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我要我们百事可乐
- 千禧巨星从唐人街开始
- 威士无忌
- 2129字
- 2024-11-29 14:25:24
小茉正在房间里温习功课,隔壁电视里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她过去一看,手中的书本差点掉落。
“天啊!真的是F4!”她情不自觉地站起来,盯着屏幕。那支百事可乐的广告正在播放,四个朝思暮想的身影出现在画面中。
当“我要我们百事可乐”的和声响起时,小茉感觉眼眶有些湿润。她想起了几个月前,和同学一起追剧、听歌的日子。
“我要我们百事可乐~”她不自觉跟着哼唱。这首新歌的旋律朗朗上口,还带着摇滚的热血感。
“姐妹们!快看!F4合体了!”她在PTT里发帖。
版面此时已然是炸开了锅:
“啊啊啊!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果然是李文森写的歌,太好听了!”
“好久不见,道明寺还是那么帅!”
“四个人站一起的画面太戳泪点了!”
“没想到还有售后,感谢百事可乐!”
百事可乐亚太区总部会议室里,高管们正在观看第二版的广告片。当四人合唱的副歌响起时,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市场反应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市场总监站起来鼓掌,“不是单纯的耍酷和帅气,更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摇滚元素的加入让整支广告极具冲击力。”
“自从新的代言广告播出后,”市场部主管指着数据,“我们在宝岛、港岛、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的市场份额涨幅超过20%;特别是年轻消费群,增幅超过30%。”
“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品牌经理指出,“这支广告在千禧一代群体中的反响非常好。他们可能不全是F4的拥趸,但还是被歌曲的能量打动了!”
创意总监补充道:“即使在听不懂华语的东南亚国家,这首广告曲也有很强的传播度和话题度。”
“最让人意外的是内地市场”,市场部主管继续说,“虽然《流星花园》未能上星,但通过地面频道以及盗版VCD传播,F4的影响力已经显现,我们的销量同比增长35%。”
创意总监补充:“关键是他们四个的形象太适合百事可乐了。年轻、活力、叛逆......完全契合我们的品牌调性。”
“可口可乐已经开始紧张了,”市场总监笑着说,“听说他们在赶制新的促销方案。”
“说实话,”创意总监感叹,“我做了十几年广告,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效果。他们似乎打开了一个新市场。”
“不只是新市场,”市场总监说,“是新的商业模式,偶像经济的威力,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
会议室里响起笑声。在漫长的可乐大战中,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
百事可乐亚太区总裁最后一锤定音:“找李文森写广告曲真是个绝妙的主意,我建议现在起,大中华区slogan就改成这句‘我要我们百事可乐’,同时立即启动明年广告续约,预算不设上限。谁赞成谁反对?”
与此同时,可口可乐亚太区总部也在开会。
市场部主管有气无力地汇报:“对手借助偶像效应,严重侵蚀我们的市场份额......建议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市场总监:“建议加大促销力度......必须重新评估亚太市场策略......”
创意总监:“需要找到能对标F4的代言人......我知道这很难。”
亚太区总裁则是高屋建瓴:“这不是广告效果,这是文化输出;千禧一代不是在买饮料,是在购买一种身份认同;F4正在改变亚洲年轻人的消费方式。”
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市场竞争。
F4掀起的不只是一股潮流,而是千禧一代文化的变革。
这支广告不只改变了饮料市场格局,更是重新定义了偶像经济。
“总算是回了点血。”狠狠爆了波金币的李文森重回校园。
教室里,爱德华助教正在讲解分镜理论:“记住,分镜头脚本是导演的第一个视觉蓝图。”
他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方框:“在数字技术普及前,这就是我们规划影片的方式。每个镜头的构图、角度、运动,都要在纸上画出来。”
李文森认真地记着笔记。爱德华助教坚持让学生用手绘:“这能培养你们对画面的感觉。”
课后的作业是为一个3分钟短片画出完整分镜。李文森趴在桌上,用铅笔一遍遍修改构图。
剪辑课更是挑战。
虽然从去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历史性地首次进行商业性数字放映,但萨拉助教还是先让学生学习传统的胶片剪辑。
“你们得知道电影剪辑的本质。”她拿出一卷35毫米胶片,“看到这些画面之间的接点了吗?这就是蒙太奇的物理基础。”
李文森突然想起来上次那部电影《误杀》里通过蒙太奇手法瞒天过海的主角。
学生们在浅黄色的灯光下,用放映机一帧帧检查胶片,用剪刀和胶带实现画面转场。这是个精细活,需要极强的耐心。
“糟糕,”李文森叹了口气,“又剪错了。”
萨拉助教走过来:“不要急,想象这是一首歌的节奏。画面之间的衔接,就像音符的连接。”
这个比喻让李文森眼前一亮。他开始把剪辑当作编曲,找寻画面间的韵律。
拍摄课程也很严格。
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使用16毫米摄影机。没有自动对焦,没有数字监看,一切都要靠经验和技术。
“测光表的读数要精确,”摄影课老师说,“过曝或欠曝的胶片,都是无法补救的。”
李文森和同学们扛着笨重的摄影机,在校园里反复练习构图和跟拍。他们还要学习光圈、快门、焦距等专业知识。
后期制作课则要求学生掌握声音记录和混音。在调音台前,他们要学会处理同期声、配音、音效和音乐,让它们完美融合。
“电影声音不只是听觉,”音响教授说,“它能创造空间感,强化情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晚上的剪辑室,李文森常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看着放映机投射的画面,听着音响播放的声音,他逐渐理解了电影语言的魅力。
“影像和声音的关系,”他在笔记本上记录,“就像歌词和旋律,要相互映衬,又各自精彩。”
随着学习逐渐深入,从构思到拍摄,从剪辑到混音,这些传统而严谨的训练,每个环节都在培养他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