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苏昭的选择

能在定海直接跟京城联络上,周永文其实也松了口气。

他不懂技术,只知道高频低频的电波,无论短波长波,都有距离限制。

收音机能收听不同距离的广播,就是明显的例子。

距离远了,信号衰减,就联系不上。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其他信号,也没有干扰,架上电线,就能与一千公里之外联系上。

他其实不清楚,主要不是京城的电线,而是他拿出来的信号塔的作用。

基地里那个淘汰的短波信号塔,看似不起眼,信号传输距离却在两万公里左右。

不要说在京城,只要有中继点,能直接与美洲联系上

定海到京城,直线距离只有一千公里,轻而易举就能联系上。

基地如今有各种各样的联络方式,每一种都比电波更加安全,便捷。

可到了这个没有卫星,没有网络,电话的时代,短波点对点联络,就变成了大杀器。

他在定海,就知道了京城的动态,薛柏当了杭州织造,让他有些意外,却也猜到了是苏昭的想法。

周永文不在乎商铺赚钱,可是苏昭在乎。

想要薛家的商铺不被官府骚扰,给薛柏一个官身,再合适不过。

杭州织造是三大织造府里面最小的,也最不显眼,可是足够用了。

更主要的是,苏昭现在薛顺成关系不错,应该是知道了薛顺成的过往。

薛顺成担任讼师的时候,得罪了孙家,被孙家打压。

现在直接把孙家拿下,直接卖了薛顺成一个好。

周永文不在乎苏昭有小心思,他不是诸葛亮,不需要事无巨细,全部都自己来。

这样的后果,只会把自己累死。

他只需要控制方向,掌好舵就够了。

大势不被影响,不仅不需要限制下面人的想法,还要促进他们的积极性。

他也不担心控制不了下面的人,只需要控制了军队,就没有人能推翻他。

总有刁民想害朕,只是一种弱者思维。

而在京城,看到周永文回过来的电报,电报转译出来,苏太傅沉默了许久。

他一个人坐在黑暗的屋内,连晚饭都没有吃,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终于下定了决心。

苏家父子三代都被重用,看似皇帝恩宠,其实这也是苏家人丁单薄,能力出众换来的。

他们父子两代都是孤臣,也只有成为孤臣,才换来了皇帝的重用。

即便如此,苏家依旧胆战心惊,伴君如伴虎。

皇上年纪越大,猜忌越强。

各大勋贵不过三代,就被夺去了所有大权,苟延残喘就是明例。

古往今来,凡是勋贵都有五世而斩的定律,更多是世袭罔替与朝同存。

可是在大顺,却不是如此。

大顺是三代而斩。

即便是封王的四王也仅一代,就要降等袭爵。

李家是起义军出身,忌惮追随的将领,当初封爵很高,却按照一代而降确定大顺勋贵承袭制度。

而且不是降一等袭爵,一降就是好几等。

以南安王为例,第一代刚去,就被降三等南安公,若不是老太妃还活着,就不能称王府了。

四大郡王,也就北静王水越因军功没有降等袭爵。

八公为首的荣国公府也是如此,第一代荣国公,第二代因军功没有降等袭爵,可是到了第三代,就越过了侯爵,伯爵,只给了一个一等将军的爵位。

要不是史老太太还活着,他们连住荣国公府的资格都没有了。

至于宁国公府,也托了老太太的福分,贾敬袭爵三等将军,却依旧住在国公府。

大顺的正康帝,不仅有父辈的寡薄,更是一个权谋高手。

苏太傅追随他几十年,不少旨令都出自他手,很清楚他的手段与心思。

他提拔新贵取代开国勋贵,重用文臣,不仅把军队牢牢掌控住,还不让老牌勋贵的势力衍伸下去。

只要没有了军权,把老勋贵当猪养,几代之后,这些家族就会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后来的将领与文臣,这种轮换,一直进行的比较顺利。

他能够获得重用,主要也靠了皇帝需要他这个标杆,给其他人看。

他一直怀疑当初儿子的肺疾,就有正康帝的手笔,否则一场风寒,怎可能缠绵病榻两年多,差点就死了。

现在儿子没有死,那他就必须要让位,否则就会是苏家的末日。

可不管怎么说,他也没有想过造反。

文人造反,就是笑话!

但现在,儿子已经上了周家的船,而且看起来大有可为。

只是他还有些怀疑周永文的能力,一个八岁的孩童,真的值得让他父子二人孤注一掷吗?

这一刻,他想南去,想去亲自接触一下这个周永文。

可是他知道自己暂时不能走,正康帝病重,国祚传续,才是如今的大事。

苏家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就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中枢。

苏昭也一夜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来跟父亲辞行。

他只有三日假,明日就要进宫轮值了。

父子俩一同走上了后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山下的道观炊烟袅袅。

对儿子的学问与为人处世,苏太傅完全不担心,但是担心苏家的未来命运。

苏昭却看的很通透,低声说道:“没有子长,儿子恐怕活不到今日。虽然当初并未查到太医作弊的证据,但儿子不治确是事实。

儿子若走了,只剩下父亲年迈,女儿稚龄,苏家怕是不好,何谈未来?

何况父亲早就看清楚陛下性情冷薄,这些年利用我苏家也捞到了好名声,我苏家如今成为了负累,只能寻一线生机。”

“子长性情敦厚,为父并不担心他,只是为何你会舍子长,选了一个八岁稚童为主?他即便真有仙人点化,这性情将来如何,还未可知……”

苏昭扶着父亲走上了一块青石,苏太傅气喘吁吁坐下,拍了拍身边的位置。“你也坐下。”

苏昭靠着父亲坐下,轻声说道:“父亲没有跟世子独处,实乃遗憾。在孩儿眼中,他比子长还要稳重,且心胸广阔,志向高远。

子长只有猛将之资,而世子虽然才八岁,却有明君之相,这才是孩儿弃子长,选他的原因。

“何况,他的能力,我们知道的,也只是他透露出来的,他没有透露出来的,恐怕还有更多。”

苏太傅点了点头。“为父也想到了,所以只希望陛下不会耽搁太久,只要他选了四皇子当太子,为父就准备辞官,回乡养老。”

回乡是假,近身了解周永文是真。

苏昭也知道这点,笑说:“父亲,儿子想要续弦,还要指望父亲操持。”

“你前日跟为父说了后,为父就仔细考虑了一番,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吏部尚书陈廷敬次孙女,在你身体好了之后,陈廷敬就跟为父打听过你,他如今是文渊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也算是你上司。”

陈廷敬苏昭知道,此人一生清廉,唯一劣迹就是有几个贪污的亲戚,曾经受到牵连。

他有三子,三子还比苏昭前一科取士,在翰林院为同僚。

此人学问还行,不过人品一般,与苏昭并不相合。

陈家的确是个不错的联姻对象,陈家父子四人都为文官,不过苏昭担心若娶陈家女郎,会让皇上或者四皇子有戒心。

苏昭又问:“另一人呢?”

“广东提督施世骠之女如何?”

苏昭楞了一下,这个人不是不熟,而是太熟了。

他这次陪周伯祖前往定海接任定海总兵,就是从施世骠手中接任的。

而且周家靠施家发家,就是施世骠这个施家,他的父亲,就是靖海侯施琅,他是施家八子中的第六子。

因为这层渊源,周伯祖接任定海总兵,没有受到一点为难,定海军上下顺利就交到了周伯祖的手中。

施世骠属于升任,并无不满,在交接期间,与周伯祖,苏昭都相处的不错。

不过当时他只了解施世骠有七个儿子,对女儿那边并不熟悉。

苏昭迟疑了一下问道:“可是父亲与施世骠有书信来往?”

苏太傅说道:“他到任广东后,给为父来过一封信,着重提到了你,信中也提了自己有一适龄女儿,这就表现的很明显了。

由于他长期在军中,子女已经长大,夫人与女儿就在京城。只是为父不确定你的心思,还没有回信。”

苏昭一听就明白了,父亲更看好陈家,施家虽然是世袭罔替的侯府,却属于武将,与他们这些文臣不搭。

可是苏昭更看好施家,因为施家与周家的渊源。

即便以后周家造反,只要施家不是坚决反对,对抗,不到万不得已,周家就不会对施家赶尽杀绝。

施家如今还控制着福建水师,其中老二施世纶是左都御史,老六施世骠是广东提督,老八施世范继承靖海侯。

而且他们兄弟众多,子孙众多,是周家以后肯定要拉拢的对象。

他跟苏太傅说道:“儿子以为,施家反而更合适,既然其家眷就在京城,儿子这几日就递上帖子。”

苏太傅愕然。“这么快就决定好了?”

“儿子也想早日能生个儿子出来。”

苏太傅心情有些沉重,知道儿子不好女色,可是为了家族牺牲个人喜好,还是让他有些难过。

“若有音讯,就早些派人来告知为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