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四级辅导
教育是一种情怀,而不是某种利益。
每周四下午,教研会总是围绕教学改革展开无休无止的讨论,从两点开始直到四点半仍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一方观点把落脚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另一方则关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学生提高成绩无可厚非,但忽略学生的整体状况和现实需求,脱离我院不从实际,一味蛮干,凭空设想,我想最终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使正常教学陷入僵局。
就参加四级辅导的学生而言,其人数不到全年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而且有的学生即便主动参与辅导,也不代表他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就达到很高水平。即便把那些本身英语程度不错,不愿参加辅导的人数也涵盖其中,估计总人数也不会太多。那么,整体而言,我院英语水平不是太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以少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实际上,这也是一个未知数。)映衬多数学生的被动选择,我总觉得这种教学思路是不是有点不太合理。
陶行知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意思是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别的东西。当一个人通过教育达到知识渊博,但是连最基本的人的品质都缺乏,那么他接受的整个教育是失败的;每天学习很多的知识,但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算作真的掌握了其他知识,才能使知识对社会有所用。这句话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去做一个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做其他一切的基础。
陶行知还说过很著名的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2关于课前演讲
作为课堂的组成部分,课前演讲是学生的主场,应该是有很多发挥余地的。这种发挥至少有个限度,完全无底线无节操,随性而为,本来是健康、有益的活动,却演变成为杂耍和闹剧,真的有点蓝瘦香菇。
这是昨天下午某班的课堂,一个俊朗的小伙子呈现的内容和张国荣有关。对“哥哥”的缅怀,话题让人期待,可是随着演讲的推进,呈现的过程就让人不敢恭维了。
英语课堂背离最基本的要求--用英文讲述,姑且不论,遇到英文,要么打算匆匆错过,要么僵在讲台,一脸窘状,如果不是有同学解围,帮他读出有关文字,课堂活动简直无法继续开展。PPT内容超多,连同图片,差不多要呈现几十个幻灯片。可以看出,他没有事先做好计划,全部是无目的堆砌。此外,还给我们一个“惊喜”---演唱张国荣的一首歌曲。不过,有点遗憾的是,演唱者仍为外援。当歌声飘荡在不大的空间,我五味杂陈。我演唱的学生音域宽广,表演到位,但是作为演讲的那个学生却严重缺位,他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是什么角色?
突然在歌声戛然而止突兀的掌声中,我觉得英语课堂丧失了应有的尊严。我在点评时,如实相告我的不满,当然没有措辞强烈,但也表明既然是正常的课堂活动,就要按部就班。允许适当发挥,但是完全另起炉灶,那么我将坚决制止这种无厘头的行为。课堂就是课堂,应该神圣和严肃,容不得肆意亵渎。我觉得多年的教学活动让我“百毒不侵”,如果若干年前,遭遇如此行为,我容忍不了这种挑战,肯定又是一场不应发生的冲突。
尽管愤懑,但是我还是容忍了这种不恭,但是也警告下不为例。课堂是弘扬真善美的圣殿,而不是假恶丑的表演场,我觉得应该坚决制止背离教学宗旨的活动,而不应姑息纵容,就像一个战士一样,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坚守阵地。
就像我们就餐时,本来一桌美食,如果看到餐具中有个苍蝇,那么胃口必然大减。如果压根不愿参与课堂活动,或者压根没有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愿望,那么也就如同《冰雪奇缘》的歌词那样:let it go。是的,让它去吧(let it go)!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