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之来到吴晓刚房间,手里拿着刚买到的《获得》。
“今天不去剧院?”
“不去不去,就一个关系户,我看不看的,都不影响结果。再说了,你懂歌吗?”
吴晓刚头也没抬,继续手中的笔写写画画。
桌上、地面、纸篓散乱地丢着大大小小的纸团无数。
王云之伸头瞄了一眼纸张,又看了看吴晓刚头上的头发,以及两眼的乌青。
这是又熬了一个通宵。
王云之笑着道:“你这心中还是有气?”
“我哪有时间生气。”吴晓刚依旧头也不抬。
王云之却知道他是言不由衷,继续自己的话题:
“气我为那人说话?”
吴晓刚微微抬眸,瞥了王云之一眼,又敛目接着创作:
“看你不遗余力的样子,那叫珞可的歌手,莫不是你的私生女?”
王云之也不恼,眯着眼笑笑,坐在他的对面。
“我打听过了,那女孩是《获得》主编的女儿,她妈是百强中学之首彧漳二中的校长。”
吴晓刚嗤之以鼻,没点背景,上面怎么可能会有人帮她说话,开这个后门。
“而且,她还是顾北的女朋友。”
这么隐私的消息,吴晓刚不用猜也清楚,肯定是向他那位校友熊涛问的。
吴晓刚诧异:“你就那么看好顾北?”
王云之用手指点了点桌面上的报纸,缓缓道:
“这书若是后面还有这质量,今年的微明文学奖非他莫属。”
吴晓刚一怔,手上的笔都没握不住,一哆嗦在纸张上画了一个长长的线条:
“你这说是银河落九天的玩笑吧,差点把我吓尿了。”
王云之闻言,故意低头往桌子底下看了看。
吴晓刚被气笑了:“滚蛋。”
“你这两天是没出门,可知道我为了买这张报纸,是凌晨五点就去报刊亭前排队的。更有甚者,排在最前面几人,都带了被子去,估计三四点就过去了。”
“……”
要不要这么夸张。
在这个消费主义横行,理想主义即将消亡的年代,还有如此盛况?
就是文风鼎盛时期,也没哪个作家如此的受欢迎。
“不信?要不是现在这报纸,每人限购两份,我都买不上。我这报纸刚到手,就有人上前询问,愿意花十倍的价钱买走。”
“……”
越说越离谱了,不就是一张报纸吗?又不是车又不是房,看过就丢的,更加不能升值,有必要限购?那些想花高价买的,不知道怎么算的账。
“你也在酒店窝了这么久,要不要出去看看?”
吴晓刚被王云之勾起好奇心,不由得有些意动。
只是想到即将要拍摄的电影,剧本还一点眉目都没有,又叹了口气,双脚死死地钉在地面上,不敢挪步。
王云之笑道:“走了走啦,既然没有思路,不如换个环境,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呢?你再薅下去,怕是要成为第二个怀优了。再者,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先前,你写过剧本吗?”
怀优是一名演员,与吴晓刚合作过多部电影,几乎是御用的男主角。
却不是个帅哥,样子反而长得比较着急,比同邻人都显老,如今才三十岁,看上去接近五十,高瘦高瘦的,略微龅牙,笑起来和善得像个慈祥的老爷爷,他的头自二十五岁开始,就光秃秃的。
吴晓刚没在意那个调侃,惊喜地问:“你已经想好剧本了?”
王云之摊摊手,表情自然平淡:“没有。”
接着又道:“时间不是还有半个月?不急——”
吴晓刚纵然急躁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却还是勉强挤出个笑容,看着满屋子的狼藉,也知道,术业有专攻,他再熬下去,也得不到什么结果。
只能寄希望在王云之身上了。
至少,之前的电影,王云之从没让他失望过。
这次,也该相信王云之的。
“好吧,出去走走。”
说着,戴了帽子,拿了件外套搭在肩上。
……
两人走在街道上,虽是微风,却如刀如剑,削得人脸颊生疼。
吴晓刚将外套穿上,依旧有些哆嗦,两天没出门,躲在空调房内,乍出来还不太适应。
“你这身体也不行啊,年轻人得多锻炼锻炼。”王云之笑道。
“去去去,老子龙精虎猛得很。”
不过看王云之西装薄裤加一双布鞋,在冷风中昂首阔步,比之自己的线衫加皮衣,依旧佝偻着身子,吴晓刚感觉自己的话没什么说服力,也就不把一次两个小时的事说出来了。
刚过七点,晨曦微露,他们一路走过几个报刊亭,都挂上了《获得》售罄的牌子,有的还贴心地写上了补货的时间。
吴晓刚记得,报刊亭的上班时间是在六点半,这才过去了半个钟头。
再往前走,几乎所有的报刊亭都是如此。
要不是看见了这么多售罄的牌子,吴晓刚甚至不知道,一段不长的街道,竟有如此多的报刊亭。
也有个别没挂牌子,挤着十几个买报纸的人。
“《获得》《获得》两张。”
“还两张,后面这么多人呢,一人能有一张就不错了。”
“就你做好人,也不说,我为了排在最前面浪费多少时间。”
“……”
那老板见他们要吵起来,忙从中调和。
“各位各位,听我说。我这《获得》也卖完了,补货得到中午十二点。”
“卖完了你不挂个牌子?”
“就是就是。”
“害得我们这么多人等你。”
“……”
那老板也无奈,只得抱拳鞠躬道歉。
“我这也是刚刚尿急,让孙子帮忙看一下,谁知道,那小子把牌子摘走,拿去画画了。我马上再弄一个,实在对不住各位。”
吴晓刚好笑,竟是一个误会引起的闹剧。
王云之一路领着吴晓刚来到一家书店面前。
书店名叫“非烟”,是摘了李商隐诗句“一片非烟隔九枝”中的两个字,寓意“华美”,是钟陵郡最大的书店之一。
“这是我一个校友开的。”王云之笑着介绍,自己率先进了门。
吴晓刚摇摇头,王云之哪都有校友,读书就是好啊,不像他,初中毕业就出来闯荡,虽然自学后也函授了大学,除了装点门面,并没其他用处。
他们进去时,里面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在捣鼓一个纸板,身上穿着印有书店名字的外套,看来是这书店的员工。
在他身边,有个年岁差不多的,手上抱着两本书,正在抱怨。
“你说这《边城》都出了十二期了,怎么单行本还没做出来,往常不是到十期就会出么?”
那店员也不答话,只是将自己做好的纸板竖了起来。
上面赫然写着:《边城》已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