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兵者

几天过去,孙谋终于完全适应了作为周瑜的生活。

“从今往后,我就是周瑜。”

他对自己说,心中已然接受了这个新的身份。

一日,先生讲授兵法,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周瑜心中暗想:“这兵法之道,与我现代所学的战略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若能将现代战略思维与古代兵法相结合,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现代战略思维,顾名思义:

是一种前瞻性、全局性、灵活性、创新性、风险管理、合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决策方法。

旨在复杂环境中制定和实施有效策略以达成目标。

课后,孙策找到周瑜,讲论兵法之道。

“先生提到‘兵者,国之大事’,我深以为然。”

“但如何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洞察先机,掌握胜败之钥?”

孙策开门见山,问道。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敢问伯符兄,有何见地。”

周瑜沉思片刻,心中似乎有了答案,旋即反问道。

“当然!了解敌人的实力以及战略意图,同时又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这是制胜的关键。”

孙策回答得很干脆,他自幼习读兵书,虽年纪轻轻,但对这类问题已是应对自如。

“伯符兄,不要忘了一点?”

“遂请道来。”

“乃天时,即地缘、气候…诸如各类因素,方可随机应变。”

周瑜原身为孙谋,又继承了新宿主的一切,和孙策这个十几岁的少年论起兵法,也丝毫不逊色。

经此一议,孙策对周瑜的钦佩之情更深。

两人的关系日益亲密,如若总角之交。

周瑜还时常前往后堂拜访孙策的母亲,与他共享生活用品。

他心中明了,历史上的自己,就在这个时候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份情谊将是他未来在江东大展宏图的基石。

到了初平三年。

前孙坚破董卓有功,与袁术交好。

袁术又要孙坚南征荆州,进攻刘表,孙坚屈人篱下,只好听从。

他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刘表的大将黄祖驻守的樊城。

在围攻樊城的过程中,孙坚亲自率军出击,追击黄祖的军队。

在一次战斗中,孙坚乘胜追击,深入敌后。

却在岘山一带中了黄祖军队的埋伏,孙坚因此被黄祖的士兵射杀。

那年孙策才17岁,领衔家族的重任交托在他手上。

他不得以离开周瑜,独自创业。

周瑜闻听噩耗,心中不免回顾起对前身对孙坚的刻板印象。

的确,孙坚虽有勇有谋,却轻佻急躁,乃致丢了性命。

考虑到自己对孙策的认识,似乎也存在这样的性格缺陷。

他暗下决心,必要之时,定当尽力规劝孙策,以免重蹈覆辙。

孙策的离去,让周瑜顿感空落。

闲暇之余,他只能与周黑谈经论道,以慰藉心中之寂寞。

论及四书五经,周黑自然是滔滔不绝,但一旦涉及到兵法,他便远不及孙策那般精妙。

周瑜心中所想:“若是伯符兄此刻还在身边,那该有多好。”

然而,周瑜没有沉溺于这份失落太久。

因为他知道,自己很快就能与孙策再次重逢。

两人一勇一谋,届时江东霸业可成。

此时的周瑜,与周黑辨古论今,甚至达到了彻夜不眠的地步。

发现其智不在自己之下,便有心将他培养成自己的幕僚。

而且,相信他的忠诚绝不亚于庞统,毕竟历史上庞统也曾做过周瑜的幕僚。

“周黑,这个名字虽有其深意,却略显不足。不如,我为你更名‘琼’,你我结为兄弟,如何?”

周瑜此言,意在收揽周黑之心。

周黑心中一惊,连忙深施一礼,答道:“少公子说笑了。能侍奉公子左右,已是周黑之幸。兄弟之称,实不敢当。”

情至深处,他竟屈膝跪地,继续说道:“公子赐名‘琼’,琼乃美玉,与公子并肩,岂不是太过抬举周黑?”

言罢,泪如雨下,他又道:“‘黑’一名,乃老爷所赐,不敢擅改。若公子不弃,周黑愿为公子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周瑜心中思量,自己确实应该有所表示,以回应周黑的忠心与敬意。

旋即,他轻轻地为周黑拭去眼角的泪水,温言道:“周黑,这个名字自有一番风味,不必更改。请随我前来。”

周瑜将周黑领入周氏祠堂,两人一同跪下,对着周氏列祖列宗行对拜之礼。

周黑的荣幸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无疑是少公子重用他的预照。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依旧彻夜论谈。

不久,孙策又有书信往来。

周瑜将自己有意收周黑为幕僚的心意,告知了孙策,得到了他的认可。

此时,孙策已经渡过长江,移居到了江都。

然而,那里当职的徐州牧陶谦对他并不友好。

在孙坚攻打荆州之时,陶谦曾派兵支援刘表,与孙坚对立。

因此,两人的政治立场本就不同,陶谦对孙策的不待见也在情理之中。

无奈之下,孙策只好带着家眷迁往曲阿,投靠了舅舅吴景。

借助吴景的威望,他招募了一些士兵。

到了兴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4年。

此时的孙策已经有20岁了。

孙策步其父孙坚的后尘,投奔了袁术。

袁术见孙策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便将孙坚旧部交给了孙策统领。

在当时,士大夫之间,仪表风采亦是一种颇受推崇的资本。

用我们现代话讲,就是看脸。

但孙策不同于其父,他怎会愿意长久地寄人篱下?

这无疑是袁术犯下的一个致命错误。

袁术还经常感慨说:“要是我能有孙郎那样的儿子,便死而无憾了!”

孙策本就没了父亲,又不肯久居人下。

即使,做二把手都觉得屈才。

结交周瑜,也是视之为挚友与长期合作伙伴。

袁术这样说,虽然是对他的喜爱,却令孙策心生反感。

更过分的是袁术,他渐渐开始忌惮孙策在军中的威望。

最初,袁术答应让孙策担任九江太守,但没过多久,他却把这个职位转给了陈纪。

孙策感到懊恼,袁术随后又派他去攻打庐江。

原以为占领庐江后能任命自己为太守,未料最终却任命了刘勋。

孙策大致为袁术平定了江东。

在此之前,适逢周瑜探访自己在丹阳任太守的堂叔。

周瑜得知孙策的行动,便率兵马粮草前往迎接。

两军会合后,周瑜与孙策共商大计。

不久,由于丹阳政务的需要,周瑜便只好离开。

孙策对袁术的失望日益加深,离开他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他与周瑜的书信往来也变得更加频繁。

只有在周瑜那里,孙策的抱负才能得到理解和回应。

周瑜也一直想要依附孙氏,以便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

尽管周瑜祖上曾官至二世三公,但他毕竟不是嫡长子。

古有“传嫡不传庶”的说法,这一点在他穿越前就已经知晓。

当今正逢乱世,论及将来的威望,自然是不如孙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