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论道

大家吃喝完就各散了,李洵却和黄易单独开了一间客房,两人盘膝相对,坐而论道。

黄易首先打开话匣:“我门中练器之道,以外器术为主,寻之以坚韧材料,锻造精金,水火相济,火助水溶,融化金汞,粗成母胎,兼沐月华,藏之日烘,而后成器,此乃外器术。”

“成器之后,需以符图印刻其上,谓之雷篆云图,以固其身,定其神,此之后器方大成,久置不朽。”

“因此我宗也有符师,有人专修符道,谓之练器佐使,也称小器师,然器大成,而佐使不济,刻图屡毁,或佐使成,而器不承,或崩,之事尽矣,屡为门人所恨。”

“或望寻一宗为符宗,探讨符术,奈何符道艰难,易伤神识,粗学者多,精修者少,实难寻觅,偶得一大成者,为门派家族所深藏匿,屡遭阻滞,难得事成,今遇良友,实乃幸事,可堪秉烛,共度良宵,至矣!”

说着笑盈盈看向李洵,等待他回话。

李洵听到这一段话,脑子有点晕。

他在说什么?

不怪他听不懂,实在是乡野出生,没读过什么正经典籍,大概意思倒是明白了,他们宗练的都是外器术,练完后,需要在所练器物上铭刻符图,可是宗门的符师都不济事,在外面也找不到合适的符师,遇到李洵后很高兴,想跟他好好讨论符道。

但其中一些跟练器有关的,什么外器术、什么水火相济、融化金汞,就不是很清晰。

他心下为难,基础都不知道,怎么探讨?

难道也让他说一段客气的话,什么‘与君论道,荣幸之至’回过去吗?

犹豫之间,肩上的小黑耐不住了,觉得无比枯燥,叽叽叫了几声,从窗户飞了出去。

看它离去,李洵招呼了一声:“出去小心点,别被人烤吃了。”

小黑叽叽两声作为回应。

李洵不再管它,继续论道。

他很快做出决定,既然听不懂,那就直说。

反正是为了学习,干脆谦逊些。

于是坦白道:“黄道友见笑了,易某出生乡野,许多基础都不了解,只知道画的是基础符箓,都是照着符书描的,黄道友所说,亦是不甚明白,不知何为外器术?还有什么内器术吗?”

听到他这话,黄易甚为吃惊,怎么都没料到这样一位强大的符师,竟然说他出生乡野,连修道基础都不明白。

要知道像他这样的宗门子弟,哪个不是修了好几门仙道技艺,炼丹、画符、练器、灵植,多少都会一点,只是除了专修的那一项,其余难精。

但下一刻他就反应过来,心里生出极大的惊喜。

连基础都不明白,就能把符画的这么好,可见他的符道天赋何其强悍!

这样的人却偏偏与家族失离,听他所说,他家族中人全掉进幽魂海,估计这辈子都出不了了,岂不是能轻易拐去天衍宗?

想到这,黄易眼冒精光,积极性极大提升。

也不咬文嚼字了,清晰解释道:“这外器术来自上古修士传承下来的说法,我门上练器经典有言:练器一道,分内器道、外器道,其中内器道早已失传,只余传说,犹如落云宗那内丹道、外丹道一般。”

“外器道延伸出来的修道之术,就叫外器术,是如今修仙界的正统练器法,讲究的是取材为器,找到珍贵的材料,练成修仙者可用的宝器,譬如大妖鼠的那一对妖爪。”

听到这里李洵明白了,好奇地问:“那内器术呢?”

“这内器术……”

黄易说着有些犹豫,说:“内器术的传说甚多,其实我宗门下甚至还有一些典籍,可惜从来没有人去练,哪怕尝试练的人都说,这练不成。”

“练不成?”

“是的,练不成。”

黄易眉头紧皱,看向李洵,恳切说道:“李道友,不妨你笑,黄某认为练器吧,得有器,然后练之。”

“内器术呢?讲究无器,什么都没有,从虚无之中捏出一股五色之气,而后练之,器成。”

说着他摇头失笑,道:“也不怕告诉你这些,这是修真界都知道的东西,落云宗的内丹术也是这样,无丹,无丹之处有丹,虚空抓物,随手炼化,而后丹成,你觉得这可能吗?”

听到这些,李洵陷入深思。

他找黄易论道,本是想借大派典籍知识印照己身,却不妨听到这些秘事。

他在想,内器、外器术,内丹、外丹术,和他的符道有什么联系吗?

或者说,符道有无什么内外之术,是没有,还是他没接触到那个层次的信息,不得而知?

想了片刻,他摇头说:“李洵不知,贵宗的观点是?”

黄易端起一杯浊酒,抿了一口道:“我宗长老分为两派,一派是坚定认为内器术必然存在,只是我等遗失卷宗,未能继承得当。”

“另一派则觉得什么内器术都是无稽之谈,不过是古人之愚昧幻想,上古修士自己都未能修炼出来,却偏生忽悠我们去修。”

李洵:“那黄道友你认为呢?”

“我?”

黄易哈哈一笑,说:“我这修为,配论什么内器、外器,能打造好低等法器就不错了。”

李洵也笑,说:“论岔了,不说这些,我们来论论符器大道之异同吧。”

“符者,古人之铭也,最早出现于龟背之上,昔日周武王以龟背占卜,创八卦、立四时,后人据其遗留铭刻整理为符……”

这是写在《符书》上的内容,李洵根据记忆,娓娓道来。

店家赠送的熏香燃烧渐短,日落西沉,月上中天,直至中夜。

大半天聊下来,李洵还真有所得,根据黄易所说,丹、符、器本是从同一本古籍经典中分出,但符道因为神识限制逐渐势衰,另外两道则发展壮大,以至于只有二级宗门问天宗还在坚持符道,几千年来出不了一个元婴修士。

甚至阵道因为出于符道,也跟着衰落,只有三级宗门还在研究了。

这让李洵信心大增,符道既然是跟如今普遍认同的两大道路同等级的大道,那么便不必担心后续无路了,不需要修到一半转投,只管继续修行下去。

至于符道式微的原因,两人都觉得跟神识类功法的缺失有关,可能上古修士有相关秘法,但已经遗失在时间的浩浩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