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秦以降,汉风唐韵,织就了三州繁花似锦的盛景,八水环绕古城,潺潺流淌,真乃一方名胜之地。
时逢大唐盛世,太宗皇帝李世民登基,年号贞观,已稳坐龙椅十三载。岁在己巳,天下承平,四海升平,八方来朝,万邦来贺。
一日,太宗端坐金銮殿,文武百官列队朝拜,气氛庄严而肃穆。
丞相魏征适时挺身而出,语态恳切:“陛下,近期天火肆虐,致使黎民百姓家园破碎,流离失所。臣心忧那些不幸罹难于故土的魂魄,恐其难以安息,故此斗胆提议,恳请陛下恩准,延请高僧大德,举办一场法会,以超度亡魂,令其得以解脱。”
太宗皇帝闻此,面上露出一抹欣慰之色,笑道:“爱卿有此慈悲之心,实乃社稷之福。那么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魏征微微颔首,胸有成竹:“陛下,臣在东华寺中结识了一位佛法修为深厚的高僧。”
太宗皇帝好奇更甚:“哦?此人何方神圣,竟能得爱卿青睐有加?”
魏征缓缓道来:“此人姓陈,名玄奘,因在家中排行第三,故又称三藏法师。”
太宗皇帝闻言,兴趣盎然:“既是如此,何不速速请来,让朕亲眼一见?”
魏征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从容不迫:“陛下,三藏法师此刻正在殿外恭候圣命。”
太宗皇帝望向魏征,目光中带着几分戏谑与赞赏:“魏征啊魏征,你可是早已洞察朕的心意?如此自信满满,料定朕会应允?”
魏征谦逊一笑:“臣,不敢妄自揣测圣意。”
太宗皇帝朗声大笑:“既然人在殿外,那就即刻宣他进来,朕倒要看看,你所举荐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宣,三藏法师觐见!”随着一声令下,殿门缓缓开启,只见一位人影缓缓走了进来众臣纷纷朝着殿外看去,只见一位身披袈裟的僧人缓缓步入殿中。他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步履间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便是魏征所举荐的三藏法师玄奘。
太宗皇帝打量着玄奘,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开口问道:“你便是三藏法师玄奘?”
玄奘双手合十,微微低头:“贫僧正是。”
太宗皇帝点了点头:“朕听闻你佛法修为深厚,特召你前来,希望你能为朕解答一些疑惑。”
玄奘颔首道:“陛下请讲,贫僧定当知无不言。”
太宗皇帝沉吟片刻,忽然问道:“朕想知道,这世间真的有鬼神之说吗?”
玄奘微微一愣,随即回答道:“陛下,佛法讲究因果报应,世间万物皆有灵性。鬼神之说,虽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
太宗皇帝闻言,若有所思。他挥了挥手:“罢了,今日召你前来,主要是为了超度亡魂。你便着手准备法会事宜吧。”
玄奘应了一声:“是。”随即转身退出大殿。
看着玄奘离去的背影,太宗皇帝陷入了沉思。
太宗皇帝随后开口看向众臣道:“各位爱卿看此人如何啊?”
长孙无忌此时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此人尚可,臣观他脚步沉稳,即使面见龙颜仍然能波澜不惊,足矣担任法会一事。”
太宗皇帝闻言点了点头道:“朕,也觉得此人可当高僧,法会办完后朕要亲自和他聊聊。”
五日之后,天际渐渐染上了一抹淡金,仿佛预示着某种神圣时刻的临近。水路大会的筹备工作,在这连绵不绝的忙碌与期待中,终于迎来了它的尾声。三藏法师,这位名震四海的高僧,此刻正独自伫立于那片即将圆满的会场之中。他的目光穿越过错落有致的水上莲台,拂过精心布置的经幡与佛塔。
心中涌动的情感复杂难言——既有对即将召开的超度大会的深切期盼,又夹杂着首次担纲主持如此盛会的紧张与不安。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为这位即将引领万民走向精神解脱的引路人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辉。
恰在此时,一阵沉稳而熟悉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自背后缓缓响起:“玄奘,大会的筹备进展如何了?”这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爱,正是东华寺的主持方丈慧绝大师。三藏法师闻声,连忙转身,双手合十,眼中闪烁着尊敬与感激的光芒,恭敬地行礼道:“慧绝方丈,水路大会的筹备工作已近完美,明日便可如期举行超度大会,愿佛法之光普照众生。”
慧绝方丈闻言,微微颔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无尽的期许与信任:“三藏,明日便是大会之日,你定要借此良机,广传佛法,解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世人皆能沐浴在佛光的温暖之下。”言罢,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界限,看向了一个更加遥远而光明的未来。
三藏法师听后,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与决心,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声音坚定而有力:“弟子定当铭记方丈教诲,不负所托,让这次大会成为普渡众生的转折点。”
慧绝方丈满意地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微笑,随后便转身,步履轻盈地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留下一串悠长的梵音,在空气中回荡。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如同细丝般温柔地穿透云层,轻轻洒在三藏法师那坚毅而慈悲的面庞上时,水路大会已然准备妥当,万事俱备,只待东风。长安城中的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几乎倾巢而出,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期待与虔诚,纷纷涌向这场盛大的法会。就连太宗皇帝也亲自驾临,以示对佛法的尊重与推崇,整个长安城沉浸在一片祥和而又庄重的氛围中。
只见三藏法师身披一袭华丽而庄重的袈裟,那袈裟上绣着繁复的莲花图案,每一朵都仿佛在诉说着佛法的奥秘与智慧。他双手合十,神情肃穆而庄严,宛如一尊行走在世间的活佛。他的身后,簇拥着一群同样身着袈裟的弟子,他们或年轻或年迈,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佛法的坚定信仰与无尽追求。而三藏法师的身前,则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的金身,那尊佛像金光闪闪,慈悲庄严,仿佛随时准备倾听世间的一切苦难与祈求。
随着三藏法师轻轻翻开超脱真经,一场庄严而神圣的超度大会缓缓拉开序幕。他低沉而富有韵律的诵经声,如同天籁之音,穿越时空的界限,直达人心最深处的柔软之地。那一刻,整个会场仿佛被一层神秘而神圣的光芒所笼罩,每一个人都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祥和之中。
盛大的法会从晨曦初破晓的温柔光线中缓缓拉开序幕,直至夜幕如墨,星辰点点,整整五日五夜,未曾停歇,只为圆满诵完《地藏超脱真经》这一卷无上的佛门经典。随着日头逐日西沉,天边最后一抹余晖也似乎在默默见证着这场法会的庄严与神圣,法会的尾声,在不经意间,悄然临近了它的终结。
至那决定性的第五日,正午三刻,阳光正烈,却似乎也被这庄严的氛围所感染,变得柔和而庄重。三藏法师,这位以虔诚之心修行的僧人,终于以他那洪亮而充满穿透力的声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完成了这部浩瀚如海、深奥难解的经文诵读。此刻的他,汗水浸湿了衣襟,额上汗珠滚落,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仿佛是与古老智慧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就在这时,慧绝方丈,这位德高望重、智慧超群的寺院领袖,踏着轻盈的步伐缓缓上前,他的声音温和而深邃,如同春日细雨般滋润人心:“三藏,此番诵经,你可有何心得领悟?”言语间,既有期待,又含关怀。
三藏法师闻言,谦逊地低下头,双手合十,声音中带着几分自责与敬畏:“慧绝方丈,弟子资质平庸,虽全身心投入,却仍未能窥得真经之万一深意,实乃惭愧。”
慧绝方丈听后,非但没有丝毫责备,反而放声大笑,笑声爽朗如风,吹散了周遭的沉闷:“三藏啊,你的悟性已远超常人,只是你所领悟的,尚局限于小乘佛法的范畴。在那遥远不可及的西天极乐世界,藏着更为博大精深的大乘真经,一旦悟透,便能以一己之力,一日之内普渡天下苍生,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言罢,慧绝方丈身形微动,竟如同被无形之力托举,腾空而起,化作观世音菩萨那庄严慈悲的法相,金光闪闪,圣洁无比。她的目光温柔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一切苦难与希望,对三藏法师缓缓开口:“三藏,你可愿踏上那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西行之路,求取真经,以解救这世间无尽的疾苦?”
三藏法师闻言,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激荡与决心,他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额头紧贴冰冷的地面,虔诚无比地拜道:“弟子三藏,拜见观世音菩萨!愿遵从菩萨指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不仅三藏法师,在场的每一位信徒,无论僧侣还是百姓,都被这神圣的一幕深深震撼,纷纷跪拜,表达对菩萨的崇敬与感激。唯有太宗皇帝李世民,因帝王之尊,身份所限,无法下跪,但他的眼神中同样充满了敬畏与期盼。然而,观世音菩萨并未因此有丝毫介怀,她的目光依旧柔和而温暖,再次落在三藏法师身上:“三藏,你可愿意,背负起这份沉重的使命,西行万里,求得真经,以解救世间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三藏法师抬起头,目光坚定如铁,声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弟子三藏,愿意西行,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定要取得真经,不负菩萨厚望!”
观世音菩萨见状,面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与光明:“西行之路,虽险阻重重,但亦是你修行路上的必经之路。今日,我赐你法宝三件:这锦襕袈裟,穿上它,可保你免受世间万毒侵扰,护你周全;这九锡禅杖,握于手中,妖魔鬼怪自会心生敬畏,退避三舍。
此外,你西行途中,将有三位弟子相伴左右,他们各具神通,将助你度过重重难关。至于最后一件法宝,名为紧箍咒,若你那三位弟子心生邪念,你可将此咒戴于他们头上,以正其行为,确保西行之路顺利进行。今日,我便将此咒咒语传授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