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纯属瞎扯,如有疑问不用在意。
我写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秘方”——女娲娘娘塑人时留下来的“用法用量说明书”。
年轻人都玩过游戏,人物创建之初的捏脸、选属性想必都不陌生。
武侠剧中也经常看到很多“天才”都是幼年时期就有“大师”点化。所有武侠片中基本都是一个白发白须的长者,摸着胡须老神在在的说上一句:此子天资聪颖,根骨奇佳,今后必成大器。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想呸上一句:你怕不是眼睛里面装了CT机还是扫描仪?!好歹人家仙侠剧里还要拿个什么仙石才能检测灵力。这不是纯纯瞎扯淡。
不用说,我们每个人都曾幻想过自己是剧中“主角”,有一天能够成功逆袭拯救世界。奈何我们这平庸的不能再平庸的“天资”掀不起一点波澜。人家是“聪颖”,我们是“愚钝”;人家是“根骨奇佳”,我们是“平平无奇”。就连卖惨都没资本,就是这样的“基础版人生”,上不上,下不下,鸡肋的人生、平庸的才能,让人死心得很彻底。
这个时候,如果我说,我能把小说里的“仙石检测灵力”情节照进现实,你说我是不是能直接逆风翻盘,成就一番“宏图霸业”!走向人生巅峰,光宗耀祖,逆天改命!啊,光是想想就爽爆了!
好吧,我承认我是在吹牛皮。
但接下来我要说的故事,你们就真的只能当个故事去听了。
我和我哥是一母同胎双生子。从娘胎一直到如今三十多年里一直生在一起长在一起。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哥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他要放什么屁。用旁人的话来描述就是:你跟你哥怕不都是在用脑电波交流吧。相同的基因、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的生辰八字,但是算命先生总会说你们两人是同时不同命。我不理解,每次追问,得到的总是一句:虽然八字相同,但你们男女不同,命数就不一样。再多问就只剩那句经典语录:天机不可泄露。
我不死心,一直到处寻找答案。
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人士,就在国家发布新闻表示有方法可以捕捉到幽灵粒子——“中微子”的时候,我觉得我仿佛找到了新的方向:“玄学”是不是终于也能被“科学”给“破译”了呢。
而我的“觉醒”正是从“重新认识自己”开始。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老师,自己创办过一所幼儿园,在教育工作的学习和进修中,算是持续不断的接受着最正统的教育的洗礼。在我的信仰里,一直坚定的认为: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成功!我的认知里,自始至终坚信我现在跟小时候完全不一样的性格表现,都是我自己后天的学习和努力的结果。
直到看到我的识别报告——科学的手段检测你的先天性格中的不易改变的气质部分,通俗的说就是我们的“本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指后天环境和你个人的努力,只能提升你的各项技能以及为人处世技巧,改变你的性格外在表现形式,而你“本性”中内核部分就像我们的指纹、虹膜一样独一无二、终生不易变。
我和我哥的两本报告一相对比,算命先生的那句:同时不同命终于有了具象化的解释了。
简单聊个小故事吧。
我哥,从小就“早慧”,展现出很多令人称赞的优秀品质与表现。比如,不到八个月就能走路;一岁就会说话;两岁骑自行车可以带着妹妹(也就是我)来回三公里;爱学习,爱提问,尤其是举一反三的能力非凡。
两相一对比,我这个妹妹简直就被秒成个渣: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说话晚还磕磕巴巴;每天只是提溜着个大脑袋闷头到处乱撞,学什么都是一脸傻气的看着你,永远就是一句“没听懂”;正事是一样不会,一个女孩子打架惹事那是样样精通。最可恨的还是哭鼻子,打赢打输、有事没事就是哭,随时随地能听见我哇哇大哭的声音。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假如我要是穿越回去遇到我自己小时候,那是直接打死,毫不手软的那种。真是又蠢又呆又讨嫌,熊孩子一词都不足以形容我小时候的恶劣。
就是这样的两个孩子,非常显而易见:哥哥肯定是被家里给予厚望的那一个,妹妹就是平安长大就算是积了大德了。
后面的故事就不用讲了,正如所有剧情的推进一样。哥哥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待一直压抑自己的天性,认真努力,奈何自己总是达不到别人的预期。最后只能自暴自弃,直接躺平。妹妹呢,反正就是我行我素,整体是没心没肺乐呵呵,正常的结婚生崽。
如果只到这里,那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得不能再普通的故事了。
按照正常逻辑,这个时候应该有反转了。
可惜,非常抱歉,要让你们失望了。完全没有任何反转。因为我要写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在大多数人的心里,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聪明的孩子往往都是有大出息的,是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好好培养”的。而像我这种从小就憨得一匹的孩子,那就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但是如果我告诉你一个真相,一个可以为自己平反的真相。会不会有更多像我一样从小“天资”不出众,被各种嫌弃,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能够真正站起来说一句:
我们真的是被低估了的“天才”好吗?!
我非常喜欢识别报告上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是如果你以爬树的本领,来评价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笨蛋。”
报告中显示我的先天主性格类型是“整合兼模仿”,在18岁之前我的主要性格占比是这样的比例:认知0%;模仿50%;逆思0%;开发0%;整合50%;完美0%。
什么意思?简单来说明一下,“认知”这个部分,我的占比是0。看这圆滚滚、可可爱爱的“0”,就知道我小时候的脑袋瓜子就跟树袋熊一样的平滑,沟回少了。通俗的讲就是:我没有自己的“认知”,所以我没有办法、也根本不会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天生就没有的东西你让我咋办?就像一辆汽车出厂就没有轮子,你让我使劲踩油门,加油往前跑,我就是把油门踩穿了也动不了一点呀。
而我的模仿占比50%。也就是说,我只能先看到别人怎么做,我才能去模仿。模仿和认知不同,认知是自己从内部去理解,去学习。而从外在模仿,经常会表现为“不得其法”,空有其表。就会造成只能学个半吊子,甚至学得四不像。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学人精”,大概率就属于这一类的性格特点。
恰恰模仿型性格的孩子是没有太多自主意识的:你可以告诉我怎么做,但是你不能让我自己去想“我该怎么做”。在这类性格的孩子的概念中就是:我看到了我就学,学了就是我的。至于该不该学、学得对不对、学得好不好,那就不是我关注的事情了。
我的另一个50%是“整合”。从这个数值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出这就是我这“暴躁”性格的源动力了。
善变、纠结、坐不住:一天到晚要“搞事情”。
好奇心强:一颗炙热的“八卦心”,哪里有热闹哪就有我。
带攻击性:遇事直接“硬刚”。
你看,所有的外在表现其实都有内因。我们都知道,虽然我们可以“人定胜天”:我可以用“超我”意识去压抑和抑制这些“本我”的冲动。但是作为一个孩子来说,我们是根本没法和自己的“本性”相抗衡的。
现在,总算清楚我为什么从小就是个“不省心”的孩子了——遗传基因就是这么写给我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再来看看我哥的指标:先天主性格类型“模仿型”。25%的认知加上75%模仿。
这个占比简直就是所有父母心中的“标准值”!
又有自己的认知——展现出聪明好学、举一反三的各种外显性格表现。还有75%的模仿——父母怎么教他就怎么学。我的天呀,简直完美!关键还是个“模仿型”——没有攻击性,听话懂事,还特别会为他人着想。
别问,问就是我要是有个这样的崽崽,我保证我能牛皮吹爆!
那么问题来了,后期为什么像这样“优秀”的孩子会自暴自弃、抑郁躺平呢?
相信不用我说大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早慧”的孩子不一定就全都能力超然,而“问题儿童”也可能是个某项领域的“天才”。
那句“男女不同,命数就不一样”,其实用科学的解释就是:基因重组之后,先天性格的差异会造成后续一系列的影响,就像“蝴蝶效应”一样。
而为什么我现在跟小时候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性格特点,就是另一个故事了,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