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初露峥嵘

离开主帐,赵全德忧心忡忡道:“徐达一意孤行,如之奈何?”

李彧眼中闪过迷茫,随后凶狠道:“他做初一,我们做十五。”

“李兄意欲何为?”

“这些年我们为了孝敬上官,多收了许多税赋,百姓早已疲惫不堪,一旦胡虏南下,生灵涂炭,刁民四起,你我死无葬身之地。”

“李兄说得是,那……”

“想办法与胡虏说,要抢就抢光,要杀就杀光!”

“这……”

“生死存亡关头,无毒不丈夫。”

“好吧,我知道几家商号时常出关,想必他们能跟胡虏说上话。”

“找好人,等事了,杀了一了百了。”

“放心。”

遵化

“将军饶命,别杀我们,别杀我们!”

“别杀他们。”

“那颜(千户)?”

“我们不熟悉地方,他们正好当向导。”说着领头的蒙古将领询问几名跪拜在地的百姓,“你们可愿意给大军向导?愿意能活,不愿意就死。”

“将军,你答应不去我们乡,我就当向导,要不然你就杀了我吧。”

“好,哈哈!有骨气,我答应你。”

“那颜,真的答应这几个南蛮?”

“哼哼,我们刚出关就抓到他们,他们肯定是附近的人。等我们南下劫掠回返,顺路再去不迟。”

“那颜英明!”

跟明军打了那么多年仗,蒙古人知道明军反应速度并不慢,他们的抢劫时间很少,所以抓到向导的蒙古人并不怎么分辨,他们也不认为几个向导能做什么事。

大军四散,一心抢劫,脱古思帖木儿各部并没有察觉,几乎所有部落都抓到了向导,有的分队还抓到了不止一批向导。

“那颜,村里没人。”

“哈哈,南蛮就是胆怯,杀!”

蒙古人不是第一次南下劫掠,碰上没人的村庄并不奇怪,大明百姓也不是傻子,获知胡虏入寇,他们也会跑,而且会将所有值钱的东西藏起来。

金银细软好说,一口砌在灶台上的铁锅就没办法带走了,心狠一点的直接砸破,侥幸的草草掩盖。

这口大明百姓视若鸡肋的铁锅恰恰引发蒙古骑兵疯抢,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蒙古千户并不需要亲自参与抢劫,抢劫成功后部下需要上贡给他一部分,上贡多少由各千户自己定。

蒙古千户听到村里传来的争斗声,叫喊声,命令:“让儿郎不要内斗,速速抢完了去下一个村庄,回去后一起分。”

“是!”

命令下达并没有任何作用,反倒连传令兵都没再回来,蒙古千户大怒,亲自进入村庄查看。

“找死!”

村庄内的景象令蒙古千户大怒,居然有十个左右的敌人,穿着普通农民的衣服,手持一把腰刀,与上百蒙古骑兵周旋。

有反抗的人不奇怪,奇怪的是蒙古骑兵拥有十比一的优势,还是骑兵对步兵,竟然无法剿灭这些反抗者,还被反抗者找到机会杀伤许多人。

蒙古千户以为己方没了指挥才让反抗者有可乘之机,于是居中指挥,分批包抄,剿灭反抗者。

“杀!”

结果令蒙古千户惊骇的事情发生了,两个反抗者背靠背与十名蒙古骑兵厮杀,居然全灭蒙古骑兵,两人无一死亡,只是身上的衣服破了许多洞。

有两个武艺高强的人不惊奇,惊骇的是蒙古千户亲眼看到己方骑兵好几轮骑射,近百支箭矢命中两人,结果所有箭矢全被弹开,仿佛那单薄的破衣是什么神兵保甲。

“不可能!”

“那颜小心!”

蒙古千户恍惚间,两侧房顶闪出两名反抗者,他们跃上高空,向蒙古千户坐骑落下。

蒙古千户才刚刚回神,两柄腰刀就到眼前,将其枭首,其中一名反抗者逃跑前还抄起蒙古千户的头颅在身。

首领被杀,所部必须抢回他的尸首,否则一并处罚(抢回者则能分到尸首的一部分家产)。

蒙古骑兵也不再想什么劫掠了,呼喊间加入到围追堵截中来,而反抗者明明是两条腿奔跑,借助村庄复杂的环境,竟然没有被蒙古骑兵追上。

其他反抗者则顺势从斜刺里杀出,时不时将几个蒙古骑兵挑落马下,等蒙古人反应过来,一百个进村的如今只剩下不到二十了。

蒙古骑兵对面的反抗者依然还是那十个人,这下蒙古骑兵瞬间冷静,乃至惊恐,怪叫着向北方逃窜。

“砰!砰!砰!”

蒙古骑兵没能逃走,早就有一支明军骑兵等在村外,他们也是身着布衣,不过他们都带着新式骑枪,于马上快速追击蒙古逃骑,几轮射击过后,剩余的几名蒙古骑兵果断投降。

另一边村内的反抗者收拾好战场,三个人驱赶着缴获的战马前往北平,其他几个人骑上马,拿起事先掩埋好的骑枪与村外的骑兵合流。

这些反抗者和骑兵正是徐达带到北方的新军,当下的作战战术也是徐达依照新军自身设计的。

新军来到北方后立马轮流加入夜不收序列,一方面考察刀枪不入的实战效果,一方面熟悉北方草原地形。

这群新军的战力着实令徐达满意,自身无一死伤不说,不但缴获颇丰,还彻底适应了蒙元战法。

明军从来不怕与蒙元正面硬碰硬,就怕蒙元打都不打逃跑。既然蒙元自己南下,徐达自然要抓住这个机会。

可一旦明军聚集大军对抗,脱古思帖木儿势必知道明军没有在辽东有任何损失,国内动乱也没有影响边关,那时必然提前逃跑。

既然如此,不如请君入瓮,放蒙元骑兵入关,在关内围剿。

正常情况,这种战术不可能成功,以前明军不是没有尝试过。

但蒙古全员骑兵,机动性太好,就算入瓮了,一旦明军反击,其他蒙古部队也会快速调整,要么与明军打游击,要么提前出关逃跑。

有了刀枪不入的新军就不同了,徐达可以安排尽量少的部队与蒙古较大的部队对抗。

蒙古骑兵见敌人数量少,必定轻敌,不会第一时间通知友军。

同时,用少量新军拖住四散的蒙古骑兵主力,明军主力可以有更多的机动时间,转移到关键位置,彻底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新军还可以不装备铠甲,机动性更强,还能预设阵地,假装成普通老百姓,令蒙古骑兵更加轻敌。

战术效果非常好,徐达布置在通州前线的增援大营陆续接收来自新军的缴获,残破的铠甲、骑弓不说,那一批批精壮战马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