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中上班,有时会感到恍惚:不像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企业里工作,像是在二十世纪德国的纳粹机构,像是在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像在古代朝廷里。不同部门间讲话,一定会先把某个“总”的意见拉出来。“总”人未到,从别人嘴里到,事情便能在原则底线上达成一致,即使有人不同意,也会先把意见咽下去,使得会议顺利进行。这和纳粹之间交流到一句“希特勒万岁”便能全体一致有什么区别?不同等级间的发言,彼此间的关系是执行和被执行,先要说一些摆立场的话,不然后面的意见和方案就没有往下讲的必要。文化大革命中,革命小将们见面要先背毛主席语录,现代企业中人们在会议室中先讲文件条例,先讲这第一,那第一,没有第一当先,就没办法发言,没办法胡说八道,上来立场先摆正,后面的胡说八道也就能天高任鸟飞了,就算说错,顶多也是个能力不足,但在态度上必须要做到无懈可击。
这样的企业中,每天都会有不同部门的人在讲一种很新的语言,他们沉浸在滔滔不绝的概念中,沉浸在往日余晖的不断重复中——他们习惯于讲“我们以前……”,只要这个“以前”一出来,所有人都要闭嘴,也只能闭嘴,这个以前没有人知道,他可以随意说,说出来我们大多数时候也听不懂,因为同一个概念,不同公司的叫法不一样,这些人认为他们的叫法才最先进,只有用了那个工具,这家公司才能重塑辉煌,只有引进那种理念,现状才会有所改观。他们讲的义正言辞,斩钉截铁。讲述者的目的并不在于听者是否听懂,只在于讲的是否尽兴,讲过之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出来,此时在具体的问题面前,被谈论的依旧不是问题,而是另外一堆新概念,大家没有听过的概念,没有用过的概念。问题巧妙变成了不是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要解决大家的“无知”问题,因为你们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知道,没有用这个方法,所以才导致这种问题发生,我们要举一反三,找到根本原因,彻底杜绝它!讲的特别正确,干活的人云里雾里,究竟也没听懂什么。再回到这个问题,老师傅们、老工人们在这些职业经理人废话连篇过后,用老办法三两下解决了问题,他们没有概念,也不知道那些概念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大家都在挣钱,有些人动动嘴,一天过去了,有些人得听别人动动嘴,然后得自己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难题,同样也是工作的一天。这样的一天下来,好像所有人都在努力着,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了自我价值,但似乎总有一些人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强奸”别人之上,通过玩弄概念,通过在概念中自我麻醉,他们找到了生存的信仰和价值。在这样的企业里,我们明显生活在两个世界中,不具备任何可沟通性。
这种讲法立马会被驳斥:讲出这话的人一定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拒绝接受新事物,固步自封。企业招你们进来,得跟上企业的变革步伐,要随时准备好改变,如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那只能被淘汰,换一批听话的新人进来。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居安思危,不断更换新鲜血液,以保持企业的活力。我的表述不在于否定这些说法,而在于这种变革过程中,乱象丛生,企业中的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具体事件,那真是牛鬼蛇神层出不穷,荒诞不羁。企业初衷是好的,但是被一些人玩坏了,所有工具都是好的,但被玩弄概念的人弄的乌烟瘴气,把一个行业十几年的老员工折腾的不知如何下手干活,这才是我表达的点,这些才是需要被关注的地方。一件事情明明可以更好的推行,一定要让所有人难受,要到对抗流血的地步,才算是想要的效果吗?企业发展中有很多管理的新概念,这些概念都没有错,但仅仅停留在概念,把所有宝都压在这些概念里,过于迷信概念,这才是大错特错,最后的结果也必将事与愿违。管理是在管人,它是多学科综合的项目,有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历史学、科学、数学等等,包罗万象,是一种智慧的综合博弈,如果仅仅停留在管理概念上说管理,那只会在现实里折腾人,将基层员工变成企业变革试验田中的牺牲品,这种例子我们看的还少吗?
人们过于自信过往的成功经验,殊不知现实的语境早已变迁,哪些适用、哪些不适用,没有经过现实的考察,没有对现实情况做过收集分析,一味的拿来就用,只会像是一群成年人拿着鸡毛令箭玩过家家的游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种判断才永不过时,但要知晓的是,实践的语境处在不断变化中,昨天的真理不代表未来的真理,昨天适用的概念不代表当下也适用。不断调整策略,不断认知现实,不断用现实情况丰盈理论概念,用与此现实相关联且脱胎于现实中的理论概念,才有指导现状、改善现状的可能。只有尊重人,尊重基层员工,尊重现有实践经验的积累,才有可能真的将改善落到实处,才不会仅仅只是在会议室里纸上谈兵。
在另一些时候,如今的上班日常,又像是在学过的历史典故里干活,那些历史尘烟中的典故每天都在眼前现场直播,轮番上演,让我不知道究竟是活在现代还是古代。铃声响起,打卡上班,表演开始,接下来上演的节目分别是:指鹿为马,盲人摸象,狐假虎威,阳奉阴违、溜须拍马、察言观色、三人成虎、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等等,眼花缭乱。我们不光要会干活,还要学习表演艺术,不光要会表演,还得要会看表演。在此过程中,各种指导意见过来,每个意见都要参考,每个意见都要有具体的回应,不然就是不配合,立马就从能力问题上升到态度问题。每天都是生存场里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尤其是基层员工,活干的好不好先放一边,首先要学会的是礼仪,着装礼仪、沟通礼仪、排队礼仪、就餐礼仪、对上级的敬语礼仪、群消息回复礼仪等等,这可能就是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仪式感吧!生活要有仪式感,生存更要有仪式感,在这种仪式里,我们首先被要求的是摆正自身位置,要对领导用敬语,要对领导的消息做到及时回复,及时响应。企业一方面考核员工上班不能玩手机,一方面又要求群消息及时回复,两个要求都有文件理论依据,合理不合理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于要求,在于要求后会考核,目的在于考核。下级给上级的回复须有尊称,不可以用个人习惯随便发邮件,不可以出现“FYI”且无任何内容陈述及称呼的情况下发给上级。发现了没有,“上级下级”,这是关键词,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下级,一定要摆正和摆出自己是下级,一定要让收件人看到你是作为下级对他发的邮件,邮件要有落款签名,得让领导通过邮件知道你是谁,想干什么,以及邮件内容中的是什么和为什么。作为员工,我们要积极的看待这件事,毕竟,这都是别人为了我们在企业中更好更快的成长做的努力,我们在群里回复收到、好的,我们要能接住企业进步过程中领导给我们的恩赐。
当作为新员工,入职一家新公司时,选择高开低走,还是低开高走?这两种我都在私企里面见过。高开低走的人,往往是一进来什么情况都还没了解,先将自己的一套直接往进搬,搬着搬着,发现生搬硬套,套不进去了,各种新问题出来,一团乱麻,束手无策。这个时候大领导已经对其丧失了耐心,在其身上已经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被挤走是迟早的事。低开高走,往往能存活更长的时间。至少能看到真相,首先,管理层招你进来,肯定是认可你的过往经验,其次,是想靠你的经验智慧解决公司当下的实际问题。你要做的是得先看到问题,而不是别人讲给你的东西,得在具体问题中找问题,找到问题背后的共性问题,先观察,先了解,先认识,然后再建议,再批判,再上手,与自己的过往经验结合,拿出相对可行的方案出来,并在实施过程中,再认识,再完善,这样才是一种良性循环。一般的套路都是,先保证自己活下来,碰到问题,多问几句之前是怎么做的,如果合理,那就延续,如果不合理,那就想办法让其合理,这样问题到你手里才有推下去的可能。问题来了,没见过,先按照以前的方式处理,即使不合理,至少不会出大的纰漏,然后找到合适的时机,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争取一次性解决,这才是较为可行的方式。
自古以来,作为组织链条中下游人员的工作往往难于上游的工作,现代企业中也是一样,越处于后道,风险累积的越多,处于变化的风险越高。在古代,皇帝一道指令下去,各个机构开始分析解读,按照本机构的运作模式和理解方式进行解构,然后输出给下一层级。如果是赈灾粮,最直白的表现就是每过一级,就会被克扣一级,最终落到灾民手里的粮食并没有多少,且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不断走偏差,走极端,最终事与愿违,导致好的指令很多,但基层矛盾依然尖锐。在现在企业中,生产部门往往承担了古代基层的角色,他们不止要承担日常生产管理中的风险,比如生产加工错误,还要承担来自上游的设计错误、买料错误、原材料不良、客户信息输入错误、订单信息备注错误、设备故障等一系列的累加风险,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流到生产制造环节中出现,生产部门都要连带承担其风险,对后果买单。虽然主要责任不在生产,但受影响最直白表现就在于生产节拍被打乱,产线停滞、交付延期,表面上都是生产的问题,实际是生产对于前面所有工序失误汇总的买单。上游设计部门一旦出错,会有很多“理所应当”的解释,但这个解释对于结果并没有改变,对于现状并不会有实质性改变,比如选型错误、设计人员不懂实际制造工艺、尺寸标注问题、客户就是这么说的等等,出了问题,然后大家花时间再对问题分析整改,生产负责将有问题的产品进行返工修复。生产计划每天都在做,但每天都在变,都在对突发事件造成的项目延期做适应性调整。
伍尔夫讲女性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而当下为了活下去,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谋生存的格子间。刚毕业那会,找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在社会上找到一个角落,把自己放进去,别人不知道把你放哪里,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互相碰撞,多次尝试,尝试到最后,还是很难找到能把自己长久放进去的角落。只要你在那里,就会有各种眼光关注你,刚毕业那会,经常会被巡视的大领导在背后给领导打小报告,这个人为什么坐在那里?为什么不去外面?为什么不去干活?似乎不管有没有活,不管他做了什么,或者他是做什么的,他都不能坐在工位上。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公司里找寻能容纳自己的空间,能让自己平安待着的角落。我也很矛盾,人不在自己工位上待着,还能去哪里?去了别的工位,就不会有上班乱窜岗的嫌疑吗?不在自己的工位,又会有人来说,找了好几次他都不在工位上,领导来问,上班时间,你不在工位上,去哪里了?能把人噎死,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在也不对,不在也不对,不知道他们想干嘛。这些问题就像是悖论,你没有开口的份,你只有被说道的份。开会也是一样,不管自己有没有努力,有没有用心做,得到的评论都是一样的,似乎企业里面的人只会用一种方式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那就是别人做的是狗屎,拿去重新做,重新做了还是同样的结果,似乎他们又能接受了,不知道他们要什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碰到难题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然后你做了,说你做的不对,突然大家又都知道怎么弄了,从说你不对开始,也只能从批判你开始,从批判你的过程里突然就找到了各自的专业,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从说你不好中,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只有在你把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意思向他们讲了一遍又一遍后,他们才能听见,才能听懂。总之,第一遍的沟通和汇报总是无效的,对他们而言总是无用的,他们习惯于被人骂了之后才能学会重视,然后他们又来骂你,而不管你做的到底是什么,也不管你说的是否对。刚开始我以为真的是我错了,后来我发现,即使按照他们的意思来,在做之前就问清楚了他们的意思,得到的回复和评判依然没有任何变化,我才明白在工作分配中,他们根本不在乎你做了什么,以及你是怎么做的,也不在乎你是否做好了,他们只是用他们的方式,混日子,把他们理解的工作生活混过去,至于结果如何,是否恶心到别人,是否给别人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并不重要,只要领导开心就好,只要工资能按时到手就好。
在建筑行业里有终身责任制,哪个桥塌了,要问责当时的设计者,施工队,要找原因,要找人负责。豆腐渣工程是谁做的,即使过了多少年,都要把当时的腐败分子拉出来问罪。那其他行业为什么就没有终身责任制?比如企业管理的决策者,一旦拍脑袋瞎胡搞,把这个企业搞黄了,把企业里的人搞的水深火热,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时,为什么就没有法律对管理者进行问责?没有对于当初错误决策者的问责制?顶多就是公司内部开除,那这个管理者嚯嚯完了这家公司,又去嚯嚯下一家公司,这样的人,就这么无法无天了吗?对于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为什么其应承担的风险就那么小呢?
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新员工第一天入职,无任何先兆和预防针,第一天人力资源部一封邮件过来说公司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员工需要调岗,调岗至哪里,找谁报道,调岗后的薪资福利待遇统统没有说。员工正式认真的回复了邮件,说明没有亏损,只是纯利润比上一年有所减少。第二天人力资源部主管第二封邮件,更改了调岗原因,不是经营不善了,是组织架构调整,不需要此部门了。员工认真正式的回复邮件,说明部门组织还在,人员也还在招聘,并没有取消,第三天第三封邮件由法务部门比较正规的回复,说明是公司需要,正常公司内部调动,无关乎其他,没有合理的原因了。公司在员工不同意的情况下调整了组织架构和权限,关闭所有办公软件,员工无法正常在原岗位工作,逼迫员工,同时公司领导施压,让全公司同事远离此员工,形成透明人局面,让员工身心受创。碰到这种情况,只能说天运不顺,天道不让你在这家公司待下去。
我刚毕业那阵,签署的劳动合同上写的试用期是3—6个月,公司就按照六个月来执行,这六个月都在车间实习。轮岗实习本没有错,但问题就出在实习期间,公司内部斗争激烈,在实习期我的领导加起来就换了4个,比较尴尬的是每个领导都有自己选带的人,一开始选我的领导被搞走之后,后来的领导有自己带的人,我就被边缘化了。边缘化也不要紧,至少咱认真干活就行,但对于人家来讲,不需要你的认真,你的认真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笑话。那个时候还有夜班,最长的时候连着上了一个月,也就是说半个月夜班,然后继续半个月白班。上过夜班的人都知道,夜班后早上回去,前几个小时是睡不着的,再加上领导们都是上白班,白班有部门早会,那些领导精神头刚起来,早上让白夜班员工在一起唱歌,听他讲故事。这里比较有意思的点在于,领导满嘴废话的时间是他的上班时间,听其满嘴喷粪的夜班员工是下班后的休息时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势强奸,你只能受着,心里骂的不行,嘴上一言不发,因为你说一句,只能引出更多的“污言秽语”,所以大家表面上都其乐融融。这么熬过了六个月,不转正不行了,签署单子的时候,这个领导串通车间各个工段的班组长,写了一致意见:退回人力资源部,不同意转正。所在事业部人事专员的意见是:试用期频繁请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同时期进去的实习生,能至少保证每周一天的休息,而我当时已经连着上了一个月的班,夏天,七、八月份的南方湿热,压铸车间四十多度,高强度体力劳动,精神身体已濒于崩溃,所以请了两天假,也就是周末的假(按合同规定来讲属于我的合法休息时间),只请过一次,在人家看来就是频繁请假,其实意思就是你应该上到死才对。我现在只记得那个人姓董,女的,三十多岁,那个时候我只觉得荒诞,以前看电视剧,看书籍里的荒诞剧情有一天在社会上让自己碰到了,我不恨他们,我内心相信天理循环。我去找当初招我进去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说这个事时,经理说,现在摆在你面前两条路,要么给你调岗,要么你自己走。我选择了走。走之后过了一周,这个人力资源部经理被干掉了,后来我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到,当时在转正申请单上签字的那些人,大部分人都被干掉了,也许这就是冥冥中的天理循环吧。
知识就是money,但知识到money的过程太漫长了。有时候没有等到money人生已被消耗大半。任何行业,你能看见多少阳光灿烂,也就有多少灰色地带,如果你没有还碰到灰色地带,那只是因为有很多角色在帮你分担。在各种概念的混沌里,在权力博弈的游戏里,被牺牲的永远都是执行规则与被执行规则的群体,上层建筑艰难下达,层层删减,下层实况被层层润色,传递上去描述问题的字眼被一级级修改成了一片祥和,所有角色都有自己的解释,而这些解释加起来又对结果及现状毫无影响,你若问他目的是啥,他也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