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虚惊一场

荣禧堂寂静下来,一众老辈平辈们开始品味这首词,不管能懂不懂,表面功夫自然要做足,不能被人看轻。

这里大部份是勋贵,字到是认识几个,诗能背几首?

贾璘抄这首诗,自然是想让大家知道自己的实力,到时就可以拔腿走人,别再浪费彼此时间。

明天就要出发去通州,贾璘并不打算跟贾政一起出行,这个木头人,不但没乐趣,想必林妹妹也是拘束的。

想成功带走林妹妹,贾母那里自然是要去一趟的,现在大院那里也不是什么好去处,一帮贵妇人对着自己指指点点更没意思。

得找个地方躲上一阵,避了风头再去和贾母说话。

这位太婆厉害着呢,人虽老了,眼睛却是亮的,自己的打算她能看出一二。

贾府现状她心自知,能有好处,自然是允的。

贾璘打定主意躲怡红院去,便来到宝玉身边,轻轻碰了碰他,这才将其惊醒。

“璘哥儿,好词,真是好词。”

宝玉是个没甚心机的人,做人比较简单,在诗词上很有专长,跟这首略带婉约风格的词十分合契,

“并不是偏爱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也不是因为它越寒冷越美丽。而是因它有人间富贵之花不可比拟的高洁之姿。”

宝玉这通解说十分精彩,才情真是不低,要肯读书,贾兰估计都比不上,只是天生不喜功名,如果一直高压强迫,估计会很快抑郁吧?

“真美,璘哥儿,估计宝姐姐和林妹妹都比不上你。”

这是最高评价了,他对两姝的才气可是赞不绝口。

看在他成为自己老六的份上,至少保证他以后不会挨打,要说有什么成就,估计很难。

“宝兄弟,这雪,还是谢道韫得其真味,之后还有谁真的了解它、怜惜它呢?”

“说的对极了,才女故去,它便只能在天涯飘荡,看尽冷月,听遍胡笳,感受到的是西风遍吹黄沙的悲凉。”

他都没去过北境,解读的还挺不错,没准那梅翰林都说不出这样的话来。

“好,很好。”

两兄弟在那里私语了一会,梅翰林的声音才响了起来。

金口一开,便是盖棺论定了。

“那个郑涛如何?”

宝玉自然也见到刚才的情景,摇了摇头,“都没有什么交道,也不曾一起喝酒。”

贾璘这才想起他出一趟荣府十分难得,贾母看得太紧,交际圈子十分有限,问了也白问。

南安郡王跟贾府表面上关系还是不错的,南安太妃现正在府里呢,这郑涛是为了什么和自己不对付?

“贾璘诗词水平,老夫是信了,却不知学问如何?”

我去,刚才应该溜的,就算到大院被一群妇女拉着围着,也不会提到学问啊!

本以为转了赛道,结果又转了回来,这下不好玩了。

贾璘心中一跳,正准备尿遁,却被宝玉一把扯住。

“璘哥儿学问自然是不差的,比我好很多呢。”

“你这不学无术之徒,如何能和璘哥儿相比?”

宝玉情商十分有限啊,不但把自己得罪狠了,还挨了老子的骂。

这马屁真是拍到马腿上了。

不可大用啊!

宝玉来上这样一出,贾璘便走不得了,梅翰林的眼光已经定在他身上。

要完蛋!

实在不行只有装高血压,直接晕过去算了,反正又不是第一次。

梅翰林已经起身,向着贾璘走了过来,大家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

“不知翰林大人要考什么?”

已经有了装晕的念头,贾璘神色自若,看上去风采逼人。

“很好,很好,诗词一道,能比肩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樊楼一赋,贾府一词,足以扬名京师,老夫也就不再考较,倒想听听璘哥儿其它方面的见解,咱们这边说话。”

这是要私聊?

贾璘心中一喜,这反转也太大了,以他的聪明已经看出这位学士要向自己请教,只是占了名份摆摆谱,便成了考较。

虚惊一场。

怪不得堂堂翰林学士跑到府里来,敢情刚才谈论诗词是假,现在才是真正目的。

看着两人走到一边,一帮勋贵看向贾璘的眼光更加不同。

梅翰林将自己对土地的改革政策向天子进言之后,一直没有得到天子明确答复,心中有些不解,听说责璘曾经御前奏对,灵机一动,便来问他。

听完梅翰林对江南土地政策的建议之后,贾璘心中冷笑。

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除非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关系取代根植于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否则土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封建顽疾。

大周朝现在正在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根源既然是土地私有制,而土地私有制是小农经济的必要前提,小农经济又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这道难题根本就是解不开的。

无论是北魏还是唐朝都曾实行均田制,按人丁授田、限制土地买卖,包括后来的一条鞭法,那都是表面上的功夫,没有多少用处。

只要触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这些政策或变法,最后要么妥协,要么失败。

自己在这里却不能这般说法。

梅翰林十分聪明,在座各位都有不少土地,很多正在兼并土地,怪不得拉着自己私聊。

“学生以为,解决土地兼并并非易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应制定合理的土地税收政策,朝廷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腐败现象。”

“不错,不错,然后呢?”

“其次应减少官员与地主之间的勾结,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的土地保有量,然后加大对农民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种植和经营水平,增加收入,此外,健全土地产权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才能防止土地兼并的发生。”

其实都没有什么用,在现在这个时代,朝政清明,土地兼并自然平稳,一旦朝局动荡,各种乱象一生,土地兼并就会十分剧激,加剧社会动荡,然后就是群雄混战,直至重新平定天下。

“翰林大人,想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需要朝廷积极干预与合理政策调整,只有通过政治、经济和社会多方面的改革,才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实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