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C1.芝加哥市长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四日早晨六点半,雷蒙德·科伦布斯被电话铃声惊醒,挣扎着伸出右手,抓起床头柜上的智能手机,接通电话。

电话理所当然是他的哥哥文森特·“文斯”·科伦布斯打来的。

“喂?”

“你他妈在搞毛,雷?我他妈给你打了不下十个电话!”

雷蒙德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靠在床头,做了一次深呼吸后回答道:“我在睡觉,刚听见,出什么事了?”

“睡觉?你他妈在逗我吗?我他妈五点就起床给别人收拾烂摊子了,你他妈快七点了还他妈在睡觉?你他妈在开玩笑嘛?”

雷蒙德听到电话那头传来很多以“F”为开头的词汇,知道此时此刻大哥文森特的心情很差很差,所以也没有多做解释,因为就算解释了,他也未必听得进去。

“文斯,我能听见你说什么,你不用喊这么大声……”

“好吧,我他妈不在乎你有没有睡够,穿衣服滚出来,我们有麻烦了。”

——是啊,又有麻烦了。

毕竟这里是芝加哥。

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几大城市之一。

这意味着每天都会有新的麻烦冒出来,而且从来不会停止。

但是话又说回来,有麻烦就意味着有钱赚。

兄弟二人子承父业,是芝加哥城里有名的“清道夫”,又或者是掮客,至少一开始他们是这样看待自己的。

可是这一行一旦做大,一旦认识足够多的人,攒下足够多的名望,他们就不只是清道夫了,无论是政客还是警察,亦或是黑帮分子、街头混混,当他们知道出了问题找谁解决最靠谱,所有人都会蜂拥而至。

久而久之,道上的人尊称科伦布斯兄弟为“市长”。

虚假的市长四年一换,而真正的市长铁打永存。

雷蒙德穿越过来已经有两个月之久了,前世的他是一名华人,在巴尔的摩当一名小巡警,在一次巡逻过程中截停了一辆黑鬼开的车,理由是超速,本想按规矩开张罚单,结果那黑鬼对着他崩崩就是两枪。

虽然他的巡逻搭档立刻对着黑鬼清空了弹匣,喜提行政休假,可是对他来说已经是回天乏术。

一醒来人就已经在芝加哥了。

虽然心里想着“也不挑个好地方穿越”,但是亚洲人极强的适应能力让他很快就接受了现状,再者说,现在的他可不是小小的巡警了,他可是被人尊称“市长”,他很满意这种变化。

“Okay,我要去哪儿找你?”

“不用来找我,现在马上去肯伍德埃利斯大道,警方在私人住宅里发现了三具尸体,沃尔特一直在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但我现在抽不开身,你去看看。”

如果要问芝加哥什么最多?

——子弹、毒品、尸体。

排名不分先后。

说到底,这里和巴尔的摩没有多大的区别。

所以雷蒙德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

“好吧,我去看看。”

“嘿,给你提个醒,死者里有一个七岁的孩子。”

“Uh…Fuck…”一听有一个七岁的小孩儿不幸遇难,雷蒙德叹了口气,“见鬼。”

——至少他现在知道萨瑟兰警长为什么要找他们去了。

根据前身的记忆,芝加哥的灰色世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不要把祸事牵扯在孩子身上,因为小孩子是所有人的希望。

——为什么那些炼童癖会在监狱里被其他犯人折磨的生不如死?

就是这个道理。

“是啊……完事儿给我打电话,就这样。”

交代完具体的事项,文森特挂断了电话,雷蒙德将手机拍在柔软的被子上,无精打采地揉了揉头顶的乱发,然后用意志驱使着自己从温暖的被窝里抽身出来,走进洗手间洗漱。

等雷蒙德从高级公寓的地下停车场开着他那新款道奇 Charger SXT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换上了一身体面的西装,头顶的乱发也梳理妥当。

——他现在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年轻帅气的,常年混迹于名流晚会的上层精英。

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个道理即便在芝加哥也适用。只有外在形象好了,别人才能高看你一眼,所以印象分真的很重要。

当然这个外在形象也包括肤色。

如果他还是之前那个巴尔的摩华人巡警,谁也不会打心底看得起他,哪怕他穿着警察制服,腰间配着手枪。

雷蒙德要去的肯伍德街区是芝加哥有名的富人街区,该街区位于芝加哥南区,东临密歇根湖,西接华盛顿公园,是一个安静祥和又十分具有文化气息的地域,因为芝加哥大学就坐落在那附近。

除此之外,这里还是非裔美国人的聚集地之一,近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是黑人,所以这里也是官方标定的黑人区。

——可惜,要是死的是黑鬼就好了。

雷蒙德心想。

别扯什么道德问题,要是你上辈子被黑鬼崩崩两枪干死了,你也会对此类人恨之入骨。

有了上辈子的经验教训,雷蒙德总结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你越老实,别人越会觉得你不行,越会欺负你,现在有了这身长相不错的白皮,不做混蛋可惜了。

雷蒙德开车穿过惬意的绿荫小路,终于赶到了案发现场。

事发地点是芝加哥市南埃利斯大道4425号,警方早已赶到现场,在周边区域拉起了警戒线,警灯闪烁,身穿制服、荷枪实弹的警察们正在现场附近走来走去,街区附近的民众正隔着自家院落的栅栏向这边张望,不少本地电视台的记者蹲守在警戒线之外,一切的一切都如此熟悉——这幅场景雷蒙德看都看腻了。

雷蒙德将车停在路边,径直走到警戒线旁边,负责守卫警戒线的年轻巡警拦住了他,毕竟他不是警察,无权进入案发现场。

恰好此时,身上套着印有“CPD”字样防弹背心的沃尔特·萨瑟兰警长从案发的私人住宅里走了出来,眼尖的他一眼就瞅见被巡警拦在警戒线外的雷蒙德,于是站在门廊前的台阶上招了招手,喊道:“嘿!你!放他进来!”

巡警闻言乖乖地抬起警戒线,将明显不是警方内部人员的雷蒙德给放进了案发现场。

雷蒙德快步走过前院,登上台阶,来到萨瑟兰警长的面前,他今天看上去比昨天又老了一些,但是依旧给人一种刚毅的感觉,斑白的头发短而整齐,胡茬修剪的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杂乱,也给人一种此人的行事作风会很强硬的直观感受。

光是看他的面部线条就能知道他必定是个硬汉。

事实也是如此,沃尔特·萨瑟兰警长已经为芝加哥这座罪恶之城服务了将近二十大几年的时间,可以说他这辈子有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走在抓捕罪犯、给这座城市带来和平的路上。他在反黑组呆过、在凶案组呆过、也在缉毒组呆过,屡屡破获大案。

由于能力过硬,芝加哥市警在市中心的第一分局里划出来了一个特别区域,成立了重案组,而萨瑟兰警长就是该组的头儿,只要他想,他几乎有权过问发生在芝加哥市内的一切案件,而萨瑟兰警长也没有辜负上面的期望,他所领导的重案组常年是芝加哥市警各部门中破案率最高的。

同样作为“芝加哥秩序”的维护者,雷蒙德当然也要和这样一位警界传奇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助力——和这样的警察保持良好关系总是没错。

“有多糟?”雷蒙德开口问道。

“一家人没有活口。”面色阴沉的萨瑟兰警长回答,“跟我来。”

雷蒙德跟着警长走进独栋宅邸,在客厅看到了两具尸体:其中一具白人男性尸体被双手反绑在椅子上,膝盖、侧额都有弹孔,椅子周边淋满了血迹,另一具白人女性尸体趴在沙发旁边的地毯上,后脑、后背上亦有弹孔,地毯上也沾满了血迹。

雷蒙德猜测这两位应该就是这家的男女主人。

观察完尸体的雷蒙德站起身来:“很明显的行刑式射击,男人还被拷问过,枪手和这家人有私仇吗?”

“还不清楚。”萨瑟兰警长带着雷蒙德走进二楼主卧,发现主卧的房间被人翻了个底朝天,衣物、杂志什么的散落一地,衣柜里面的保险柜也被人打开,里面空空如也,估计是被枪手给卷走了。

“——看上去像是抢劫,劫匪手段真狠。”

“没错。”萨瑟兰警长又带着雷蒙德走出主卧,来到了二楼走廊尽头的儿童房。

虽然雷蒙德在进门的时候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他看到儿童房里的惨状时,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尸体并没有在床上,而是蜷缩在衣柜里,衣柜的柜门上满是弹孔,蜷缩在里面的小女孩儿也被打成了马蜂窝,鲜血溅得满衣柜都是,地上也到处都是空弹壳。

“Jesus…”雷蒙德低下头,将视线从可怜的小女孩儿身上移开。

即便是他,也不忍心看到这样令人心碎的一幕。

床头柜的相框里还有小女孩儿的照片,她的长相很可爱,一看就知道是个美人坯子,只可惜她没机会长大了。

“我们估计,不速之客不止一个人,当他们来的时候,她听到了声音,于是躲进衣柜,之后楼下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许是他的父母不肯告诉劫匪保险柜的密码,劫匪恼羞成怒,所以……”萨瑟兰警长正在尽力克制着满腔怒火,这使得他的声音都有些许颤抖,“很明显劫匪在拿她泄愤。”

萨瑟兰警长的推论和雷蒙德心中的猜测相差不大。

“只有禽兽才会干这种事,雷。”萨瑟兰并没有移开视线,他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女孩儿的尸体,就像是要把这一幕惨状印在脑海中似的,“不用我说,你也应该知道这帮烂人坏了规矩,你得帮我找到他们,让他们付出代价——我能指望你吗?”

这个小女孩儿才他妈七岁,这可是个原则性问题,所以雷蒙德没有理由拒绝警长的要求,于是点了点头:“当然可以!我会打几个电话,看看有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雷蒙德知道规矩:当被道上的人捧上“市长宝座”,有些原本他不会插手的事情现在也不得不去做了,毕竟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不,与其说是责任,不如说是“义务”。

道德义务自然是一方面。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

就比如说眼下这种情况,一个七岁小女孩儿惨死家中,警方不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凶犯必须绳之于法,这个时候雷蒙德不能当没看见,作为“地下市长”的他也要伸出援手,表达自己与“犯罪不共戴天”的态度,以此换取警方平时对他们的种种“违法行为”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只有在官方默许的情况下,他们才能继续靠灰色手段赚钱,否则,就算他们能耐再大,如果被官方取缔、被暴力机关盯上,那就只能等着重开了。

被捧为“市长”的他们现在已经是枪头鸟了,不想被打就得加倍努力,让各方都能尝到甜头。

说完,雷蒙德又向警长伸出手:“警长,别担心,和往常一样,我们会找到他们的。”

萨瑟兰警长虽然表面看上去异常冷静,但是可想而知他的内心深处有多愤怒,光是听他的声音就能听出来,他恨不得将这些残忍的匪徒千刀万剐。

——警长比任何人都热爱这座城市,这也是他能一头扎进警局干这么多年的原因。

“但愿如此。”

他说道。

(汤姆·哈迪恐怕是最符合雷蒙德形象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