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北上

始皇历1365年(西元1144年)十月二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草地现牛羊咳咳咳,反正就是天气很好的意思,当然了草地是有的,牛羊也是有的。

清晨,一队黑色的洪流从中央街道上呼啸而过,嗯,是小流,小流,低调才是硬道理,自古招摇过市的皇帝都是不受欢迎的。一大群人黑压压的向着北方绝尘而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现在瀛思独烨正坐着古代的高速铁路,嗯,其实在秦代,就有了高速路(直道)、‘铁路’(轨道)。只是轨道是木质的,负重能力以及转运能力当然是不能够与后世的铁轨相比较。

不过即使是如此,木轨道依然为大秦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想当年,秦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挥师东南伐楚,据考证,整个战役持续了两年之久,消耗的物资不计其数,其中光是粮食一项的消耗就达到了五十万吨以上。

五十万吨是什么概念?

举个简单的例子,思独烨前世的那个时空中,一列标准的货运列车(五十节)最多可以运送四千吨粮食。也即是说,需要整整一百二十五列火车才能够将这些粮食运走。然而在那个时代,既没有便利的公路交通,也没有发达的运河体系,而秦人却能够将比这个数据还要庞大得多的物质运到前线,此非人力所能及!那么靠的是什么?

答案就是轨道!

秦帝国的轨道曾遍布山东(崤山以东)诸国,为帝国统一南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祖先的智慧骄傲吧)……

而身为秦帝国的延续,现在的大秦同样修建了大量的轨道、直道。平时轨道主要是用来进行东西南北的物质交流、货物、粮食的运输。战时则是运输粮草辎重的便捷通道,就算是下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只要轨道没有损坏,一切都能够照常进行。

而直道则是人员运输的通道,大秦东部、东南、南部永远都不用担心直道会被破坏,,因为这里气候干燥雨水破坏小,同时每年都会有一段时间会进行修补。而降水较多的北面以及西北地区的道路经过多次的浇水、夯筑,同时在夯筑的时候有在里面填补了大量的碎石块,致使路面的板结,硬度非常之高。即使是下雨之后,路面虽然泥泞,但是却不会打滑、凹陷……

车队出了锦都城,乘上轨道一路直接向北,离开了富饶的金州盆地,进入了崎岖的山地,马匹的速度有明显的减缓。道路两旁的也已经能够看见高山或是峡谷。经过十几天的准备,瀛思独烨和他的保镖们坐着宽敞的轨车,沿着海岸山脉与仲岭(内华达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向北而行。

呃,路上的风景还算不错吧!不过就是木轨道配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而且噪音还大得不得了,跟思独烨前世坐过的火车实在是没法比。不过抱怨归抱怨,与直接行走在地面上的马车相比、就这速度来说,这种小瑕疵完全可以忽略……

在往北走的一路上瀛思独烨就一直在想,见到慕白飞扬的时候该怎么说,以何种身份去说,说些什么?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现在却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搅成了一团,完全没有思路啊。

更加让思独烨感到无语的是一旁的皇太后的表现,比他这个小皇帝还要紧张,而越是往北走,这种紧张的情绪就越是严重。不过想想自己老妈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外公和外婆,这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近乡情怯也是人之常情。

渐渐地车子到越来越靠北,不论是气候还是路旁的轨道都有非常迥异的变化,很明显就能够发现草地的颜色慢慢变得枯黄、树木的体态也渐渐变成了耐寒树种常有的形态。相较于海岸山脉更加温暖的西面,海岸山脉与仲脉之间的狭地要更加的寒冷。‘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不是一句随便说说的话,在没有山岭阻挡的情况之下,而且整个国土的纬度都要更高一点的情况之下,大秦北部的寒潮来得更早、更容易。

北面的的放下了马车的窗帘,一看旁边的母后,瀛思独烨差点就吓坏了,只见皇太后大人脸上充斥着喜悦、焦急、紧张、惶恐、愧疚,各种各样的表情毫无规律地在她的脸上不停的轮换,简直比川剧变脸还要精彩。

靠,比我还要紧张啊,拜托,那是你爸妈,你担心什么啊!

“母后毋须担心,孩儿相信母后一定可以说服慕外公的,母后还可以将外婆接到锦都去颐养天年。锦都城气候温和,医师众多,外婆可以得到好疗养。同时母后还可以每天都侍奉外婆,弥补多年没有能够侍事父母的愧疚,母后您看怎么样?”瀛思独烨表现出来的全是一脸我全是为你好的样子。

“你呀,你呀!就知道耍小机灵。别以为母后什么都不知道,连母后都敢算计,看母后怎么教训你,你过来!”慕白婉清虽然说话的语气很严肃,但却是面带笑容。

经过瀛思独烨这么一阵打岔,皇太后也就没有在胡思乱想,车厢内的气氛再一次活跃起来。

在北进去往镇北军驻地的途中,车队跨过了三个州(省级)、八个郡城(市级),以及五十六个乡邑(县级),这其中也包括云中城。不过思独烨一行人并没有在云中城里面停留,为了赶路,车队直接一晃而过。在云中城之外的驿站里面换上了马匹之后,就立马继续上路了,在更换了五十多次马,经过了三天时间的旅途之后,车队终于到达了位于霜州东北部的‘镇北城’……

嗒~嗒~嗒~嗒~嗒~嗒~

马车的速度渐渐地慢了下来,前方是一列列身披黑甲的士卒,右手把持长戟,左手紧握在刀柄上,浓厚的肃杀之气无一显示着这是一群久经沙场的强军,就连一些御林军都不由为之震撼不已。御林军虽然训练有素,武功高强,但毕竟御林军中真正见过血,上过战场,杀过敌的寥寥无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当瀛思独烨的脚踏出车厢后,所有的军士都唱起了雄浑而古老的战歌,在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失了神,痴痴地听着恢宏战歌。在这一瞬间瀛思独烨似乎看到了千多年前,函谷关外,古老的大秦先辈们踩着节拍,无畏的向着六国联军冲杀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