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不仅仅说得是纳哈出,脱古思帖木儿也是如此。
当蓝玉大军突袭而至,北元各部完全没有防备,所部士兵、牧民七万多人全部被俘,只有脱古思帖木儿等少数贵族逃出生天。
要说这七万人真的都逃不了吗?不见得。
蒙古人都是骑马的好手,只要想总可以逃走的,是这些牧民不愿意逃走。
这也多亏了大明这些年恩待蒙古人,多亏了朱元璋一视同仁的政策,让这些蒙古牧民觉得投降大明也没什么不好,脱古思帖木儿对他们也不是那么好,为什么要为脱古思帖木儿拼命。
捕鱼儿海侧翼的北元重臣哈剌章部被轻易剿灭就是一个证明,哈剌章部更早获知王庭被灭,脱古思帖木儿逃跑的消息,但整个部落没有大规模逃跑,反而在蓝玉再次发起进攻后选择投降。
就这样北元彻底覆灭,纳哈出加北元一起为大明贡献了近五十万人口,这些人口都被朱元璋分割塞入各省中,北方更多。
消息传回京师,朱元璋大喜,称赞蓝玉为卫青,封其为凉国公。
与此同时,北平的二十万大军四散驻守在北方一线,徐达等老将也回京复命,料想除非遇到天大的事,否则他们再没有机会出京。
对此徐达早有准备,并没有什么不满,他能位极人臣,又能善终,靠的就是眼见和知足。
更何况自从学了武功,又从朱标那里拿到内功心法,徐达的心思早就换了赛道。
倒是李善长紧张了,没有了北元的威胁,朱元璋必定用更大的精力和能量整顿内部。
紧张归紧张,李善长如今反倒不怕了,谁叫士大夫不做人,掘开黄河改道,到现在山东还在遭灾,朱元璋的怒火肯定首先烧向士大夫。
“毛骧,事情办得如何?”
“回陛下,臣与太孙殿下见过面,也多派人暗中游走辽东,已有眉目。”
“说。”
“韩国公指使边军欲刺杀太孙,幸得太孙机敏逃脱。”
“还真是这位老弟兄,怎么就不知足呢。”
名义上李善长还在朝廷挂职,其实早就已经远离朝堂,可李善长人走心不走,时常与大臣走动,特别是淮西勋贵,朱元璋表面上对此并不在乎,实则暗暗记在小本子上。
都说朱元璋残暴,其实只要不挡朱元璋的路,朱元璋不会动刀,可李善长竟然密谋刺杀朱雄英,这已经动了朱元璋逆鳞。
唐胜宗,延an侯,坐镇广宁,督军辽东,朱雄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年,唐胜宗就坐镇辽东,一镇就是好几年。
就是他接到了李善长的命令,利用潘敬的谋划刺杀。
只要杀了朱雄英,朱元璋就没精力平衡朝堂,而且以朱雄英与江南士大夫的恩怨,朱元璋很可能认为凶手是江南士大夫,李善长也专门做了布置,将线索引向南方。
只可惜李善长千算完事,没算到朱雄英逃过一劫,没算到明军那么快覆灭北元,没算到纳哈出居然投降,更没算到女真各部成为奴隶贩子。
所有线索从四方汇聚,李善长浮出水面。
唐胜宗与海西女真谈好了,让建州女真当替罪羊,等朱雄英死后就联手进攻建州。
可惜建州李思诚全程护卫朱雄英返回广宁,完全是忠诚,更重要的是事情做得太糙,留下许多把柄和线索。
没办法,为了刺杀朱雄英,唐胜宗派出了许多人,本来不需要这么多人的,谁让朱雄英身边的新军那么强悍,都知道他们刀枪不入,没有人数优势就是去送死。
出动的人多了,总有人泄露秘密,特别是这种先投降先安全,晚投降定叛逆的大罪。
也因为朱雄英麻痹战术成功,那把烧掉潘敬罪证的火让唐胜宗放松了警惕,给了毛骧安稳侦查的机会。
其实不放松警惕也没有办法,还是那句话,朱雄英死了一切好说,罪恶已经犯了,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可惜朱雄英没死,不但承诺刺杀成功的赏赐没有,还要每日担惊受怕,没人是傻子。
了解完全部情况,朱元璋没有轻举妄动,他可不是朱雄英,没那么急,他一向谋定而后动。
杀李善长一个并不够,必须把整条线都杀光,这样才能杜绝类似的叛乱。
朱元璋比朱雄英更清楚军队忠诚的重要性,哪怕朝堂势力失衡,也要先保住军权。别说当下还是淮西勋贵占优,江南士大夫早不复往昔,掘黄河就是明证。
若江南士大夫还跟往常一样强势,他们根本不用掘黄河,在朝堂上就解决迁都问题了。
倒是李善长老了头脑不清醒,还以为朱元璋真的爱民如子,真的为了百姓可以放弃势力均衡。
朱元璋最重权力,最重均衡,就算没有李善长刺杀朱雄英一事,他也会对李善长下手,此刻更加坚定。
而且蓝玉等新生代将领的出现,新军的出现也令淮西勋贵这些老臣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这一点李善长也知道,要不然他也不用刺杀朱雄英。
从李善长和唐胜宗入手,毛骧找到了大量互相勾结的勋贵,还意外获知这些人在胡惟庸谋反的时候知情不报。
知情不报等于谋反,李善长等人又增加一条罪状。
当然这是朱元璋的心理活动,若光从法律来说,李善长等人没有胡惟庸确切造反的证据,不说也无可厚非,谁让那时胡惟庸权倾朝野,大家都要明哲保身。
有了上下一干人等的名单,朱元璋动手了,不过李善长毕竟是韩国公,大明第一功臣,要杀他总要有个正当的理由。
于是有人自首,举报蓝玉在捕鱼儿海抓到了胡惟庸私通蒙元的证人,但这个证人被李善长隐瞒了下来。
紧接着李善长的家中奴仆也举报李善长以前经常与胡惟庸私自会面、秘谈,还举报李善长知道胡惟庸谋反一事,当时胡惟庸还邀请李善长一同造反。
有些事不上秤四两重,上秤千斤都打不住。
知情不报可以说是不清楚,没有证据,不敢污蔑,也能说成等同谋反。
到了此时,李善长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完了。
朱元璋的动作更迅猛,不但李善长全家被抓,有牵连的一干勋贵,大量侯爵一并被抓,还有大量中底层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