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铁路

“和尚,怎么样?”

“惭愧,乱拳打死老师傅。当下所有人都在议论忠君与华夷之辨,再没人管太孙如何了。”

“那就跟本王回北平吧。”

“但凭大王吩咐。”

韩国公府

“父亲,孩儿从宫内听到一个消息,皇太孙请求陛下免天下赋税徭役。”

“免几年?”

“永久。”

“永久?”

“永久。”

“到底是个孩子,陛下没答应吧。”

“没有,陛下还责骂太孙一番,责令太孙不得再胡作非为。父亲,你说华夷之辨对我们有没有影响?”

“那是文官儒生的事,与我们无关。”李善长说道,“倒是免赋税徭役与我们有关。”

“我们国公府本没有这些,与我们何干?”

“这事你不用管了,继续盯着皇太孙,为父总觉得那小子不会安稳,还会闹出大事。”

“好。”

“太子给的功法如何?”

“很不错,比新军练的更强,只是灵石消耗更大,陛下赏赐的那些根本不足用。”

“看来要想办法。”

“这灵石不知道从哪来的,如何想办法。”

“这你就不用管了。”

凤阳

洪武年有两个首都,一个金陵,一个凤阳。朱雄英负责修建直隶铁路,进驻凤阳,以观察淮西皖地的情况。

“为何水流如此湍急,我记得淮河不是这样的。”

“殿下,赵宋时为抵御金兵南下,守将杜充掘开黄河,致使黄河南流,夺淮入海,故而淮水湍急。”

本以为某个光头的操作是原创,看来没办法抵御外敌的人思路都一样。

“这还怎么修铁路,修桥还来不及。”

铁路最好有平坦的大道,河流多也不是不能建,需要先建桥梁,路线规划也是个问题。

铁路才刚刚修建,无论朱雄英还是朱元璋拨给他的人都没有经验,朱雄英也不是这方面的专门人才,没有太好的路线规划能力。

好在朱雄英有自知之明,清楚他不具备多地形修建铁路的能力。

考察一番淮西地区,朱雄英还是放弃了,皖地南方多山,并不适合建铁路,至少以当下的技术不适合。

本来合肥、蚌埠、宿州、徐州一线是一条好的铁路路线,但受黄河冲击的淮河横梗而过,今年旱灾明年水灾,并不适合初期摸索阶段修建铁路。

“淮西不适合,哪里适合?”

“皇爷爷,要么在北方先修,要么修京师到松江,松江到杭州的京杭铁路。”朱雄英指着地图给朱元璋解释,“六合铁厂靠近京杭铁路,这里材料运输方便,人口密集,人力充足,地势平坦。”

想了想朱元璋说道:“江南水网纵横,水运发达,铁路并不急。”

“皇爷爷意思是?”

一路沿着大运河北上,朱元璋的指头点了点北平,说道:“陕、晋、冀、辽四地有北元余孽威胁,人口凋零,运输多有不便,就先从北方开始修起。”

大明洪武年,北方地广人稀,又不得不驻扎重兵于北方边关,抵御蒙元南下,后勤补给就成了大问题。

为了给陕西和山西运输粮饷,朱元璋制定了开中法,商人把粮食运输到指定位置的仓库就能换取盐引,从官办盐场拿盐,再贩盐收益。

这个制度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物资运输问题,但商业总有取舍,有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商人都不愿意去,只能朝廷自己想办法,朝廷每年还是要花费大量成本运输粮饷。

如果铁路真的如朱雄英所说,大大利于运输物资,那北方修建确实优于南方。况且如果北方有了铁路,以后移民就更加方便,路上也能少死许多人,移民的花销也更低。

“那孙儿去北平?”

“去吧,你也呆不住,闲不了。”朱元璋说道,“从大运河沿途北上,一路看看大运河情况,上报于我。”

“遵旨!”

此时大运河并未疏通,有许多地段并不联通,大明从南方运输粮草去北方需要海运,但当下海运和海船技术并不完善,总发生事故。

朱元璋早就有疏通大运河的想法,无奈人口和财政不支持。浙江丰收,高产作物普及在望,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在即,只要有钱,人不是问题,疏通大运河也能提上日程。

一旦大运河疏通,南北运粮运货将更安全更快速,还有利于南北沟通,弥合南北差异分裂。

按朱雄英的说法,铁路需要大量材料,其中钢材更是重中之重,一旦铁路开始修建,就必须从南方运输物资,大运河可以长时间运输,比按季节运输的海运更好,是必须的。

朱元璋说得没错,朱雄英是个闲不住的人,有了命令立刻就要北上,还是朱元璋拦住了,让他与几个藩王一起走。

老二到老七这几个藩王都修行结束了,除了老二修行毫无进展,其他几个藩王都进入了练气期,要不是朱雄英返回京师后突击修炼了一番,成功晋级练气二层,恐怕他都要怀疑人生了。

修炼成功,藩王们被重新放回到封地,朱元璋要求他们加强军事建设,做好本职工作。朱樉就惨了,他不但被朱元璋拿来当反面教材,还被禁足在京师,除非修炼成功,否则府门都不允许出。

“五叔,你喜欢医术?”

“五叔可不比你可以四处乱窜,五叔封地里没什么好玩的,只有看这些杂书了。”

朱雄英想到了《赤脚医生手册》这本神书,都是建国初期,都是百姓所需,都是为了提升国民平均寿命。

朱雄英说道:“五叔,这是好事,能青史留名,莫如你征集天下医书,编辑成册,内容尽量通俗易懂,就算没有医术,能看懂字就行。”

“小子胡说,看病向来一人一药方,对症抓药,怎么通俗易懂。”

“五叔,疑难杂症毕竟是少数,百姓多的是头疼脑热,这些病都是通病,自然有通用药方。”朱雄英说道,“大明当前百姓的困难不是药方错误,而是没有人给他们药方。若五叔能编写好这本医书,百姓至少不再是生病硬抗,至少能照方抓药,就算不能立竿见影,也比硬抗好无数倍。”

“有理,那五叔我就试试。”

“试试,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