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杂志社。
崔道怡从繁杂的稿件中,将一份来自春城的信封给翻了出来。
这一幕被旁的编辑给看到,笑道:“老崔,谁脸面这么大?能到你这儿走后门?”
真正有名气的作家,稿件就算寄来,也直接拿给主编了,从他们这儿过手就只能是没把握的,还让编辑特意找出来,那必定是打过招呼。
这种人情往来,哪怕《人民文学》的编辑们也逃不过。
不过好在一般敢请托的,都有几分底气,社里倒也不排斥。
“一位老朋友,《长春》杂志的主编,向我推荐《棋王》作者的新作,特意拜托我好好看一看,按他的说法这稿子如果要登不上咱们报刊,那只能说明咱们有眼无珠。”崔道怡笑吟吟道。
嘿呦!
口气这么大?
几个编辑顿时来了兴趣。
“《棋王》那小说我看过,作者写得挺有画面感的,老实说不像新人。”
“听说才十八岁,这创作精力就是旺盛,这么快就要出新作了。”
“老崔,你先看看,要是过了眼,也让我瞅瞅。”
“好说好说。”
崔道怡一边应着,一边拆开了信件,将其中的稿件给拿了出来,是赵俊生誊抄的备稿。
他看着开头平实的文字,眉头不紧皱了皱。
接着往下看去,很快朱家的故事就让他沉浸了进去。
这一看仿若山中不知岁月,直到肩膀头被同事给拍到。
“老崔,看这么入迷?该吃饭了。”
“你们先吃,我还剩一点儿马上看完。”
崔道怡摆摆手,说道。
嗯?
这可不符合对方平常的风格啊。
要知道编辑一天不知道要看多少稿件,基本看个开头就知晓能不能过稿,筛完后再交到上面去复审,哪有精力去把整篇稿件看完。
除非…这稿子写得极好,连编辑本人都被吸引住了。
这下,同事也变得不着急了起来。
饭什么时候都能吃,可好的稿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碰上的,他要是吃完饭再要,恐怕就排不上了。
等到午饭过后,编辑部主任屠岸进入办公室。
罕见地看到一帮编辑正围站在一张桌子上,看着同一份稿件。
“别翻那么快,我还没看完呢。”
“这顾明写得确实有一手,这么有画面感的文字风格,全国独此一号吧?”
“怪不得人家推荐的时候敢那么大口气,的确有这个资格啊。”
众人激烈地探讨着,就看到一只手伸过来,把稿件从他们视线中给拿了出去。
擦,翻了天了,编辑部谁敢这么放肆…似你?
看清来人的身份,本来到嘴边的粗口全都咽了回去。
“这是投给谁的稿件?”屠岸问道。
“我的,作者是写出《棋王》的顾明。”
崔道怡举起手,担心主任可能没看过,补充道:“近来《一代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有《见与不见》这三首诗也是这位作者写的。”
“我看过《棋王》,这几年少有极具故事性的文章,而且主题和思想也很深刻,是个厉害的文坛新人,这么快就出新作了?”屠岸说道。
“年纪轻,可能创作精力和欲望就比较旺盛,并且这还是个长篇,按照作者的意思全本字数在五十万字以上。”崔道怡解释道。
一般十万字以上就算长篇小说了,五十万字妥妥的大长篇。
当然《平凡的世界》这种130万字的小说,已经能被称为巨著。
这年头压根就没人能想到,小说有朝一日也能写到千万字以上…
“大长篇啊,那我得好好看看了,你们继续忙,我看完了会直接拿给主编。”
屠岸点点头,把稿件往腋下一夹,走了。
就这么走了?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这老登,好歹让我们看完呐,这看到一半不上不下的算怎么回事?
第二天一早。
崔道怡刚进办公室,就收到了主编张光年的递话——【务必拿下!】
……
与此同时。
西影厂的一间办公室内,《棋王》剧组的主要班子总算凑齐了。
“这位就是咱们剧组的摄影指导,昨天跟你提起过的朱鼎玉老师。”
“这位是咱们电影的美术设计张子恩,毕业于咱们长安的美术学院,这两位是造型设计李恩德,还有服装设计王秀英,都是厂里的老人。”
“还有咱们电影的制片人杨凤山。”
吴天明挨个给顾明介绍着,他在厂里属于公认的老好人,跟谁关系都搭得上。
其他人也都纷纷跟顾明打招呼。
甭管厂里怎么不看好《棋王》,可顾明这个原作者,大家还是佩服的,何况他们已经加入进来了,自然更希望电影能够取得成功。
顾明朝几人点头致意,他对这几个人并不认识。
毕竟要说明星,他还能说个一二三四,幕后人员嘛,谁没事关注?
但这里面还是有位未来的导演苗子,那就是美术设计张子恩。
对方算是国内难得的动作片导演,86年的《神鞭》以及88年的《黄河大侠》,都是由他执导,后来更是转型电视剧,拍出《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1》《上错花轿嫁对郎》《京华烟云》等一系列爆剧。
“我提个小小的建议,辛苦杨制片回头帮忙找个象棋执导,咱们这毕竟是象棋背景的电影,这方面还是要专业一点,起码不能让观众看出错漏。”顾明开口道。
房间里气氛变得奇怪。
杨凤山第一时间看向吴天明和藤纹骥,虽然编剧很重要,但也不至于剧组他说了算吧?
况且顾明还不是西影厂的人。
“咳咳,我认为顾老师的建议值得采纳,这确实是我的疏漏。”吴天明轻咳一声,说道。
藤纹骥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听从安排的架势。
两人昨晚讨论过了,整个《棋王》剧组如今能走到这一步,都是顾明硬给推到的。
事实也证明了对方的路数迄今为止没出过错。
如果意见有帮助的话,为什么不采用?
至于主导权的问题,又回归到了顾明的身份上去了,人家都不是西影厂的人,抢功夺权压根就是无稽之谈。
认真计较起来的话,人家这能称得上国际主义精神,太特么无私奉献了。
从始至终,两人都没往一千二百块稿费上想过。
能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顾老师怎么可能是看重那种俗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