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朱元璋、马皇后请安,叮嘱朱标一番后,朱雄英返回江南,坐镇苏州。
“我来迟了,还望诸位海涵。”
“不敢不敢,殿下请上座。”
来到苏州,朱雄英便以马上就要成年为由,邀请朋友宴会,主要就是那群明确投靠他的,转行实业的商人。
此时已经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雄英虚岁14,按照大明规定16岁成年,提前宴请并无不妥,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理由。
办一个酒宴,朱雄英知道了许多事,看清了许多人,哪怕这些人全都面色如常,锦衣卫能量就是这么强。
“毛指挥使,情报搜集的如何了?”
“殿下,臣已不是指挥使,臣不日打算告老,此乃宋忠,任千户,可随侍殿下左右。”
李善长被杀后,由于又是锦衣卫动的手,令锦衣卫天怒人怨,朱元璋本想将毛骧推出去当替罪羊,毛骧也愿意,被朱雄英制止。
有许多事就是这样,一旦开了一个头,以后其他人就不会再相信你。
所有人都知道锦衣卫是皇帝的刀,皇帝用完了,刀缺口了就丢弃、断刀,那以后谁还愿意做这把刀。就算愿意当这把刀,也不会有太高的忠诚,道理和太医院一样。
所以朱雄英建议让毛骧隐姓埋名,当作被杀了。
当作被杀和真的被杀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是皇帝出尔反尔喜新厌旧,另一个是皇帝庇护,终身荣华富贵。
就算被其他人知道也不怕,就要被人知道,这样继任锦衣卫的人才可以安心做事,更忠心。
“此番事了,毛指挥使便可安心告老。”
“谢殿下。”
锦衣卫明面上暂时裁撤,毛骧消失,实际上继续暗中运行,自然需要一个新的头头,蒋瓛这些年做事稳妥,成为新的锦衣卫指挥使。
身边没了锦衣卫,做事很不顺,朱雄英请求朱元璋让毛骧暂时协助自己,并推荐一个替代者。
“殿下,商……实业者动向皆在这里。”
“很好。”
锦衣卫确实好用,他们收集情报的能力令人惊叹,只要皇帝需要,什么事都能探查到,私密的事都不例外,朱雄英要的商业往来更是信手拈来。
实业家谁转投官吏,看看他们的生意和金钱往来就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人想方设法逃税,逃那20%的税。
不是他们要逃,也不是他们胆大妄为,是官吏贪得无厌,这些实业家给了官吏钱,剩下的快要不够成本了,自然交不出那20%的税。
这群实业家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万万没想到朱雄英居然还会回来,居然还会找他们。
这还是这个时代的固有思维,依然把自己当商人,依然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皇帝、太孙什么的都是高高在上的,每天想的都是国家大事,怎么可能常年关注铜臭的商人,就算有关注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到那时他们可能都家破人亡了,所以这些实业家面对找上门的官吏,许多人都屈服了。
按照这些人的想法,朱雄英已经给了他们许多新技术、新机械,给他们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然后增加了商税,这件事就已经结束了。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不过才刚刚开始,提升生产力,提高产量才是基础,才能讲以后。
朱雄英一开始也以为这群商人要调整、学习很久才会吃透技术,才会按照工厂、企业调整制度。
以为要等许久,朱雄英自然先去干别的事,这就让实业家误会朱雄英后续不会再重视他们,也就让许多实业家屈服了。
这次朱雄英返回苏州,第一时间宴请实业家,传达出来的信息所有人都清楚,这让许多投靠官吏的实业家非常后悔。
后悔所作所为,恐惧朱雄英的惩罚,有些实业家果断第二天请罪,也有些实业家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不同选择的人很容易分辨,看屁股坐在哪就行。
那些被官吏吃干抹净整个工厂的,他们不但不害怕,还想请朱雄英给他们报仇,哪怕之后被朱雄英拿走工厂也好过那群官吏。
还有许多被官吏逼迫,交出七八九成收益的实业家,他们愿意请罪,也想请朱雄英给他们做主。
只有那些被同族官吏盯上的实业家,他们本身并不算被压迫,而是与同族官吏达成合作。他们利用同族官吏的官方身份打压竞争对手,形成垄断,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看利益,利益受损的自然站在朱雄英这边,而这些人占大多数。
“我要组建商会,两位沈卿选一位当会长。”
“商会?”
“不错,任何事物,人人团结才可以事半功倍。”见沈家兄弟面色惊疑,朱雄英解释道,“不是让你们团结一起垄断市场,坑害百姓,而是让你们团结一心,建功立业。”
“这……殿下,我们说好听是实业家,其实就是商人,如何建功立业?”
“读过《管子》吗?管仲灭衡山国、代国的故事知道吗?”
“臣略知一二。”
“知道就好,商人一样可以建功立业。”朱雄英指了指北方说道,“高丽奸猾狡诈,竟欲北侵辽东,该给他们一个教训。
朝廷刚刚平灭北元,正待开发辽东,不好大动干戈,来一场商战,不但能惩处高丽,还能有额外的收益。
商战自然要找你们,你们可比军队专业。”
“臣等愿听殿下调遣!”
凡是成功的大商人基本都读过管子,也知道管仲的商战手段,得知朱雄英要带着他们打商战,一众实业家立马放心下来。
不怕你找我,不怕你大动干戈,就怕你什么都不要。
很快,在沈家兄弟的筹备下,江南商会应运而生。
朱雄英北上的时候给江浙富商准备了许多项目,原以为这些项目形成产业链需要很长时间。
朱雄英低估了利益对人的刺激,没到两年,他们不但完善了生产技术,还建好了生产厂、生产线,筹备好了工人,产品已经下线。
因产品数量巨大(相对大明小农经济的市场来说),如何销售就成了问题。
一部分想方设法向外省销售,但当下大明的道路、运输环境很差,这条路很难走。
另一部分则与官吏勾结,换取更好的营商环境。或者说他们习惯了官商勾结,脑子里的第一个选择就是找官员帮忙。
朱雄英返回让他们有了更好的勾结对象,朱雄英还给他们找到了更好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