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

吴前进的心思张援朝父子俩都明白。

一是机器少,活多的根本干不过来;二是张援朝父子俩都懂机器,一时有个解决不了的难题,也好帮着处理。

既然人家释放善意,那就要接着,张援朝出不去,张为民也没出去过,还是有人带着更安全。

现在已经三月份底了,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在机器都是全新的,只要简单保养就可以了。

吴前进说这活太脏太累,出去一趟最少需要四个人,两个开车的,两个跑腿的两人一组轮着来。

张援朝想了想,弟弟张建国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儿子开车,张建国跟着跑个腿,收个钱就是把好手。

就是还差两个轮换的,苗翠花想了想说: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让他两个舅舅去吧。

老三在拖拉机站干过,会开拖拉机,老四也爱摆弄机器。

他们也年轻,学东西很快,又都是自己人,肯定比别人操心多。”

张援朝当然愿意,都是得亲的,出门在外儿子就轻松多了。

苗翠花专门回了一次娘家,第二天两个弟弟就来了。

苗翠花在娘家是老大,下面还有四个弟弟。

老大老二都已经成家立业,分出去过了,老三老四还没有对象,在老院子里跟着老娘一起生活。

老三苗希圣是镇上拖拉机站的职工,这几年拖拉机站不景气,空闲时间都是帮别人开车挣钱的。

老四苗希平在家种地,爱好就是摆弄机器线路,没有学过却非常热衷此道。

家里的喇叭,线路就是他的最爱,拆了装,装好了又拆。

现在更好,到了姐姐家又迷上了拖拉机线路,整天围着研究。

张为民一下子就轻松了,猛然多了一个会开车的,两个打杂的,搞得他竟然都成了个多余的。

换机油,换齿轮油苗希圣和张建国就干了。

安装水箱架子,他老爸张援朝和苗希平鼓捣的比他还要仔细。

他的工作就是保养收割机。

都是全新的,他提着黄油枪轻轻压几下就注满黄油。

检查的过程中他就发现一个问题,机器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加重加厚的,给人的感觉就是生怕使用当中出问题,耽误了用户宝贵的时间。

他的这台收割机是魔都向明机械制造公司制造的,也是第一批专门为50式拖拉机配套的小麦收割机。

它吸取了国内最早的桂城牌收割机的全部优点,又改进了桂城牌收割机的全部缺点,一上市就全面取代了其它品牌的配套收割机,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向明牌收割机生产的大都是接袋式机器,也试生产了一批上粮仓式的机器。

不过由于价格高出了好几千块钱,投放市场的并不多。

张为民接手的这台收割机,第一任卖主是个有钱人,还是专门定制的这种自带粮仓的,当然这也是以后的发展方向。

张为民只是提了个想法,老爸张援朝和他小舅苗希平就给水箱架子上安装设计了四个大灯,顶部大灯两个是向下的角度,是为了晚上工作时的照明设计。

腰部两个大灯是平行设计的,是夜间行走时的照明灯,全部都是12伏的真空灯,锃光瓦亮。

唯一的毛病就是乘员不舒服,拖拉机只有两边的大轮胎挡泥板上能坐人,其他的地方都不可以坐人。

不过拖拉机挡泥板就是设计来给副手乘坐的,足够坚固,而且还有安全靠。

苗希圣笑着说,这是农用机械,是在农田里工作的机器,哪里能像汽车一样让人舒服的就像坐沙发,工作起来那灰尘迷的人都睁不开眼,五分钟不到,驾驶员就跟从煤窑里出来的人一样。

三舅苗希圣这样一说,倒是一下子提醒了张为民。

他记得几十年以后的收割机割台的侧方都设计了一个小风扇,它是随着机械工作一起转动的。

设计是反向抽风式风扇,外观很小,但作用却极其强大,几乎能把割台前方产生的灰尘全部抽走。

这对开车的驾驶员来说就太好了,既没有那么脏,还不会眯眼睛,更不会出现灰尘太大,导致驾驶员视线受阻而撞上坚硬物体的问题出现。

张为民只是提了个想法,老爸张援朝的眼睛都亮了。

他喜爱机械,儿子说的这些东西,他是一点就通,而且机械方面的制作,到了他的手里轻松的就像家常便饭。

一天的时间,张为民提出的想法,在他的手里就给做好了。

铁片制作的风扇叶片,还做了加固,周围还做了防护,即便是出了问题,既不会伤到自己,也不会危及别人。

还做了一套备用的,以防万一。

张援朝觉得儿子年纪小,在家里能操的心,都会帮着他做到尽善尽美。

张妈苗翠花也是一有时间就过来监工,恨不能陪着儿子一起出去受苦。

可怜天下父母心!

时间过得很快,忙忙碌碌中就进入了5月份,天是越来越热,小麦也是一天一个样子。

吴前进专门过来招呼了一声,说是后天早上走,到了临邑县再跟大部队汇合。

他说带头人是大王庄村的村长王金贵,提前一个月,王金贵就骑着摩托车到豫省那边联系活了。

王金贵对那边特别熟,车队有一百多台拖拉机,到了哪个乡镇都是最受欢迎的。

他今年还专程跑了一趟大江北岸的鄂省,那里比豫省还要早十多天,反正出门就是割小麦挣钱的,早动手半个月就早挣几千块钱。

出门的时间定了,张妈苗翠花就紧张了。

买了这么大个机械,既盼着早日出门挣钱,又担心儿子出门的安全。

再想想三个随行的人,两个舅舅,一个叔叔,都是儿子的至亲长辈,总算心下稍安。

编织袋装被褥,每人一件军大衣,张援朝这些年的存货都派上了用场。

夏天还需要棉大衣吗?

还真需要,那些年麦收时节,白天再热,晚上温度都低的厉害,十点钟以后不穿件大衣,就冻的要命。

苗翠花拿出了五百块钱,交给老三苗希圣,要他和张建国合理安排,出门在外四个人的吃喝拉撒,离了花钱寸步难行。

张建国说:

“用不了这么多,我们出去是干活挣钱的,又不是出去花钱的。”

张援朝说:

“拿着吧,好出门不如赖在家,用不上当然好,钱还在自己身上,又不是重得背不动,要是万一呢,兜里有钱出门不慌。”

苗翠花笑着说:

“别看为民长的比你们谁都高,总归还是个孩子,你们几个都是长辈,出门在外,都要帮他多操点心。”

张建国,苗希圣,苗希平点头答应。

张为民把老爸叫到一边,窃窃私语了一番,张援朝越听眼睛越亮,一把拧住他的耳朵,说道:

“好小子,真有你的,这回老子听你的安排。

除了上班时间,剩下的时间都做这个,图纸有,尺寸我都记着。

价格定的不高吧,对对对,听你的,你说的只要是正事,老子绝对不会掉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