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对考大学没兴趣

许为民一说完,整间派岀所大厅,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在愣愣看着他,目瞪口呆。

许为民这个发言,太大胆了!

国家要淘汰“计划经济”?

这也就算了,他还说国家要支持个体户和私营企业?

他是不是疯了?

许为民的一番“剧透”,并没有让刘八一这群人接受。

不过这也正常,“计划经济”很多年了,这无凭无据的,突然说国家要支持个体经济和自由买卖,谁能接受啊?

“改革开放”只是个概念问题,那是政治上的理念,想实施还早的呢。

我们派岀所所长都不知道的事,你一个小商贩能知道?

我看你是在胡编乱造,给自己“投机到把”开罪!

除了周胜华父女,办公厅的武警同事,包括所长刘八一在内,全都不相信许为民这几句话。

只当他是在瞎说八道,子虚乌有的事!

派岀所当差的,对这些专门搞“投机到把”的小商贩,最清楚了。

那些小贩子都是人精,为了挣钱做生意,什么鬼话都能编,真假难辨。

“许为民,你这些话有什么根据?谁告诉你的?”刘八一厉声道。

他也不相信许为民这些话,一个小商贩而已,大字不识几个,就敢大谈国家经济?

这明显没有说服力,不足以服众。

一看刘八一这样,许为民就知道他不信自己的话。

许为民看了一眼刘所长,目光落在他身上那件72制式白色警服上。

“我都剧透了,你们倒是信啊!”许为民忍不住腹诽道。

这个年代什么都好,就是政治觉悟太高,不管啥都跟着国家走,个人自由意识差了一点。

不然为啥改革又开放?

不就是现在太封闭保守了嘛!

改革和开放,才能往上走,国家才能摆脱贫穷,变强富裕,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

许为民懒得跟这些人扯了,当刘八一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时,那就是思想腐朽,没有意识到国家在不断尝试革新和进步,跟这些人多说几个字,都是浪费时间。

“这些家伙不信,那我今天岂不是糟了?难道真要被戴个‘投机到把’帽子,然后发配西北劳改?”

XJ那环境许为民知道,他前世去旅游过几次,怎么说呢,环境是艰苦了一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荒原,但美食它香啊,烤包子烤羊肉手抓饭葡萄哈密瓜……吃货的天堂。

但现在是1980年,这时候的XJ,可没有前世那么发达,环境艰苦不说,还要顶着烈日劳作,皮肤得晒掉一层!

许为民可不想被发配到那鬼地方。

正当许为民想着怎么给自己脱罪时,门口有两个人走了进来。

一男一女。

“咦,是她。”

看到那个穿着白色棉衣裙的麻花辫少女,许为民有点惊讶。

这少女他认识,人群里专门提醒过他赶快逃走,警察要来抓他了,还给他钱让他回家交差。

对这个麻花辫少女,许为民印象挺好。

刘八一一看有人进来,有点意外,但看到是自己姐夫和外甥女后,他赶紧迎了上去。

“姐夫,你怎么来了?”

对于姐夫周胜华,刘八一十分尊重,不单是因为他是燕京工业学院的教授,学历高,更是因为他帮过自己不少。

刘八一能坐上所长这个位置,周胜华出了不少力,人脉这块没少帮他拉。

“刘所长,放了这位小同志吧。”

周胜华看了一眼许为民,开门见山。

“什么?”刘八一闻言一愣,,很是惊讶。

许为民也一脸古怪,他不认识这个中年人啊,怎么专门来派岀所帮自己说话呢?

“难道跟她有关系?”许为民目光落在那麻花辫少女上。

那麻花辫少女正好也朝他望来,一男一女两人目光对视,少女突然低下了头,有些羞怯,脸都变红了不少。

少女的脸红,胜过一切。

许为民更奇怪了,这女同志咱也不认识啊,咋看着看着就脸红上了?

我知道我帅,但大厅里这么多人,你正常一点啊!

“姐夫,这是为何?”刘八一好奇问道,自己姐夫断然不会这么冒失,他肯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理由。

周胜华意味深长地看了许为民一眼,淡然道:

“这小同志说得是对的,国家马上就要淘汰‘计划经济’,支持个人和企业开门做生意了。”

“什么!”刘八一惊讶万分。

在场的武警同志,更是吃惊无比。

燕京工业学院的周教授都出来给许为民站台了,那许为民说的肯定不是假的!

“真让这卖红薯的小贩子说对了?”这是办公厅里所有武警同志的心声。

“姐夫,你……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消息太爆炸了,刘八一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

“老刘,过几天,不,很快,很快局里就会通知你了。”周胜华也不隐瞒,坦诚开口。

他话音刚落,刘八一专属的办公桌上,电话突然响了。

丁铃铃……

“所长,电话!”有武警同志提醒。

刘八一有点犹豫,但还是走向办公桌,伸手接通了电话。

“喂?”

“……”

几分钟后,刘八一挂断了电话。

“放人。”他沉声道。

“所长,这……”办公大厅里,有武警同志不解。

“这小贩子投机到把卖红薯,怎么能放呢?”

“他没有罪,国家现在允许个人自由做生意了,不光如此,国家还要在我们西城区,建立第一家个体经营户!”

刘八一寥寥数语,让他那些同事无比骇然。

许为民嘴角挂着惬意的笑容,很显然,刘八一刚才那通电话,是上头的通知,如果他猜的没错,红头文件已经在来西单派岀所的路上了。

“这些你都知道,是吗?”

刘八一突然回过头来,盯着许为民的眼睛。

“也不能说是知道吧,我挺喜欢看报纸的,前段时间有个姓薛的专家提过,‘让山货土产烂在山上是‘社会主义’,把它们运出来满足城市人民需要倒是‘资本主义’,那有这样的道理?’,就连《人民日报》也说,‘长途贩运是靠自己的劳动谋取收入的活动,不能说是投机倒把’,所以……”

“所以你才冒着这个风险,来西单菜市场贩卖红薯和玉米面,就是看出来了国家接下来会支持‘长途贩卖’和个体户自由买卖?”

周胜华突然插嘴。

“对的。”沈星点头。

“这位同志是……”他好奇问道。

“那‘姓薛的专家’,是我师弟薛暮桥。”

“许为民你好,我叫周胜华,是燕京工业学院的经济系教授。”

周胜华主动伸出手,自我介绍。

许为民正要伸手握住,又听到他接着说道:

“不知道许为民同志,你是否有意考大学?”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