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待
- 重回1994华南小山村
- 一朵斗拱
- 2173字
- 2025-01-31 00:22:48
只不过现在爷爷身体不太好,不方便上山走来走去,要不然的话就可以上山去多赚一点钱。
现在听到说孙子都弄了这么多,以后自己也可以享享福什么的,不用再为买菜什么的那么劳累了。
要是孙媳妇再生个真孙女真孙子,那就更好玩了。以前梁轩他们四个人都是爷爷带的,现在再带一下真孙女真孙子还没什么问题。
而且这些天野鸡生活得也很好的,徐线云在十九号那晚上把鸡笼里面的野鸡翅膀全部都剪了大半,这样它们就飞不起来了,这是前两天朋友跟他说的方法。
以前他也不知道爷爷养了小野鸡,后面某次打牌跟爷爷这么一说,爷爷便告诉他了。
徐线云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以后养殖网都不需要,直接把它们的毛剪得干干净净就行。
像大野鸡,它的羽毛漂亮也把它剪了,这下让它飞也飞不出去了,只不过它的爪子还是很厉害,所以还是暂时不拆掉养殖网好了,它们也习惯了。
另外几只散养的山羊现在也养得越来越好了,散养的山羊野心太大了,不像其他的那些蛮温顺的,但是圈养山羊肯定会跟散养的山羊发生冲突,养是能养活,单独为了圈养开辟一个空间,也划算不过来。
估计它们会在混乱和恐惧中死掉,倒不如直接把它们卖掉好了。
房子屋地挖好之后,需要拿一个木门,拿一些松柏树挂在上面,拿一块红布钉好,再拿几个红包装着两角钱进去,发给附近的小朋友,寓意吉利。
后面放两块鞭炮之后,便让那些师傅进场了,他们拿着斗车将大石头推了下去,随后又现场拌水泥砂浆,将屋地开始打好地基。
从七月二十号开始,他们家附近经常会听到“咚咚咚”砖刀拍着水泥砖的声音,另外也有一些师傅聊天的声音,他们说的话梁轩他们也听得清楚。
每天早上起来就是拿一些茶叶放到铝壶里面,给他烧开水后放凉,现在天气热,需要烧一些热茶来解渴解暑,每天都是烧两壶,在下午的时候又要重新烧,他们喝得都很快,每个人都是拿了大瓶子来装着。
要是每次上下工都喝一瓶,时间花费也太多了,而且师傅也不愿意这样做。
地基他们花了三四天便打好了,在七月二十八号这一天,梁轩拿着小喷壶倒一点点化肥水到小畦里面,稍微喷一点点,给石斛适应一下,这是之前做的花肥水,只有这么一点点了,全部撒上去,这将近三百盆的石斛也没分到多少,应该对它们刺激性没有很大。
这个大半个月来,之前放的陷阱,别说野鸡、山羊了,连麻雀都没有装到,徐线云听了之后还是有点不放心。
梁轩笑他,不放心也没用,别人装的陷阱就是这样的,经常会一个月都没有收获,但是有时候可能一天之中都会弄到两只野猪,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要是天天有野猪、山羊,那谁还打田种地呀,直接都在山上生活得了,哪还需要来山下农耕啊?
一晃便到了八月十五日,梁轩他们起房子有点慢,因为道路运输不是很好,那些材料有时候缺沙子,有时候水泥运过来有点麻烦,拖了那么久,终于在这一天架设楼顶的钢筋,需要铺两天,打楼是八月十七日。
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现在那些石斛已经在夏日的酷暑之中也能自然地生长了。
现在它们生长的温度也不过是二十六、二十七度左右,非常适合生长,别说是植物,对人来说也是相当的舒服。
他们每次从热浪滚滚的外面进入大棚,顿时感觉到凉爽。
上面的两层绿色的遮阳网,把里面的温度降得很低,而且里面的自动喷洒系统也经常喷水,石斛是需要经常喷水的,特别是夏天,每天都要洒三至四次,水越多越好,石斛的需水量特别多,它的蒸发性也很大。
有了遮阳网还有水温以及胶布的隔热之后,石斛的生长跟三四月到五月的生长旺季一样,都是长得极好的,它们已经慢慢冒了新芽,现在的石斛根慢慢驻扎下来了。
梁天花看到自己的三十株石斛都长得很好的,而且在里面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杂草,因为买的椰糠土都是消毒好的,而且堂哥放的那些石头以及松树皮都是消过毒的,不会有什么病菌。
就算有杂草也是很少的,照顾起来相当省心。
梁天花看到堂哥把这个大棚搞得这么好,也怪不好意思的,现在花盆以及其他的成本都是堂哥来垫付,她想着等堂哥把石斛的茎干剪下来,然后用他家的烤箱烘干去卖钱,那时候自己也跟他一起去把它卖掉。
自己三十株石斛怎么说也有一点点钱,别的先不说,先把自己用的那个大棚使用费先付上去,不然每次来他家都有点不好意思,虽然堂哥堂嫂都不太介意。
大棚这边需要照顾的地方不多,而且肥料已经提前提供好了。
剩下的就是把石斛的茎杆剪下来,又或者是把它的那些枯掉的茎杆需要及时剪下来扔掉,枯掉的那些就不能把它卖钱了,另外把它的那些枯叶子也可以把它提前剪掉,减小蒸发的水分。
石斛叶子是没什么用的,特别是在根部的那一部分可以把它剪掉,自然生长条件下很多石斛,基部的叶子比较多,其他的叶子很多都会掉完的,特别是有其他植物竞争的条件下,石斛的叶子是非常残缺的,这也是为它保留养分。
要不然被其他的植物都吸光营养了,石斛的身子比较脆。
八月十六日,徐线云站在后院,看着师傅在敲击着砖刀来砌房子,现在房子的钢筋绑扎已经完成了,明天就可以打楼了,到时候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
一是打楼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请客吃饭的问题,通常来说打楼只会请本村的人,其他的亲戚就不来了,他们一般是会吃新屋酒,也就是乔迁酒。
全村人来吃酒席,就他们几家人这样忙活不过来,每个人都会过来互帮互助的。
有些提供碗筷,有的提供台桌,有的提供煤气等等,要全村合力才能把一场酒席办得下去,要不然就靠十几二十个人是办不下去的,单单是洗碗筷,这些人手就不够。
这会还没有到一次性杯子那么奢侈的地步,都是用瓷碗瓷碟,洗碗筷量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