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李传军
- 1943字
- 2024-10-23 17:45:35
五 歌谣、风俗与公众舆论
古代歌谣何以能够成为汉唐时期的统治者观察社会风俗、了解政情民心的对象呢?这是因为,以现代的眼光来看,民歌和民谣(包括童谣)作为民间口承文学,无论其形式有多少区别,其涉及社会阶层的情况有多么复杂,它们都是民众思想意愿的体现,直接反映民众对社会、政治、文化等的看法和态度,且这种意愿和态度经传播开来即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不可忽视性,因此可以把它们视为一种“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75]——在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心理和感受的产物,其表现既有对清官廉吏的赞美,也有对骄臣虐政的愤恨和困苦生活的呼号。
陶元珍在《歌谣与民意》一文中指出:“语言和文字同是表达意思的工具,所谓‘言,心声也;文,心画也。’不过文字表达意思的效力,总要差些……最能传达民意的,还是流行民间的歌谣。歌谣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描述民间生活的,一类是美刺时政得失的。前一类的歌谣,当然不仅有描述民生的功用,因为民生的乐苦就是政治好坏的表征,民生的乐苦一经描述出来,政治的好坏也就差不多可以论定了。”[76]
的确,在中国古代,除去少数赞美的颂歌以外,民间歌谣反映的往往主要是“骄臣虐政之事”,所发出的往往是“远近呼嗟之音”,牵涉的是人民的疾苦,政治的美恶,影响的是民心的向背,政情的变动[77]。这些歌谣通过口耳相传、题壁、歌诵传唱和呼告等多种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人在谈到“风俗”[78]这个词时,其含义远比现代宽泛和深刻:它不仅包括“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social custom)[79]这种着眼于过去历史影响所塑造的社会风气和习惯的含义,而且还包含着现实社会和政治影响形成的“社会心理和感受”,所以其确切的含义应该是“社会风气和心理”(social custom and human feelings)。假如我们要从我国传统的词汇中找个名词来恰当地表达这种含义的话,那么古人所说的“风俗”其实就相当于我们所熟悉的“风俗民情”。这里,民情是指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思想意愿(condition of the people and the public feeling),两者相比虽然只增加两个字,含义却更为丰富。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歌谣作为一种社会舆论,所反映的是民众和一部分官僚士人的心声和愿望,现在我们则更可以说歌谣又是风俗民情的最直接和形象的反映,因此可以看作是民心和政情的动态标尺。而民心和民众的生存状态也恰恰正是社会风俗的最重要的内容和指标。事实上,在我国古代的语境中,“风俗”还有直接指歌谣的时候,比如《史记·乐书》就曾经说:“州异国殊,情习不同,故博采风俗,协比声律,以补短移化,助流政教。”[80]此处的“风俗”一词,就只能理解为歌谣。
歌谣因为是民心政情的真实反映,所以更是一种鲜活直接的社会舆论。歌谣作为一种公众舆论,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大多数民众和一部分官僚、士人对现实政治和生活的意见和愿望的反映,表达了对时政和统治阶层的批评和意见。从这个意义上讲,民间歌谣也可以看作社会下层民众提出政治要求、参与社会政治[81]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汉唐时期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歌谣风议的社会舆论作用,经常派风俗使者去民间收辑歌谣,以此作为考课和监察地方官员的重要方式。有的统治者也注意从民间歌谣的舆论导向中吸取经验,及时调整统治政策和措施,来因应民众的呼声和要求。这样,作为公众舆论的歌谣就使普通民众与统治集团(皇帝和官僚阶层)之间产生了一种互动关系:皇帝的昏庸和官僚的贪虐使得人民生活困苦,民众愤而呼号,以民谣和童谣的形式对他们进行指责和詈骂;或者皇帝的英明和地方官吏的宽惠给百姓带来安宁和利益,民众喜而作歌颂扬他们。这些歌谣通过一定途径上达各级官吏以至皇帝耳中,使其不断调整和加强统治措施,并对地方官僚加以相应的奖惩和调换。这样就可以不致壅闭政情民心,使上层统治者和下层民众之间得以良性的互动,这种互动对于我国古代政府和官僚政治的良性运转,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歌谣本身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发挥公众舆论的作用。汉唐时期的歌谣不仅仅是历史上某些人物政治际遇与个人情怀的抒发,也不仅仅是民众的情感和愿望的表达,它们还包含着重要的政治知识和历史经验,许多歌谣谚语还表现了丰富的社会风俗和学术文化。这种歌谣风议,不仅在记载汉唐时期历史的正史中多有记载,在《华阳国志》《乐府诗集》《齐民要术》《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和《荆楚岁时记》等个人著述和唐宋笔记小说中也有较多的记载和反映。
总之,从歌谣风议的角度来考察汉唐时期的社会、政治、风俗和文化状况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课题。加之,我国学界对汉唐史的研究多集中在政治、经济、制度、民族等方面,而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汉唐时期歌谣风议的研究较少,本书的研究或许可以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