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追求事业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07年6月,我拿着一张大学毕业证回到了在惠州实习的台资企业,我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完全不是来实习时那种对大学毕业后可以真正独立生活的热切期盼。

职业梦想是什么?它是推动我们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在职业迷茫时的导航灯塔,让我们在工作上甘愿付出不计回报,让我们苦心孤诣锻炼技能。

就这样,日子在上班—食堂—下班—宿舍的循环中流逝,不知不觉到了2008年6月。当时的我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爱奇艺、抖音和微信,就连跟闺蜜“煲个电话粥”都要用宿舍的201电话按20多个键才能愉快地聊一会儿。

彼时,非常幸运地,我以本厂自创办以来罕见的火箭速度,由新员工晋升为助理工程师(课长级),此过程用时仅一年。我负责的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培训、招聘、考勤、奖惩、劳动关系等工作,手下管理着三四名员工。

其中招聘是我很喜欢的工作,因为我们每年的三月、四月和十月、十一月都会到全国各大专科院校招普工。本科院校我们很少去,毕竟本科生一般不愿意到工厂流水线当普工,而且国际销售和研发部门每年需校招的相对高端和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也不多。中专院校也较少去,因为中专院校的学生年龄太小,离职率较高。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同学们踏实肯干,试用期后工作一年之久的可以达到60%。

当时我自己还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代表公司给各院校的招生就业处打电话沟通校招细节。当时拒绝我们的学校很少,95%以上的学校都会给我们安排专场招聘会,且学生到场率都相当高。可是再高的到场率和留存率还是会有很多人离职。

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个跟我同龄刚办理完离职手续的员工:离职后是不是回老家?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了我好一会儿,说如果我老家像惠州这么发达,工资这么高,我也许会回去。

他是一个接受过中专教育的典型流水线农民工。他告诉我:每个月刚发完工资一周就会全花光,为了避免剩下的日子挨饿,每月发了工资就会把一个月的饭菜钱充到食堂的饭卡里,剩下的钱几乎都用在网吧了。至于养老,他说他每月都交了社会保险,国家会给他养老的。

专栏1-2

打工诗人郑小琼的命运赞歌

郑小琼1980年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农民家庭,2001年中专毕业后,在家乡的乡村医院工作半年后只身到东莞的一个家具厂打工。第一个月只领到了284元工资,由于工资微薄,她先后辗转于中山、深圳等地,后进入东莞的一家五金厂打工。和大多数工厂一样,这家五金厂人员的流动性极高,所以工人都以工号互称,她被工友们叫了一年的“245”。

在广东打工期间,郑小琼几乎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段时间下来,郑小琼下班后根本不与人联系,直接将自己封闭起来,趴在工人集体宿舍的铁架床上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

诗歌是她主要的文学创作形式。郑小琼没有把诗歌创作单纯地当成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也会向一些报刊投稿。当郑小琼的作品发表在《打工诗人》后,许多读者都折服于她的才华,粉丝纷至沓来。

2007年,郑小琼获得了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由于她的作品不只是浅层次地诉说打工生活,完全超越了“打工文学”的局限性,东莞作协邀请她驻会创作。但是,郑小琼以不能离开打工现场为由拒绝了这个邀请。

2018年,郑小琼获得了女性诗歌奖——优秀青年女诗人奖;2020年,获得了第九届紫蓬诗歌节“银紫蓬诗歌奖”;2021年,获得了陈子昂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目前,郑小琼已经出版了多部诗集,获得了多项文学奖励,并参加了柏林诗歌节、鹿特丹国际诗歌节、法国“诗歌之春”等,其作品多次被国内外艺术家以音乐、戏剧等形式搬上艺术舞台。

在广东打工期间,郑小琼创作了大量的以打工生活为背景的诗歌,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电子厂》便是其中一首。

在电子厂

郑小琼

(1)

在桥沥(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交叉处,

盆景中的常绿植物,大雨积水洼地)

黝黑的园艺工人尘土似的生活

高速巴士,货车,它们驮着时代快速

转动,黑色的沥青道,白色斑马线

冬青低矮似流水线工人,低头忧郁地

走过,暴雨冲刷着生活的尘埃与不幸

他们谈论着数年未涨的工资,他们谈论

跳槽,双休日,加班费,她们谈论着

欲望,喜悦,悲伤,但他们决不会

像我一样,沉浸在莫名的自卑

谈论着人生的虚无,细小而无用的忧郁

(2)

被剪裁的草木,整齐地站在电子厂间

白色工衣裹着她们的青春,姓名,美貌

被流水剪裁过的动作,神态,眼神

这是她们留给我的形象,在白炽灯的

阴影间忍受年轻的冲撞,螺丝,塑胶片

金属片是她们的配音演员,为整齐的动作

注上现实的词句,肉体无法宽恕欲望

藏在杂乱的零件间,这细小的元件

被赋予了庞大的意义,经济,资本

品牌,订单,危机,还得加上争吵的

爱情,可以肯定在电子厂,时代在变小

无限的小……小成一块合格的二极管

(3)

钻孔机在铁上钻着未来,美梦从细小的

孔间投影,红色的极管,绿色的线路

金黄色的磁头间,它们的小,微小

我们在每一件小事或者庸常中活着

啊,活着,小人物,弱小者,我们

活着的,不远处来来往往的人群

他们活在我的诗句,纸间,他们

庞大却孱弱,这些句子中细小的声音

这颗颗脆弱的心,无法触及庞大的事物

啊,对于这些在无声中活着的人

我们保持着古老的悲悯,却无法改变

时代对他们无声的冷漠与嘲讽

从她的诗歌里既能读出来自社会底层的艰辛、灰暗与疼痛,更能读出她不甘命运、渴望改变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郑小琼的诗一直在追求外在形式与内心情绪、批判与歌颂、时代的剖析与精神放逐之间的多层次平衡。

(笔者根据多方资料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

①许泽平.80后诗歌研究[D].广西:南宁师范大学,2012.

②亓雪莹,邬小福.郑小琼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以长诗《变异的村庄》为例[J].北方文学,2018(24):17-19.

我来深圳多年后偶然间看到了这首诗,脑海中一下子就涌现出了当时惠阳电子厂里的众生相,也再次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厂里的单调工作而被磨去追求职业梦想的冲劲。当时的我已经明确认识到必须要换一条职业道路了,然而,从哪里突破呢?

不行,必须要突破!

但是,突破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