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为文凭而学

“文凭”就是学校发给学生的毕业证书,文凭是学历的象征,是受教育程度的证明。现在常说的“文凭”主要指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

过去,有文凭、有学历、有职称的人成了“臭老九”,成了被攻击的对象,文凭成了人们害怕的东西。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又出现了唯文凭、唯学历、唯职称用人的局面,很多能力很强的工作者,因没有文凭,错失很多工作机会。那时候,除了纯体力劳动、一般服务员、勤杂工外,其余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首先要求应聘者有大专以上的“文凭”,没有文凭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这种矫枉过正的结果导致假文凭、假职称泛滥成灾,文凭与实践能力不相符。

不少学生为了文凭而考大学,为了文凭而读书,不明了生命的价值,忽视了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也缺乏对他人生命的关爱。不仅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只是随大溜,人家上大学,他也上大学,人家有文凭,他也要有文凭。在中学阶段,为了上大学而专注于考试,练就了一套考试的本领,考上大学松了一口气:“我终于走进高等学府了。”进了大学很少制订目标计划(人生目标计划、学习目标计划、职业目标计划等)。为了弥补中学时代考试的辛劳,进入大学就滋生了“总该玩一玩了”的思想。因此,电脑成了男生的游戏机、女生的影碟机;美丽的校园成了谈情说爱的场所,宽阔的公园成了结伴郊游的佳地。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连夜突击。啊!六十分万岁。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巴尔扎克)“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没有用时间去努力学本领,结果熬了三四年,玩了三四年,日盼夜盼终于拿到了文凭,烦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工作难找啊!考试的技巧在就业时用不上了!新的困惑就来了。

即使就业成功,进入单位又出现新的烦恼,因为政企事业单位用人需要实际能力。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怪现象:不少拿着高学历文凭的人,没有与学历相符合的知识。对所学的专业糊里糊涂,对学过的知识十分陌生,甚至很多理论不联系实际,更不用说实践运用了。这导致用人单位很失望,不得不将其辞退另聘。文凭在就业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于是,这些学生开始埋怨、痛苦、忧思、迷茫……

社会现实向学子们敲响了警钟:社会需要真才实学,仅有文凭没有真正的学识是不行的。沉迷于文凭的虚荣中是要吃苦头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不要因贪玩而荒废学业,虚度了在大学里学习真知、掌握本领、提高能力的最佳时期,要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的关注点大都在成绩、技能、学历、文凭和证书上,而缺乏内在的心灵修炼,缺乏追求真理,升华道德的内心渴望?这不能全怪学生,这是用人体制和用人机制诱导的结果。因为从招考公务员到各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录用人的门槛就是学历、文凭和证书,达不到标准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如果这样说,我们是不是就要怪罪高考制度,怪罪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招聘门槛的设置呢?这也不行,因为从国家的层面来讲,高考制度体现的是公平,内在的德能很难进行考核,如果要进行考核,人为的因素就会很多,无法体现公平。所以目前高考制度虽然有很多弊端,但也是相对较能够体现公平的制度之一,所以我们不能动不动就否定它,埋怨它,说它不行!

国家招考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聘职员,设定门槛条件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德能只能在录用后才逐渐体现,所以在考试和面试的阶段,用人单位只能凭文凭、专业和考试成绩及口才表达来决定是否录用。一经录用,请神容易送神难,特别是公务员、教师,只有进入机制,没有退出机制,所以导致了学生对文凭及学位等专业证书的追求,热情高涨,趋之若鹜,这也是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体现,无可厚非。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国家层面从录用人的体制上进行改革。能进能退,能者上,弱者下,德者留,恶者除,这是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学生,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子,以及已经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在学校的教师、在企业的职员,应能够审时度势,修炼自己,学习真知,掌握真本领,成为一个具有感恩奉献精神,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德才兼备之人,这才是无论在哪里学习与工作的上上之策。

“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我们再也不要只为表面的文凭所误。因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国家改革的必然,特别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都需要真本领,来不得半点的虚假。从国际层面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和德国,战后两个国家的经济一片萧条。为什么短短几十年,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跃居世界前列?关键之一在于这两个国家采用了高、精、尖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民众职业技能提升了,高、精、尖的技术发展了。有了高、精、尖的大批职业人才,经济突飞猛进。因为社会需要的是做事情的能力、行动的动力,而且把事情做完美并非是文凭所能完成的。

一、文凭的作用

那么,文凭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呢?文凭究竟有哪些利弊呢?

(一)文凭的正面作用

文凭只能证明人的学历。文凭并不代表个人的真正学识与实际能力,只有你的学识与文凭的学历对等,文凭才可以帮助你实现人生更高的目标。

文凭是就业的敲门砖,是你参加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应聘的基本条件。

文凭可以满足你内心对荣誉的需要。

文凭是你积累同学资源的平台。同学之间具有不可取代的感情,当你走上社会后,同学资源是相互帮助的强大力量。

(二)文凭的负面作用

有了文凭就认为高人一等,不愿意干基层的、基础的、较辛苦的工作,这是一种幼稚的表现。韩信在项羽那里当门卫,投奔刘邦后,刘邦给了他粮草都尉这种管理后勤的职位。他把粮仓管理得非常有序,同时在宿舍里演练三才阵法,后来被刘邦拜为元帅,消灭了楚霸王项羽。马谡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根本没有带过兵,没有实践经验就一步当上了参军(相当于参谋长),带兵去守街亭,结果被司马懿打得全军覆没,被诸葛亮杀了。

蜻蜓飞得很自由,也很美丽,而它的幼虫却生长在泥水中,被淹没、被忽视,但它们并不急于高飞,因为它们还没有蜕化,没有翅膀,它们需要在泥水中等待成长,泥水越肥沃,幼虫就长得越健康,蜻蜓也就长得越壮实;天牛的幼虫蛀蚀树干,摄取到足够多的养料,羽化后才能健壮高飞。我们应该好好地认识大自然的规律并恰当借鉴,这对于人类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

因此,要想在将来做大事就得积累经验,基层的、较辛苦的工作正好是积累经验的关键环节。

不愿意被人领导,总是想自己当领导,这是不少人对工作的态度。如果领导者的文凭比自己低,心里更不是滋味,须知有些文凭低的领导者却有较丰富、实用的操作和管理经验,不能一概以文凭而论。

不愿意干收入较低的工作,却不想这种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是将来成就自己理想的第一步。你因工资低而放弃,就错过了机会。

虽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讲的是秀才借助读书去了解世界。但是,知天下事,能不能做天下事呢?“事非经过不知难”,实际工作千差万别,不是照搬书本就能做好的,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有了文凭,但只是背书考试的文凭。由于没有与文凭相等的水平和能力,到单位工作后,就会干得十分劳累。而有了文凭后,对待遇等要求就很高,一旦就业后未能达到要求,马上心态变糟,进而不断跳槽,最后误人误己,白白浪费了精力和宝贵的青春。

二、对文凭的正确认识

一个人完整而全面的才能是“道”和“术”两个层面的结合,知识和技能属于“术”的层面,品行、志向属于“道”的层面。高考录取主要取决于分数,大学的教学指标基本上都指向知识技能。大部分老师都在知识技能、成绩上下功夫,学生也在拼命追赶成绩,从成绩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术”的基础、深度和广度。

心态、道德、品行、礼仪等由于没有完善的考核指标,“道”基本被搁置在一边。并且“道”的习得不仅要靠老师口头讲,还要靠老师行为的能量辐射和情感影响,以及学生在学知识过程中进行“道”方面的积累、感悟。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生命在影响一群人的生命,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自古以来,老师的第一宗旨就是“传道”。当前有少数为师者的师德、师风、行为等“道”的素质本身有待提高。而我们不少学生学到“道”的知识往往比“术”的知识少。这是不平衡的现象,在这种境况下得到的文凭仅是术的体现,而且不少学生学到“术”的知识技能也不过是名不副实。背书考试之后,课本一扔,真正用心去理解、去体验的并不多。所以,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时,文凭的水分就会被挤干,剩下一本干巴巴的毕业证书。

我们要知道,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文凭,还有水平;不仅是知道,还要做到;不仅是职称,还要称职;不仅是好看,还要好用。所以,只有文凭,没有能力、没有好心态,不下决心去实践、锻炼、体验,掌握真正的本领,最后只会为文凭所误。

我们公司每天都有大量的货物进出,原先有一批在仓储部工作的高中毕业生,他们都兢兢业业,工作干得很出色。在争取仓库主管岗位中互相竞赛,奋力拼搏,当了主管后贡献更加突出。随着业务不断拓展,物流量不断加大,为了适应业务发展需要,须引进知识结构更完善、水平更高的仓储管理人员。因此,我到一所本科院校招聘毕业生,千挑万挑,终于招聘了五名大学生。我告诉他们,他们会被安排到仓储部工作,并作为仓库主管培养。他们很高兴,信心百倍地来到公司工作。第一天表现积极,热情高涨;第二天积极性便下降,热情减半;第三天积极性全消失,表现冷淡;第四天无精打采,工作茫然;第五天辞职信送到了我的办公室,就说不干了。下面是我们的对话:

学生:“陈总,不好意思,我们要辞职了。”

我说:“为什么?”

学生:“主管也不好干!”

我说:“为什么主管也不好干呢?”

学生:“主管也那么辛苦,我们以为主管不用干活,说说管管就可以了。我们有大学文凭,为啥还要干活?看来我们当不了主管啦,所以要辞职!”

我说:“如果你们没有文凭,一定会去努力争做主管,当了主管也一定干得很好,没关系,不怪你们,这是‘文凭至上’害了你们。”

可以肯定地说,这批大学生就是为文凭而考大学,为文凭而读大学。在读书时对书本知识也不求甚解,这批大学生学习物流,却不重视仓储对物流的重要性。仓储是物流的源头,这个环节管不好,会造成货物的重大损失。“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自尝一尝。”刚从学校出来的小青年,不亲自实践一下,如何知道管理的细节?学物流不懂仓储,只想说说管管,单凭嘴巴说话,在熟练的老员工面前,谁会听你的?有这种思想的大学毕业生为数不少。

文凭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单纯的“为文凭而学”的观念会让人盲目抬高自己,变得眼高手低,轻视基层工作。如果你仅仅为了文凭而学,不端正自己的心态,那么就会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在这种状态下,即使获得文凭也不能说明你能力提高了。因此,这种仅仅为了文凭而学,混个学历的想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