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称王建制(二)

称王建制,自然是先称王,而后订立各种制度,包含礼仪、冠服、律法等等。

礼仪,是人与人或人与事物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往往传达一种情绪,如信任、尊重、臣服、祝贺等。

即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在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制定礼仪,也是为了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交流和共存的一种思想行为方式,达成同一种认知,避免生活上出现各种矛盾。

除了礼仪,衣冠也成了最重要的标识。

由于夏国境内缺少冠服方面的人才,韩青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是按照明朝冠服定下了最终的样式。

该样式冠服适用于各种祭祀活动和仪式,以及各级官员的正常穿着,但是不包含军队和百姓。

军队是打仗的,必须适应现代化的火器,只能采用现代上衣下裤的样式。

其中,陆军着装以红色为主基调,黄色为边缘色和填充色,而海军穿着则以天蓝色为主基调,红色为边缘色和填充色。

海、陆两军所采用的帽子为大檐帽,由棉布制成帽盖,皮革制成帽檐。

一是为了遮阳用,避免晴天的时候太阳直射,刺激眼睛。二是为了遮挡雨水,避免下雨天雨水流进眼睛。

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是为了战争,避免士兵的视线受损,影响战争的成败。

至于夏国的百姓和工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定下了标准冠服。即仿照军队,采用上衣下裤的样式,也就是现代装。

这种样式既方便生产,又可以随时替换破损的部分。

若是上衣破损,则直接替换上衣,若是下裤破损,则直接替换下裤,比明制衣服要方便了很多。

而且,布料方面也有所节省,提高了布料的利用率。

定下了冠服,韩青云也正式颁布了剃头令、剃须令和禁裹脚令。

剃发令,源于境内多以大清国移民为主,留着辫子的还不少。还有少部分南洋移民,这部分移民中有明朝时期流落海外的,都留着明朝的发型样式。

现在成立了夏国,自然想革新,剔除糟粕,对以上这种发型样式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即男子全部更改为平头毛寸,女子原则上不做强制要求,但建议发不过腰。

禁裹脚令,则是禁止任何理由的裹脚行为,不允许这种糟粕流传。

一是,为了彻底与明、清两朝切割,突破文化领域的桎枯,实现现代化的革新。

二是,减少个人衣冠上浪费的时间,将有限的时间用来搞生产。

三是,适应工业化的需求,避免头发绞进机器,造成工人不必要的伤亡。

以上种种,有保留,也有革新,算起来属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至于体恤令,既为了清洁,也是为了避免剃发令中第三条顾虑,就是工业化的需求,需要减少外在的影响。

礼仪和冠服明确了下来,夏国的律法也正式对外颁布。相关的律法均是采用大清国的诸多案例,以及汉阳这五年的案例。

有《刑法》、《民法》、《军法》、《宅地法》、《专利法》等五部律法。

现阶段,夏国总人口不足10万,暴露出来的问题还不算太多,这五部法律暂时可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和有序生产。

但是初期的律法多有漏洞,后期肯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各种案例,这就需要后期不断修改,才能逐渐完善。

当然,等后期人多了,产业结构越来越复杂,相关的律法还是会逐步出台,以此来保障各阶层有序的生活。

否则,一旦没了律法的保障,社会就会失序,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

在这一点上,夏国负责律法的官吏都明白。只是受限于夏国人口不足,暂时拿不出来太多的案例,无法完善各种律法罢了。

1828年8月1日早上,夏王宫(原总督府)。

已经称王的韩青云正在书房,孟钰和高婧仪联袂而来,说道:“陛下,登基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臣妾帮你整理下着装吧!”

大喜的日子,韩青云心里高兴,也端详着孟钰和高婧仪的冠服,说道:“王后、贵妃,那我们就互相帮着看看,这一身是否合身!”

三人的冠、服是一个月多前开始筹办的,直到前几天才正式完工,期间还经过了七八次的修改。

不管是身形,还是样式,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要说有多凌乱,倒也谈不上。

不过,孟钰还是有点精益求精,上手帮着韩青云重新调整了一下穿着,说道:“这样就完美了!”

确实完美了,但好像也没动啥。

只是孟钰高兴,韩青云也没有嘴硬,对孟钰的调整予以表扬,说道:“有王后和贵妃帮着调整,确实不一样了。”

“我估摸着,要比平常时候威武百倍。”

虽是玩笑话,但在这种情景下,倒也显得其乐融融。

约摸两刻钟后,民政院首辅大臣骆秉忠穿着新式冠服找了过来,向韩青云报备登基的仪式,说道:“禀陛下,登基仪式已经准备就绪,请陛下上殿。”

夏王宫的规模还是小了点,既没有祭天的地方,也没有祭祖的地方,甚至都没有一级一级台阶建成的宫殿,可以说是非常的简陋。

为了展现夏王的威仪,骆秉忠将登基仪式定在了内城的城楼上。

那里有最高的城楼,也有更多的人群,可以将韩青云称王的消息尽快传向境内的各个角落,包括但又不限于矿场、农场、牧场、工厂等地方。

登上城楼,韩青云看着城墙外的人群,以及彰显威仪的仪仗队,开始了最重要的登基祭天仪式。

侍从将祭文放在托盘,亲自端上来,韩青云抬手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祭天祭文,向在场的官员和民众宣告了夏国受命于天。

有了法统,韩青云正式登基,年号昭武,册封孟钰为夏国王后,高婧仪为夏国贵妃。

十七个署衙也有了变更,合并为两院一府七部。

两院,即民政院,首辅大臣骆秉忠;都察院,都御史冯国让;

一府,大都督府,大都督孟雄;

七部:

矿业部,尚书崔文正,掌矿业;

工业部,尚书孟雄,掌工业、农业、牧业、基建;

财务部,尚书陈安国,掌金融、银行、海关;

警务部,尚书郑宜铎,掌治安;

文教部,尚书冯国让,掌文化、宣传、教育、医药;

军务部,尚书李国臣,掌军官升迁和军需物资;

移民和贸易部,尚书骆秉忠,掌移民和贸易事务;

管官员升迁的吏部暂未成立,归韩青云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