管饱。

他也不挑,大家吃什么他跟着吃什么。

下午时分,陪周仪熟悉流程的小吏出去办事了,周仪则在自己的办公场所浏览着案桌上的书简。

多是些礼记、祭祀之法和说辞的文简。

【山致其高,云雨起焉。】

太祝府奉命进行的祭祀,要么是在宫中,要么是在建邺城外的钟山上。

【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谓名山大川能兴云致雨以利天下也。】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已是日影西斜,晚霞顺着西窗照射进来,投在周仪面前的竹简上。

此时门口处走进一道身影,正是太祝令孙宜。

“宜曾听闻你写得一手好文书?”

孙宜说最近建邺周边有春旱迹象,至尊下令让太祝署去钟山祭祀求雨。

如今要起草一册祭祀之文,孙宜特地过来找周仪。

周仪闻言,心中明白这是孙宜在考察自己的本事。

他也不扭捏,直接提笔就写。

【盖闻经国序民,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有二义,或祈或报,报之章德,祈以弭害......】

【钟山神君居江河之首,参吴会之壹,连体封龙,气通南北,幽赞天地,长育万物......】

【祈年谷岁熟,百姓丰盈,粟斗五钱,国界安宁......子子孙孙,永永番昌。】

【嘉禾四年太祝令扬州吴县孙宜字季祖,太祝令丞荆州临湘周仪字伯礼,长史...祭祀掾...石师...】

写完祭文,各标名字,放下手中之笔,周仪将其递给孙宜。

孙宜一看,拍手叫好。

他当了十年的太祝令,第一次见到周仪这种允文允武允政之人,上来就能写祭文,着实是让他惊喜不已。

“好好好,往后太祝府的所有祭祀文书,都由伯礼亲写。”

孙宜认可了周仪的文采,当即委以重任,他像是捡到了宝贝一番,毫不吝啬地接连夸赞周仪。

夜里,太祝令孙宜邀请周仪到其府上畅饮,见周仪酒量极佳,孙宜更喜。

两人推杯换盏,宴席间觥筹交错,欢声阵阵。

“宜总算明白为何太常会不吝举荐伯礼。”

孙宜看着眼前这个十九岁的青年,内心欣慰,一直以来,太祝府都缺一个善写文书、祭祀经言之人。

日盼夜盼,孙宜终于将周仪盼过来了。

“宜已将钟山祭文递交上去,太常御令我等于明日到钟山上祭祀求雨。”

宴席散去,宾主尽欢,孙宜吩咐周仪明天早点到太祝署。

“唯。”

夜空之下,周仪告别上司孙宜,独自归家。

次日清晨。

天还没亮,周仪便已经抵达了太祝署,跟随孙宜办事。

凡郊庙之祝板,先进取署,再送往祠所,此时钟山之上,人影晃晃。

周仪站在孙宜身后,听着孙宜诵读昨日周仪写的祭祀颂文。

繁文缛节很多,走完一趟流程后,当众焚毁书文,敬告天地山神。

整个过程,太祝于钟山太庙迎神,太乐奏迎神乐,太祝再取玉币,持版进于神座右侧,最后奏乐送神。

周仪全程没见到东吴至尊孙权。

按理来说,像这等规模的祭祀,一国之主无论如何都要露面,象征性祷告天地也好,走走流程也罢。

谁知孙权没来。

祭祀结束后,满脸光彩的孙宜给周仪放了两天假,让周仪去办自己的事。

“好。”

周仪放工回去后,写了一份名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