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丰收之季,群情激昂!
- 三国:我卧龙只想摸鱼
- 古瓦猪猫
- 2075字
- 2024-10-28 23:59:33
酒过三巡,宾主尽欢。
陈礼和刘备去了后院,安排到了主屋居住。
刘备多年流离,曾经在家乡娶的妻眷早已不在,也得不到什么亲家人脉相助,故此也是老光棍了。
陈礼这个年轻人,他十分看重,又是出身微末,和自己差不多,所以虽然是兄弟相称,但是刘备对他有点当做自己家后辈的亲和感,常关心陈礼的起居。
“子韬啊,”刘备亲自在榻上为他整理着被褥,同时聊家常一般的问着:“这些年,我给你的钱财也不少,美名曰赏赐,但等同于分与你置办家业的钱财,怎么现在还是一贫如洗。”
陈礼道:“日后若是安定一方,再置办宅邸田产便是,现在若是有钱财,不如用来满足口腹之欲,无妨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呀。”
“哈,”刘备心里震动了一下,觉得又是一句洒脱名言,他回头真诚的看了陈礼一眼:“我真是羡慕你的才华,如此佳句,竟然张口可说。”
“只可惜,我非是大儒之家,否则将你的诗文、篇赋传扬颂广,子韬之名气难以估量。”
“主公这就谬赞了。”
陈礼心里倒是感激,同时也想道:若非是遇到刘备这样亲民的主君,可能在穿越过来的头几个月,就死在难民之中了。
我要是在兖州,说不定就被做成人肉干,成为大汉的养分了。
不多时,两人同至榻上,微弱的烛光照着屋内,醉意来袭时,刘备不禁感慨:“这些时日,我带着百姓农耕,眼看秋时要有收成了,便有了传言。”
“说我为人虚伪,假意躬耕,实则是为了邀买人心。”
陈礼笑道:“主公,你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赤诚本心,还有人恶意中伤,散布流言,可见有人着急呀……”
“你觉得是何人呢?”
“陈登嘛,”陈礼想也不想,直截了当的道出了名字。
原本历史上,陈登和刘备也算结识,而且刘备从来没有说过陈登半句坏话,夸赞他乃是当世贤才也,但是好似没有记录陈登夸过他。
而且陈礼记得,陈氏父子,最后是投曹的。
那么,他们先助刘备、后迎曹氏,最终都是为了徐州能够安宁,陈氏可以长存,这就足以证明,他们要的是家族兴旺,而不是天生的小人。
至于为何现在会对主公有些仇视……
可能是嫉妒。
“人总有些许傲气在,其父前几年还是沛相,现在就变成了主公,若是不到一年,主公就可以得到万民拥戴、赞誉不断,那么相比之下,陈圭于徐州又如何立足呢?”
“可世间,总是山外有山的,”陈礼说到这笑了,起身道:“他们还不能接纳主公,于是内心接受不了对您的赞誉,若是日后功绩可以证明伟岸,别说陈氏,整个徐州的士族,都会毫不吝啬对您的敬仰之情。”
“说得也是,我亦是扭捏作态了些,成大事者,何须在乎人言?”
刘备坦荡的笑着,将这些不快抛诸脑后。
陈礼听了这话,却忽然间又坐起身来,笑着道:“主公,下次若是再有此言,你大可坦然的告诉他们,自古以来,观人宛若照镜,这所谓的仁义,便是一面镜子,他是什么样的人,便在镜子里看到什么样的人。”
“仁义者,自知你仁义;虚伪者,自说你虚伪。”
“子韬通透也,”刘备仰面朝天,由衷的夸赞着。
这句话,才是真正的洒脱,怪不得子韬向来都是如此的放荡不羁。
诶?那我以后若是苛责他擅离职守,岂不是成了小人?!
刘备愣了愣,旋即苦笑摇头。
……
十月金秋。
沛国的丰县、沛县两地交界数万亩良田迎来了大丰收,不到十日计得谷仓有十万斛,加之田土之中还未收成的粮食,应当可有二十余万斛。
有这一波收成,足以资这一万余兵马,精打细算的吃上数年之久!
当然,这些粮食之中,还需分之于民,让百姓留有粮食好过冬,但不论怎么说,相比于之前的年份,已经给足了百姓希望,让屯民都看到了未来。
这一年农耕算是紧急,并没有全然准备好开屯新田,那么今年可有二十余万斛,明年若是新田开垦可耕种,将土地扩至一倍呢?
后年军屯之令熟稔,人人踊跃,又可开得新田呢?!
只要玄德公不走,此政令便可一直延续,数年之后沛国仓中藏有百万斛米粮,以至百姓丰沛、人丁兴旺,这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衙署张贴告示之后,各地百姓无不踊跃,四周乡邻竞相庆祝,很多乡亭的禁酒令甚至都已撤除,因为测算有余粮,百姓可以酿酒保存。
从此沛国不再是前几年那般惨淡的模样,至少在去年,还只是士族富商这等家中有田土的人户方能收成,百姓只能靠着做工换取粮食。
到今年屯田令下后,玄德公还会亲自来发放粮食。
而且他亲自耕种的大片土地,效率奇高,省下来不少人丁都已参军。
来年定然更是丰收。
刘备当机立断,根据三季以来勤劳肯干的屯民功劳簿,赏赐了十余组人良田,田地依旧归于官署,但是收成之九却可保留,只需将一成交予衙署,以抵耕牛的出借之谷。
受到赏赐的人将此事传开之后,人们又纷纷夸赞玄德公信守承诺,真的赏罚分明,民情更加踊跃。
就在这时,关羽在丰县、刘备在沛县开始招兵买马,当地义士尽皆来投,群情激奋,都愿以性命相托,随刘备一起护卫沛境。
他们也怕,怕刘备的兵马不足,日后守不住这地盘。
若是再换一拨官吏来,将税收又恢复重税以攒军粮,又抓壮丁去屯田种地,分与百姓的只有饱腹之粮,那可就真的叫苦不迭了。
他们尝过了仁政的滋味,不愿意再回到当年那种苦涩的日子。
就在这个时候,彭城亦是到了秋收之时。
境内却传开了一些不太好的传言。
说陈登这一年为了招兵买马,征税较重,不顾百姓安宁,只为了自己的政绩,失了仁义。
把陈登气得嗷嗷叫。
“谁在背后传我的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