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在下罗贯中(求收藏追读)

翌日,天色刚亮。

姜尘洗漱完毕,简单的喝了一碗徐妙清做的白粥,早早的打着哈欠出门。

昨夜将《道门通史》看完一半,直到丑时末刻方才合上书卷,进入梦乡。

来到衙门,他意外发现,今日的平阳县,与往日大不相同。

县衙,两座石狮前,李县丞身着一袭官服,率领一众官吏与百姓翘首以盼,热闹非分。

姜尘站在末尾,通过向顾士诚打听,得知朝廷委派的新任知县,将于今日到任。

不多时,数百人组成的仪仗队沿着宽阔街道,朝着县衙徐徐而来。

一顶华贵的官轿前后,有专门的侍从敲锣打鼓,高举“回避”和“肃静”两块牌子。

百姓听闻此声,恭顺的退至道路两侧。

姜尘面色平静,心中却是嘀咕几句。

难怪古人称一县之首为县太爷,光是出行,就这么大排场......

官轿停至门口,一名侍从上前掀开轿帘,一个身姿挺拔,相貌颇为英俊的青年从轿子中走了出来。

正是新任知县,宋通。

李县丞迈步前行,依照礼数,二人相互一拜,他声音洪亮:“下官率领县衙上下,在此恭候宋大人。”

宋通闻言,连忙伸手扶起李县丞,面上带着温和笑容:“这段时间李大人定是操劳不已,辛苦了。”

李县丞抱拳,言辞恳切:“能为我县谋安宁,实乃下官的荣幸。”

宋通笑了笑,目光中带着几分关切,问道:“本官听闻,县尉大人近来身体不适,已有数日之久,不知是何缘由,可曾请医问药?”

李县丞再次抱拳,说道:“禀大人,刘大人他身体虚弱,不慎感惹风寒,大夫说并无大碍,只需安心静养即可,今日未能亲身前来,还望大人海涵,莫要怪罪于他。”

宋通面色一正:“此等微末之事,何足挂心,自然是身体最为要紧。”

言罢,二人依循法度,各自展开一张以金花五色绫织就的文书,细细比对。

姜尘目睹此景,心中了然。

传闻在前朝时期,有宵小之辈胆敢冒充朝廷官员,四处招摇撞骗,当地人信以为真,闹得乌烟瘴气。

为此,《大晋律》中明文规定,凡官员赴新职者,必携委任状以证清白,此状一式双份。

新任官员启程前,需亲临吏部,领取盖有吏部官印的委任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完赴任地。

另一份,则由吏部六百里快马,送至官员赴任地,交给当地主事之人,以作核对之用。

查验无误后,李县丞摆出一个手势,面带恭敬之色:“大人的休憩之所,下官早已命人安排妥当,请随下官移步。”

话落,二人朝着衙门深处走去。

之后的事情,便与姜尘等人无关了。

王甫望着宋通的身影,不禁轻叹:“没想到这位宋大人竟是如此年轻,前途无量啊。”

一旁的顾士诚也是点了点头,眼中带着几分钦佩。

“小生听闻,这位宋大人虽家境寒酸,但不坠青云之志,寒窗苦读数载,终在科举中高中状元,被当朝公主看上,实乃我辈楷模。”

听闻此,姜尘有些诧异,这不就相当于被富婆包养了吗,果然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迎接完知县,姜尘回到岗位,在长乐街巡逻,目光扫过每处街角,依旧是没有看见老道的身影。

盛世之下,平阳县的治安清明,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姜尘又度过了一个浑水摸鱼的日子,他回到姜宅,本想照着典籍绘制几张符箓,却发现所需的黄符以及朱砂等东西忘记准备了。

于是趁着天色未暗前,换上一袭便装,出门前往杂货店。

片刻后,在路过一家书铺时,他的脚步不自觉的停下,只见一年轻书生被赶了出来,掌柜对着他呵斥道:

“都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写书要有代入感,你看看你写的稿子,简直不堪入目,赶紧拿走!”

书生神色失落,弯腰捡起散落一地的手稿,转身离开。

目睹这一幕,姜尘站在书铺门口,托着下巴思忖。

对他来说,或许...写书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赚钱途径。

凭借过目不忘的能力,前世阅读过的四大名著,他可以将其内容完全复刻出来。

大晋虽明文规定官不得从商,一经发现,轻则革职处理,重则人头落地,但是却允许俸禄之外的合理收入,例如写书。

抱着这个想法,姜尘径直走进书铺,里面摆放着数排架子,各类书籍应有尽有。

看到有人光临,一书店伙计走上来,面带职业化笑容。

“客官,您需要买什么书?”

姜尘摇头,直截了当:“在下不买书,不知向贵店投稿有何要求?”

伙计一愣,质疑的目光望着姜尘,旋即问道:“客官之前可写过书?”

“没有。”

伙计摆出“请”的手势,淡淡道;“如果是这种情况,客官需要先试稿千字,任何题材都行,那边已备好笔墨。”

话落,他便是不再搭理姜尘,前去招呼其他的客官。

像姜尘这样的,他每天都要招待不下于一百人,然而能过稿的寥寥无几,实在是没有精力一一照顾。

顺着他的手势,姜尘来到书房,视线昏暗,仅有数支蜡烛照亮,里头已有不少前来试稿的人,伏在案前眉头紧皱,显然是思绪受阻。

姜尘挑了一个空位落座,将卷起的竹帘放下,与旁边位置相隔开,随后宣纸铺开在桌面上,目露思索之色。

在这个百家争鸣的大晋,《西游记》中佛门一家独大,势必会引来其他流派的不满。

至于《红楼梦》和《水浒传》,一个是描写封建王朝的黑暗,一个是起义抵抗,也不适合。

只剩下《三国演义》了。

根据《大晋·史记》,大晋的上一任中原王朝,名为梁,自其灭亡后,天下分为九国,也就是后来的九州,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乱世。

直到两百年前,太祖皇帝历经九年时间,先后扫荡平定其余八国,一统天下,于长安城登基称帝,宣布定国号为晋。

而姜尘所写的《三国演义》,刚好可以代入这段时期,只不过由原来的九国争霸,变为三国鼎立。

决定好后,他便开始落笔。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后世的名著三国演义,他读过数遍,早已熟记于心,外加上原主时常临摹《道德经》,练就一手毛笔字,于是写的飞快。

一个时辰后,姜尘在结尾落款名字,吹干墨迹,拿着写好的稿子来到柜台,递给伙计。

伙计没看一眼,直接无视,将其与别人的稿子叠在一起:“后续如果过稿,会另行通知,客官请先回吧。”

“不知要等多久?”姜尘想了想,问道,希望有个明确的时间。

这时,又有一客官进店,伙计有些烦躁,急忙前去招待,临走前丢下一句话:

“看掌柜的心情。”

“好吧......”姜尘无奈,只能告辞离开。

不知过了多久,忙碌的书铺伙计终于是闲暇下来,正准备将今日的稿子呈送给掌柜,目光不经意落在姜尘的宣纸上。

他阅读几句后,突然愣住,整个人都陷在了书稿里。

伙计惊坐起来,向二楼直奔而去。

此时,中年人正手持一卷古书,悠闲的靠在太师椅上,看见伙计急匆匆的上来,于是将书卷一合,责备道:“何事慌张?”

“东家,你看看这篇稿子如何?”

许是被适才的那名年轻书生气到了,中年人皱着眉,愤愤道:“今日先不看了。”

“这篇不一样,我相信东家会满意的。”伙计没有退步,坚持道。

中年人怔了怔,有些迟疑的接过,朝宣纸看去。

“分久必合...”中年人念了几句,当即来了兴致。

这一看,就是半刻钟时间,当读到最后,他猛地从太师椅上坐直,呼吸急促,全身发抖。

“好书,好书!此人现在何在?”

“那人已经离开,兴许要过几日才会来,东家若是心急的话,落款有此人名字,可以请衙门的人帮忙寻找。”

伙计含糊道,将刚才的事情一笔带过。

闻言,中年人眸子发亮,目光向宣纸末尾投去。

“落款人:罗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