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谣风议与汉唐社会(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李传军
- 2065字
- 2024-10-23 17:45:38
第四节 民心所向:政治预言型歌谣
汉唐时期的政治性歌谣,还有比较特殊的两类,即政治预言型和政治知识型歌谣。这两类歌谣虽然内容不同,但都与当时的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斗争等相关,这里放在一起来叙述。
政治预言性歌谣,俗称谶谣,即特定政治任务或利益阶层,基于特大的政治利益和目标,对未来发生的政治事件做出的隐喻性和诱导性的预言短语或歌谣。这类歌谣,通常不同于人们对某种已经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形为“先见之明”而实为既往追述式的歌谣概括,而应该是人们根据特定的政治和社会氛围产生的预感或做出的预测。大体上,史籍在记载此类歌谣时,还需要给以特别的解释,才能够明了其所包含或要预示的内容。当然,在史籍记载的众多预言性歌谣中,要明确无误地辨认和举证这类歌谣,是很有难度的。
谶谣在史籍中记载很多,如《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说:“灵帝中平中,京都歌曰:‘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绝董逃,心摧伤董逃。’”又载:“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案千里草为董,十日卜为卓。凡别字之体,皆从上起,左右离合,无有从下发端者也。今二字如此者,天意若曰:卓自下摩上,以臣陵君也。青青者,暴盛之貌也。不得生者,亦旋破亡。”[84]这两首歌谣反映了东汉末年民众对董卓残暴跋扈的种种“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的倒行逆施的愤恨和渴望其早日覆亡的心态,所以,当董卓死后,才会出现“长安士庶咸相庆贺”[85]的局面。
《宋书·五行志》记载:“魏明帝太和中,京师歌《兜铃曹子》,其唱曰:‘其奈汝曹何。’此诗妖也。其后曹爽见诛,曹氏遂废。景初初,童谣曰:‘阿公阿公驾马车,不意阿公东渡河,阿公来还当奈何!’及宣帝辽东归,至白屋,当还镇长安。会帝疾笃,急召之,乃乘追锋车东渡河,终如童谣之言。”[86]按照史籍的记载,这两首歌谣流传的时间都在魏明帝当政时期,其时司马懿已经成为曹魏政权的重要谋臣,又掌握军权,担任独当一面的军事首领。他通过防吴、拒蜀的战功,由抚军大将军升大将军,又迁太尉,司马氏的权力开始坐大。魏明帝曹睿死前又遗命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政,拉开了其后司马氏集团与曹氏集团斗争的序幕。另外,这两首歌谣在内容上也较为模糊,不像史籍中所记载的大量的为迎合某个新政权而特别附会的谶纬谣言一样,一望而知出于某些特殊政治集团人士的伪托。
《三国志·孙权传》载,黄龙元年(222)夏四月丙申,孙权即帝位。“初,兴平中(汉献帝刘协年号,194—196),吴中童谣曰:‘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87]按在孙权称帝之前,曹丕和刘备已经分别于220年和221年于洛阳和成都称帝,因此,孙权的称帝也就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了,这首歌谣即是孙权称帝的征兆。《晋书·五行志》记载:“咸康二年(336)十二月,河北谣云:‘麦入土,杀石武。’后如谣言。”又记载:“太和末(约370),童谣曰:‘犁牛耕御路,白门种小麦。’及海西公被废,百姓耕其门以种小麦,遂如谣言。”[88]这两首童谣,一首反映了民众对石虎暴政的厌恶,一首则反映了桓温专权后对在位皇帝的威胁,都具有很深的现实政治基础。《南史·陈本纪》云:“梁末童谣云:‘可怜巴马子,一日行千里。不见马上郎,但见黄尘起。黄尘污人衣,皂荚相料理。’及僧辩灭,群臣以谣言奏闻,曰:僧辩本乘巴马以击侯景,马上郎,王字也,尘谓陈也;而不解皂荚之谓。既而陈灭于隋,说者以为江东谓羖羊角为皂荚,隋氏姓杨,杨,羊也,言终灭于隋。然则兴亡之兆,盖有数云。”[89]古代史臣不能认识到政权兴衰的深层次原因,只能从表象上感觉到政治斗争和内耗是陈灭于隋的原因,但这首歌谣也能为人们反思此类政治兴亡的问题提供一个思考切入点。
北朝时期也有政治预言型歌谣。如《北齐书·文襄帝纪》载,武定五年(547),高欢崩。七月戊戌,魏帝诏以高澄为渤海王。七月,高澄还晋阳。辛卯,遇盗而殂,时年二十九。前此,“时有童谣曰:‘百尺高竿摧折,水底燃灯灯灭。’识者以为王将殂之兆也”[90]。《乐府诗集》载《邯郸郭公歌》说:“邯郸郭公九十九,技两渐尽入滕口。大儿缘高冈,雉子东南走。不信吾言时,当看岁在酉。”对于这首歌谣,《乐府广题》解释其本事说:“北齐后主高纬,雅好傀儡,谓之郭公。时人戏为《郭公歌》。及将败,果营邯郸。高、郭声相近。九十九,末数也。滕口,邓林也。大儿,谓周帝,太祖子也。高冈,后主姓也。雉鸡类,武成小字也。后败于邓林,尽如歌言,盖语妖也。”[91]总之,政治的动荡和纷争,是谶谣产生的最佳社会土壤。
安禄山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对此,歌谣中也有反映。《新唐书·五行志》记载,玄宗在潞州,有童谣曰:“羊头山北作朝堂。”天宝中,有术士李遐周于玄都观院庑间为诗曰:“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而人皆不悟,近诗妖也。又禄山未反时,童谣曰:“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毡,毡上有千钱。”时幽州又有谣曰:“旧来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边见契丹。”[92]这都是时人对安史之乱行将爆发的政治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