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思维的教育力量
- 刘辉 周永国 黄婕 周晔
- 2605字
- 2024-12-10 17:01:03
第一节 设计思维概览
“设计思维”发源于设计界,后来被各行各业借鉴。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的戴维·凯利把它归纳成一套科学方法论后,迅速风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学。
案例
从IDEO公司重新设计超市购物推车的案例开始[1]
美国广播公司“夜线”(Nightline)节目与IDEO公司合作,用摄像机带领观众“亲眼看看创新的产生”——IDEO设计师要在5天内重新设计超市购物推车。
第一天,跨学科创新团队成立。团队中,有人观察消费者的采购行为;有人钻研购物推车和相关技术;有人跑去请教采购和维修购物推车的专家;有人则到超级市场考察购物流程;有人甚至刺破了十几部儿童座椅和娃娃车,研究其内部构造。团队最终锁定三个创新目标:设计体贴儿童的购物推车,规划更有效率的购物方法,提高购物车的安全性。
第二天,针对创新目标实施创意研讨,头脑风暴过程百无禁忌。上午11点,天马行空的点子写满白板。之后进行投票,决定产品原型的方向。下午6点,一部可供测试的原型车出炉,该车具备了以下特点:车体外形优雅,购物篮可堆置在车架上,有一支可向客服人员询问的麦克风,以及一台可节省结账排队时间的扫描器等。
第三天上午,灵巧、漂亮的购物推车车架已经由资深焊工制作完成。负责制造模型的设计师则辛苦地改良车轮。
第四天,正当大家开始组装车体,并将购物篮放入购物推车时,凯利教练提醒:“你们不会要用这些篮子吧?”于是,团队成员拿来几张树脂板,制作全新的购物篮。同时,每个环节的组装测试工作也已完成。
第五天上午,在欢呼声中,一辆创新购物推车揭开了面纱:车体两侧倾斜成弧线,有流线型跑车的味道;采用开放式的车架设计,可在上下两层整齐排放5个标准购物篮;推车上的儿童座椅配备安全扣、儿童趣味游戏板;购物推车还配备了扫描装置(可直接结账)和两个咖啡杯架等(见图1—1)。
凯利教练在节目中表示:“其实我们并不是任何特定领域的专家,我们所擅长的是一套设计流程,不管产品是什么,我们都设法利用这套流程来创新。”
图1—1 IDEO运用设计思维方法改进后的超市手推车
这是IDEO运用设计思维解决真实问题的典型案例。从以上手推车设计的整个过程来看,首先要有一个懂得设计流程的行家里手而不是行业的专家。一般来说,专家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他们在创新的时候,总是会考虑老产品有什么问题,再进行“打补丁”式的创新。而IDEO的设计团队中没有产品专家,而是充满了各种不同的专业人才。创新需要T型人才,但是T型人才不容易找到,所以就利用具有T型人才功能的团队。在T型团队里,什么背景的人都有,大家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创意,容易产生“颠覆”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设计思维的独到之处。
一、设计思维的起源
设计思维并不是凭空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它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才有了今天的辉煌!在科学领域,把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追溯到赫伯特·A.西蒙1969年出版的《人工智能科学》,西蒙在书中把“设计”定义为“让当前环境变得更好”。1973年美国设计师罗伯特·麦克金姆出版了《视觉思维的体验》一书,也用到了“设计思维”概念。1987年,美国心理学家彼得·罗出版了《设计思维》一书,首次将“设计思维”作为专门的术语正式使用。与此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著名设计家罗尔夫·法斯特开始尝试在斯坦福大学开设“设计思维——创新活动的路径”系列课程,并引入了罗伯特·麦克金姆的设计理论。
二、戴维·凯利的设计思维与IDEO、d. school
1991年,斯坦福大学毕业的戴维·凯利(见图1—2)创立了世界顶尖的设计咨询公司IDEO(见图1—3)。IDEO把设计思维作为核心思想应用到商业活动中,成功地将设计思维商业化。2005年,凯利在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成立了“斯坦福大学哈索·普兰特纳设计研究院”(The 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 at Stanford University,简称d. school),开始推广他坚信的设计思维。从此,他自己“皈依”了设计思维,成了设计思维的“布道者”。
图1—2 设计思维实践及传播家——戴维·凯利
图1—3 IDEO上海公司的超凡角
d. school是斯坦福大学唯一一个不授予学位却人满为患的学院。d. school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以人为本的创新设计师,而不仅仅关注新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院人员由各种背景和行业的人员组成,分别来自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医学院、传媒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等。d. school开设的设计思维的课程,主要利用学员分组参与的形式,尝试设计一个新的产品、服务、流程等,从而掌握设计思维的方法论和设计思维的思维模式。d. school的课程向斯坦福大学的所有研究生开放(学生都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和基础能力),强调跨院系的合作,宗旨是以设计思维的广度来加深各专业学位教育的深度。d. school所有的教学课程都是项目驱动的。这里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学时长度、参与课程的学生人数和师资不断调整。但每门课程起码配备2名教师,多的可以到5名,这是为了满足学科交叉的要求。d. school没有学位教育的要求,因此它的教学模式不重视一般意义上的系统性,而是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回归到了设计的实践属性。学院就像艺术殿堂一样,教室里面几乎看不到桌子,也看不到凳子,创新需要将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相结合(见图1—4、图1—5)。上课采取活动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动手操作。
图1—4 d. school海湾工作室
图1—5 d. school学生工作的地下车库及概念车
三、设计思维在中国
设计思维在我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2012年,SAP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商业创新团队,主要面向中国的战略客户推广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论。华为公司将创新设计思维方法论导入并作为创新的基因。2014年10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成立了“设计思维创新中心”。2015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非常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设计思维峰会”,由斯坦福大学d. school、德国HPI设计思维学院、SAP和IDEO共同主办。SAP将这一方法论引入中国后,目前已经和客户共同做了几百场的联合设计思维工作坊。设计思维在我国台湾地区发展也比较迅速,其中,有两个突出的代表性事件,一个是2012年《设计与思考》(Design & Thinking)的拍摄,这部专门探讨设计思考的纪录片,已经在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或其他组织放映,应该说为设计思维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个是台湾大学内部的一个专门为设计思维而成立的社团——“不一样思考社”,该社团成立于2010年,通过课程、工作坊及培训,在台湾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该社团的4名同学还写了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推广设计思维的科普书籍——《斯坦福大学改变年轻人未来的一堂课》。他们的努力,引发了一场风靡全台湾的思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