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明钱庄

  • 家父蓝玉
  • w三纪
  • 4207字
  • 2024-10-11 11:00:57

“银矿?”

朱元璋和朱标齐齐一怔。

但紧接着,老朱微微皱眉,“你是如何知晓倭国有银矿的?”

“陛下也知道沈家有很大一部分生意是走的水路。

臣在抄沈家时,遇一倭商,他懂咱们的语言,所以臣与他交流起来也没什么阻碍。

通过与其交谈,臣才得知此事。”

蓝慎行之所以如此回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洪武三年,朱元璋罢太仓舶司。七年,撤销负责海外贸易的三市舶司。

十四年,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二十三年,禁外藩。二十七年,禁民间使用外货。三十年,禁国人下海。

也就是说,现在的海禁只是初始阶段,并未全面落实。

而沈家又是明初大商,其所在之地出现一些外商,也是合乎情理的。

“有多少储量?”

这才是朱元璋最在意的。

“根据倭商的话来判断,甚至会远超大明白银储备的总和。”

说到这里,蓝慎行补充道:“臣口中的储备,包括了国库和民间。”

他的回答很保守。

因为白银大批量流入国内,是因为大航海时代。

而倭国的石见银山,其银产量可是整个大航海时代中,世界总和的三分之一。

“这么多?”

朱标有些惊讶,“会不会是那倭商在说大话?”

蓝慎行道:“根据臣观察,他不像在说大话。”

朱标没有回话。

刘伯温看人极准,蓝慎行又是前者带出来的,那自然不缺看人的本事。

“果真是商贾误国。”

朱元璋哼了一声。

自古财不外露。

而倭商将自己国家的资源全盘说给他人,这不是诱惑别人去打吗?

此时。

老朱已经默默的将倭国从不征之国名单中摘出。

之前因为是鸟不拉屎的地方,他自然没心思去打,对于倭寇的不断侵扰,也只是通过海禁的方式来解决。

但当银矿冒出来后,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毕竟这银矿可以解决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更能解决宝钞的弊端。

老朱双眼中闪烁着寒芒。

倭寇不断在大明的沿海地区烧杀抢掠。

这样也好,起码大明这边出师有名,正好新仇旧恨一起算!

不过在想到出兵倭国时,老朱眉头深锁。

就算要打倭国,那也不能现在打啊。

如今西蕃叛乱不说,云南那边也没收复,最重要的是,北元余孽还在啊!

这才是眼下最重要的问题。

朱元璋看向蓝慎行,道:“你是将问题给咱指出来了,也算给咱说了解决之策。但这解决之策,短时间内怕是无法落实吧?”

“是的。”

蓝慎行点头,“但话说回来,宝钞短时间也不会出现弊端啊。”

“所以你这是……只让咱听个响?”

朱元璋有些不悦,“你这不是在给咱添堵吗?”

“别急啊陛下,臣还没说完呢。”

蓝慎行笑了笑,“无论是明年的平叛也好,未来对北元的征伐也罢,讨伐倭国也是一样。

除了劳民伤财之外,还有对粮草的急需以及士兵的减员。

纵观历朝历代,有一条铁打的规律:一个王朝是否强盛,与国家的人口以及粮食的产量、储备是有直接关系的。

所以在落实这一切之前,陛下应先解决粮食的问题。

多开荒,多种粮,粮食问题解决了,人口自然会暴增,人口暴增后,大明的兵源,便会源源不断!”

“说得轻巧,你以为咱不想增加粮食的产量?”

朱元璋是懂农作的,他不止一次让官员们琢磨增加粮食产量的办法。

但就算官员们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个一二三来。

“所以臣才会说,臣能做的事,其他人做不了。”

蓝慎行起身,行礼道:“臣愿为陛下分忧,可令百姓饱腹,后勤不危。”

“好大的口气,你确定你做得了?”

朱元璋紧盯着蓝慎行。

‘百姓饱腹,后勤不危。’这八个字,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纵观历朝历代,一个王朝再强盛,也总有人吃不饱饭。

而随着吃不饱的人越来越多,便会滋生起义。

再就是打仗的问题。

打仗最怕什么?怕将士们不拼命吗?

不。

怕的是军饷发不了,后勤粮草供给不及时。

但凡是满饷,且还能吃饱的军队,在古时,那几乎就是横扫一切的存在。

“仅凭臣自己,当然做不了。”

蓝慎行与朱元璋对视,“臣需要陛下的支持。”

“咱对你还不够支持?”

朱元璋道:“说吧,又想让咱支持你什么?”

“臣希望陛下可以改变海禁之策,同时恢复已被罢停的太仓舶司以及负责海外贸易的三市舶司。”

蓝慎行语气严肃。

语落。

朱元璋和朱标齐齐皱眉。

特别是前者,他并不觉得海禁有什么错。

朱元璋问道:“你的意思是,只要咱不海禁,你就可以让百姓饱腹,后勤不危?”

“是的。”

蓝慎行点头,“只要陛下支持臣提出的这几条,臣虽不是武官,却也敢立军令状。”

“军令状?”

朱元璋笑了笑,“那怎么个立法?”

蓝慎行道:“十年之内,如若臣完不成此承诺,臣甘愿离开应天,永不为官。”

“十年之内可以。”

朱元璋说到这里,摇了摇头,“但离开应天,永不为官,不太行。”

对于老朱来说,蓝慎行可是留给朱标的班底。

哪能让他离开应天呢?

“那陛下说怎么办?”

蓝慎行有些无奈。

“军中无戏言,如若完不成,斩立决!”

话虽这么说,但老朱是不会杀蓝慎行的。

之所以说出‘斩立决’这三个字,只是想间接看看蓝慎行有多少把握。

如果没把握的话,是不会拿脑袋立军令状的。

朱标站在一旁沉默不语。

父子连心,老朱的想法他自然能懂。

就算蓝慎行真没完成,老朱要杀蓝慎行时,只要自己出面求下情,老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没办法。

帝王心术就是这样,就算失败也要收拢一波人心。

蓝慎行没说话。

他转身,大步走向案桌,拿起毛笔便在白纸上写下军令状。

随后写下名字,画押,交予朱元璋。

朱元璋瞥了一眼。

待纸上墨迹干的差不多后,交予朱标保管。

“明日早朝,咱会落实海禁之事。

你这边做事也需要人手,先前随你去沈家的那三百人,由你调遣。”

说到这里,朱元璋语气逐渐严肃,“咱能做的都做了,丑话跟你说在前面,如若你未能取得成效,可就别怪咱翻脸不认人了。”

蓝慎行点头,没再说什么。

尽管他很想让老朱打造一支舰队出海,争取把土豆和番薯给带回来。

但如今来说,有些不太现实。

一,他还没让老朱看到任何成效。

二,因北元未灭,老朱连有银矿的倭国都不去打,你让他组织舰队出海?

只能慢慢来了。

“对了,你方才跟咱说,让咱成立大明钱庄,现在能办吗?”

老朱的重心点还在宝钞上。

谁让这东西是跟朝廷的公信力挂钩呢?

“能办是能办。”

蓝慎行轻叹,“只是如今百姓手中也没多少钱,大钱都在商贾和豪绅手中,但在建国初期想要让他们把钱存入朝堂成立的钱庄,阻力还是不小的。”

朱元璋道:“说白了,就是咱的公信力还不够呗?”

“是的。”

蓝慎行点头。

就算放到现代,国有银行在刚成立时,储户们也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而那时,钱庄和银行是已经得到普及了的。

朱标问道:“慎行,这钱庄是不是只要有人往里面存钱,这钱朝廷就可以提前支用?”

在明初,钱庄是新词。

因为钱庄是明朝中期才出现的。

不过话说回来,只要把宝钞的问题解决了,能让储户实现自由兑换、存取,那宝钞就是以后的银票。

“钱庄很复杂的,没陛下和太子殿下想的那么简单。”

蓝慎行归拢了一下思绪,对前世银行的一些规则做了一下更改,“首先为了吸引商贾、豪绅和百姓们存钱,咱们要给他们利息,存的钱越多,时间越久,利息便越高。

起存时间,可以设一年起步,不封顶。

每个人都可以提前支取,但提前支取的话,就不给利息。”

“咱还得给他们钱?”

老朱直接懵了,“这样的话,咱不亏大了吗?”

“陛下,资本又怎么可能亏呢?”

蓝慎行笑了笑,“有人存钱,就有人需要钱,特别是那群商贾们。

比如存钱一万,咱们可以给他年利息一百钱至一百四十钱。

同时,咱们还向信誉度高,且有地契的商贾们提供借贷服务,商贾向咱们借一万钱,年利息为四百五十钱至六百钱。

如若商贾未能预期还咱们的钱,咱们给他半年左右的时间,但这半年期间,利息要翻倍。

半年后,他们若还不上,咱们便可直接收取其地契和府邸。

当然,利息这东西是要根据情况来定的,比如一些大额借贷,咱们可以适当的减少一些利息,也可以多加一些利息。

臣现在说的,只是最基本的架构。

至于如何更加完善,获取更大的利益,陛下应该不缺这类官员。”

此话简单易懂。

朱元璋和朱标都听明白了。

“这赚钱的方式可真简单啊,咱为啥就没想到呢?”

前者看向后者,“标儿,此事无论有多少阻力,明年开春便开始落实。”

“是。”

朱标点头。

蓝慎行在听到明年开春落实时,便猜到……朱元璋肯定会在开春之前,对胡惟庸动手。

因为明年开春的事情太多了。

西蕃平叛,是需要后勤的。

而管后勤的,正是中书省!

再加上此时老朱想成立大明钱庄,赚钱的同时还能巩固朝廷的公信力。

但现在,还没六部呢,管钱的也是中书省!

故此。

老朱必须要在开春之前,废除宰相制,设立六部!

“陛下,万事开头难。”

蓝慎行看着高兴的老朱,准备泼一下冷水,“无论何事,在开始时的阻力都是不小的。

除此之外,陛下一定要严加管理好负责大明钱庄的官员们。

万不可出现有人在钱庄存钱后,钱却被吞掉的情况!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臣可以担保,此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但此事发生后,陛下一定不能心软,定要在第一时间将违规者严惩!

特别是第一个违规者,要广而告之,在大庭广众之下施以极刑!

诛九族也好,夷三族也罢,必须要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相比起通讯发达的现代,古时通讯极其不便。

这是利处。

因为通讯的缘故,传播也会受到限制。

不过此事不能不防,一旦放纵,其定会引发连锁效应,出现人人吞钱的后果。

“说得好。”

朱元璋不断点头,指着蓝慎行说道:“看来你是了解那群贪官污吏的。那群该死的狗东西就是一群利益的蝇虫,但凡有利益的地方,便可滋生出他们这种败类!”

“臣只是跟陛下的想法一样,不想再看到百姓们深陷水火之中罢了。”

说到这里,蓝慎行沉声道:“臣的想法是……

如果杀一人不足以解决问题,那就杀百人,百人解决不了,那就千人、万人、十万人!

如若能杀十万人,而利万万人。能够迎来真正的太平盛世,那是也值得的。”

“哈哈……”

朱元璋笑了起来。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蓝慎行了,毕竟后者的想法和理念几乎跟他如出一辙。

时间不早了。

老朱和马皇后离开了东宫。

不过。

他却没有回宫里,而是来到了……

城南,南郊。

面对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深夜到访。

刘伯温有点儿懵,也有点儿怕。

他怕老朱又舔着脸让他回去任职,但这时候任职,可不是什么好事。

“伯温啊,咱来这里一是为了看看你,二是想跟你说件事。”

朱元璋坐了下来,“你曾提议,让咱将倭国列入不征之国对吧?”

“是。”

刘伯温点头。

朱元璋笑着道:“但蓝慎行今日却向咱提议,征伐倭国。”

刘伯温皱了皱眉头,未言。

“倭国有银矿,很大的银矿。”

朱元璋盯着刘伯温,“你是不知此事才向咱提议的呢,还是你明知此事,却依旧向咱如此提议?”

“……”

刘伯温眉头皱的更深了。

“哈哈哈……”

朱元璋起身,笑着说道:“咱长时间没见你,跟你开玩笑呢,你看你这脸色……”

“咱回宫了。”

朱元璋看向刘伯温,“该说不说,你还是给咱培养出一个好苗子的,尽管这苗子的行事风格一点儿都不像你。”

语落。

老朱便和马皇后回宫了。

他今天很开心。

毕竟吓唬刘伯温,是他的爱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