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03.人心惶惶

其从墙子岭朝东南方向,绕道平谷东侧,经三河、通州入京,既没有遇上禁军部队,也不知道禁军部队与建奴交战之事,更想象不到,那建奴在一夜之间早已被禁军部队歼灭。

建奴破塞入关,入寇京畿,直接威胁到了京师的安全,也就相当于威胁到了国家存亡,因此当兵部得知消息之后,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被吓得魂不附体。

他们万没想到建奴会在这种时候突然再度入寇京畿,这才刚击退了大顺军,建奴又接踵而至,京师尚未从之前所遭受的蹂躏之中恢复元气,这一次,也不知道能不能扛得住,安然渡过此劫!

兵部官员们不敢有半点耽搁,赶忙入宫前去向朱振华禀报,并根据以往经验,提前拟定好了一系列的应对之策,只等朱振华点头,便可将各项事宜第一时间部署下去!

兵部已然乱成了一团,这消息自然是捂不住的,马上就传得六部皆知,而后又不知何时传到了六部之外,如星火燎原一般,迅速传得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这下,整个京城可瞬间就乱了,之前人们听闻“边关急报,军情紧急”还只是猜测,现在听闻这是从兵部传出来的消息之后,自是不疑有他,想不信都不行了!

一时间京师中的所有商铺全都关门落了板儿,唯独那粮铺仍旧照常营业,还当街叫卖了起来。

每逢动乱之时,粮食的重要性便会越发凸显,听闻建奴破塞入关的消息之后,恐慌的百姓们第一反应便是买粮屯米,纷纷涌向了粮铺米店争相购粮,京中各个大小粮铺米店都是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

粮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发国难财的好机会,亦会趁机坐地起价,主打一个嫌贵你就别买,反正有的是人买!

至于那些买不起粮食,家中又没有余粮的,不少人都当街哭嚎了起来,有的痛骂奸商们没有人性,趁火打劫,发国难财,有的埋怨上天不公,不给他们活路!

但这一次,还真就唯独没有一个骂朝廷的!

因为如今这朝廷可是沈王殿下摄政,而对于沈王殿下,所有人都是万分敬佩,感恩戴德的!

因为沈王殿下不仅严惩了朝中的奸臣乱党,贪官污吏,而且还心系百姓,重视民生,从国库中拨了大量钱款用以赈济,或由朝廷采购粮米发给百姓,或直接发给银钱作为补助,以供百姓自行购买衣食。

朝廷给老百姓发粮食发银钱,这种事情别说前所未有,简直都是闻所未闻啊!

很多人,很多家庭都是借此才渡过难关,活下来的,他们哪有不对沈王殿下感恩戴德的道理?

而且随着从美洲调来的粮食一批批陆续送到京师,京师的粮食日益充足,给百姓发放的赈济粮自然也比原来多了不少,百姓们从勉强过活,逐步转变成了足以温饱,日子也是一天天好了起来。

可谁曾想,这好日子才过了几天啊,那该死的建奴竟然就又打了过来,老百姓们能不埋怨上天,不给他们活路吗?

百姓们对于建奴的恐惧早已深深刻在了骨子里,这十几年来,建奴入关了五六次,每一次对于大明京畿而言,都是一场浩劫!

便是建奴始终都未从攻破大明京师,杀入城中,但每逢建奴攻城,这京中百姓也好过不了,不是被抓壮丁拉去守城、充当劳力,就是被朝廷征粮征饷,因此家破人亡者不在少数!

而且这一次,建奴乃是趁虚而入,京师刚遭蹂躏,到底能不能守得住还两说呢,在老百姓们眼里,那建奴可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蛮夷,若是京师城破,屠城恐怕在所难免,到那时……

京城之中突然乱成了这样,城中巡逻的禁军将士们自是第一时间了解了情况,并马上将此事层层上报,朱振华很快便得知了消息。

此时的朱振华正在接见那几个来宫中告急的兵部官员,他已经告诉这几人,此事他早已知晓,那建奴也早已被自己麾下的禁军部队剿灭,让他们不必担心,安心回去便是。

可偏偏这几人就是不信,死活也不肯离开,一个劲儿地跪在地上乞求他万勿对此事掉以轻心,理应慎重其事,严肃对待!

朱振华也知道,这种事情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与想象,所以不论自己如何解释他们也是不会相信的,所以也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等把多尔衮和孔有德、耿仲明等一众被俘虏的敌将送到京师之后,自会证明自己所说都是真的,到那时也就由不得他们不信了。

朱振华被这几人吵得正有些心烦,就听赵博低声禀报说,建奴破塞入关的消息已经在城中传的人尽皆知,城中百姓恐慌万分,全城已经乱做一团了!

听闻此事,可把朱振华给气坏了,当时就拍了桌子,喝问道:“你们是干什么吃的,如何便走漏了消息?”

几个兵部官员顿时吓得一个哆嗦,纷纷住了口,面无血色地低下了头去。

这大殿之中又无旁人,便是赵博压低声音,这几人也能听清他所说的话,一听这京城因为他们走漏了风声而大乱,一个个早就已经心虚了,朱振华这一发火,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

这事儿就是他们的责任,他们无可辩驳,也无话可说,只能低头认罪,听凭沈王殿下的发落。

不过朱振华这气来的快,走得也快,看着跪在殿中的这几个兵部官员,不过是几个六品的主事,自己又何必难为他们呢?

自打之前大批京官落马之后,这六部衙门的尚书、侍郎便所剩无几,剩下的都是一些小鱼小虾,这些小官儿都能力有限,水平良莠不齐,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如那些能混到六部尚书、行走内阁的老银币们一般,思虑周到,行事严密呢?

而且,如今六部之中残存的官员都品级差不多,没有真正当家做主的人在,遇到事情都是一群人商量着办,这消息一送到兵部,一群人都跟炸了锅似的,人多嘴杂,哪有不走漏风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