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追踪能力是提高观察力的基本功

提高追视、检视的能力

有一个朋友经常向我抱怨,说她儿子从小看书的时候注意力特别不集中,容易将字看反或看颠倒,容易跳行或漏字,有时必须用手指着每一个字阅读才行。其实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不够。

上了小学以后,那个孩子在各科学习上都遇到了困难,造成了整体的阅读障碍,导致出现语文课文读不流利,数学应用题不会审题等问题。

所谓视觉追踪能力,就是眼睛追踪物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阅读最基本的前提。在小时候大脑中的视觉中心发育还不全时,可以通过训练孩子眼球追视、检视物体的能力,增加视觉广度,提高视觉速度。

阅读绘本这件事本身就是对视觉能力的训练,还有些设计很有意思的绘本可以对视觉追踪能力进行更好的训练。

比如《猜猜看——谁找到了泰迪?》,这是芊看过无数次的绘本。它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绘本里面虽没有画人物,却有所有人的脚印。

翻开第一页(如图16),可以看到一个房子的玄关,地上有4串脚印,每串脚印的路线都不同,孩子可以通过脚印的行进方向辨别这个人要去做什么事情。

图16

作者最开始给了一个提示,就是小猫,孩子可以追踪小猫的脚印,看到小猫爬上了椅子拿东西。芊就是根据这个提示明白了,红色脚印的主人拿起了泰迪熊,黄色脚印的主人背上了书包,蓝色脚印的主人已经走出了家门。

这本书接下来的每一页都是如此,场景随着脚印的行进而改变着。比如,一家人走到树林里,黄色脚印的主人在树上系了一根绳子(如图17)。

图17

在下一页(如图18)芊发现,原来他系绳子是想要搭一个帐篷。除了脚印在前后页之间都是连贯的,事件也是连贯发生的。不同脚印的颜色,以及脚印的路线,从第一页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页。

图18

孩子大脑中的视觉中心开始对绘本中的目标进行检测、提取、识别和追踪,这是非常好的视觉训练。

芊很明显地在后几页的追踪速度快了很多,而且能同时追踪2~3串脚印的方向,这说明她的视觉广度和速度都在提高。

除了简单的视觉追踪,作者还加入了很多需要调动大脑进行分析的内容,比如下面这页(如图19),芊发现蓝色脚印是从石阶上直接跳上围墙的,因为在石阶处脚印就断了,随后脚印一下子进入了草地。

图19

如果想判断每个人都在干什么,就需要追踪脚印的行进路线和停顿的位置。比如最后一页(如图20),所有人都回家了,蓝色和红色脚印停顿在毛巾架处,水龙头是打开的,芊说他俩去洗手了,还说他俩一定是这家的孩子。

图20

我说:“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芊说:“因为回家后大人都会让小孩儿先洗手。”我说:“还有其他证据吗?”芊说:“他俩都背着小书包,还有,蓝色脚印是直接从石阶上跳上来的,小孩儿才这么淘气。”

这本绘本的核心分析主线是一只泰迪熊,主人公回家的时候泰迪熊却丢了。在看第二遍的时候,芊的主要任务就是追踪泰迪熊,并分析出泰迪熊是被谁、在哪里弄丢的。

加强视觉知觉训练

除了视觉追踪能力,这本绘本还提供了更高层次的视觉知觉训练,这类训练侧重于对大脑高级中枢的整合和代偿。说简单点就是唤醒大脑皮层的作用,激活大脑的更多区域,从而对视觉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

类似的绘本还有《蛋糕哪儿去了?》,一个场景里有10组以上的动物,每组动物都在做不同的事情,需要小读者去追踪和感知。

比如下面这页(如图21),最下面的水獭拿着红酒,右下角有两只老鼠刚过了桥,拿着蛋糕在跑,后面有狗夫妻在追它们。(注意最上方中间的位置,作者还设计了一只隐形的变色龙,超级锻炼孩子用视觉提取信息的能力。)

图21

下一页(如图22)还是这些角色,但是走到了下一个场景,每种动物干的事情前后之间都是连贯的。比如,两只老鼠已经跑到小粉山丘上,狗夫妻也追到独木桥处了;隐形的变色龙走到什么位置,你发现了吗?(作者用了更巧妙的表现方式,对孩子来说这就是对视觉知觉的训练。)图中角色之间所做的事情也有着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图22

这本书需要更强的视觉追踪能力,孩子不仅要观察每个动物的行进路线,而且要观察不同角色之间是如何互动的,这需要视觉的广度,也需要更强的视觉知觉能力。视觉中心会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再由大脑对其进行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本书芊看了有一个月之久,隔两天就拿出来读,每次读都有新的发现,而且发现的信息也是阶梯上升式的。刚开始她发现的都是每种动物的位置(即藏在哪里),后来开始追踪动物之间的各种互动关系,知觉能力明显地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