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赠园

内室之中。

熊明遇,与徐弘基相对而坐。

刘正与顾杲,站在熊明遇身后。

徐文爵站在徐弘基身后。

熊明遇将茶碗顿在桌面上,说道:“国公,下面人不懂事,闹成这个样子,实在不成体统。”

熊明遇气也是真的。

他做为南京兵部尚书,自然不希望南京城中闹这么一出。

即便有事,熊明遇其实也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是现在事情闹这么一出,该知道的,不该知道的,都知道了。熊明遇想捂盖子捂不住了。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立场鲜明。

他熊明遇是读书人。一步步科举考上来的。这个立场不容动摇,一定要站在复社这边。就是再生气,再对顾杲觉得不舒服,也必须给顾杲撑腰,给魏国公府施压,让魏国公府给个交代。

这也是顾杲一定要闹一场的原因。

很多事情,不闹一场,都会无声无息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官僚主义的敷衍拖延与按闹分配,是一对绝好的对手。

“但事已如此,国公总要给个交代吧。”

顾杲很贴心将魏国公府的令牌放在桌子上。

看着令牌魏国公徐弘基闭目,对自己蠢儿子,无可奈何。

明晃晃的把柄。实在让他说不出别的话。

“家门不幸,此事我魏国公府认了,老夫就此闭门待参,请陛下圣裁。”魏国公徐弘基以退为进。

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

魏国公府是何等门第。

不要说刘正没有死。就算真死了。难道会让魏国公府门楣倒了。最多徐弘基换一个儿子当世子。

当然了,徐文爵已经是他儿子中最出彩的了。

徐弘基自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

他这一句话,本身就是警告。别过分。大不了一拍两散。

闹大了,魏国公府不倒,那就结仇深了。

官场上,多种花,少种刺。如果不能一棒子打死,就少得罪人。谁知道什么时候被人捅一刀的。更何况是魏国公府这样门庭。

“事情还没有这个地步。”熊明遇说道:“国势飘摇,陛下劳累之极。我等也要为陛下分忧,不用区区小事劳烦陛下。只是这事情总是要解决的。魏国公府公然在金陵城中杀复社士子,真想自绝于江南士林吗?”

徐弘基轻轻敲击桌子,见熊明遇没有逼人太甚的意思。他也真正思考,这一件事情如何是个了局。

该如何为自己儿子擦屁股。

徐弘基忽然说道:“听闻,刘公子准备在南京成亲?”

“是。”

“老朽没有记错的话。刘公子在城中还没有落脚的地方,这怎么能行。老朽有一处园子,就在焦园之侧。赠给刘公子如何。刘公子大婚之日,徐某定然会去捧个人场。”

“如何?”

刘正不说话。

他在南京成亲,自然是做过功课的。

为了压缩时间,婚礼六礼,能压缩的压缩,能省就省,但亲迎一事,是万万不能少。

袁枢准备的是,借周延儒的宅子嫁女。而刘正借了焦园成亲。

焦园,乃是复社名士吴应祺的院子。吴应祺更是复社在南京的分设国门广业社的首领。

焦园也是南京名园。

焦园附近都是达官贵人的园子。

不管魏国公所说的是哪个院子。都价值万两以上。

不过,刘正只是看向熊明遇。

他做不了主。

即便他是苦主。

“好,魏国公出手大方。”熊明遇说道:“安民,我代你答应了。如何?”

“全凭熊公做主。”

“不过,我有一个条件。”徐弘基说道:“听闻刘公子,新纳一婢女,是秦淮河李香君对吧?”

“小犬是因为与刘公子争此女,起了间隙,才有今日之事。”

“对吗?”

徐弘基砸数万两,可不是仅仅为了息事宁人,而是为了扭转此事的口径。

这一件事情绝对不能定性为盐利之争,而是风月官司。

今日之事,闹得如此之大。是瞒不过。一旦传到别人耳朵,很是麻烦。但定位年轻人的风月官司,就好办多了。

熊明遇看向顾杲。顾杲没有反对。

熊明遇这才说道:“对,两个孩子年轻气盛,伤了和气而已。”

*******

从魏国公府中出来。

刘正向顾杲行礼说道:“顾兄,今日局面非我之意------”

刘正没有想到,最后好处落在他身上了。

“不要紧。”顾杲负手在后。轻轻一笑:“区区宅子而已。就当我送与安民兄的新婚贺礼。我已经得到自己所言的东西。”

顾杲名门之后,钱从来不在他眼中。

他要的是名。

数年前,他振臂一呼,驱逐阮大铖,今日他振臂一呼,让魏国公府服软,这偌大的名望,足够让他成为江南士子领袖,有这个名头在,区区一个宅子算什么。

刘正恭维道:“从今之后,江左顾郎,名震天下。”

顾杲很是受用,大笑道:“江左顾郎,真合我意。”

只是刘正眼底却没有多少欢喜。

他本因为张溥对复社,生出一丝希望。顿时破裂。

复社是这玩意?

张溥还说,天下大任,舍复社其谁?

这是刘正大婚之前,最后一个小插曲了。

*******

五月二十八。

历书有云:天喜星临日,成日主成就,宜婚嫁、开市,百事皆吉。

魏国公赠送的院子中。

刘正站在列祖列宗牌位面前。身穿大红官服,祭奠祖宗。

古代结婚,新郎官可以借服。也就是平民可以借官员的衣服成婚。这也就是新郎官的来源。

看着青烟渺渺而起。

刘正隔着青烟与祖父父亲的牌位对视。

一瞬间有一些恍惚。

“我居然要成家了。”

这大半年,从杞县,到永城,从巢县,到淮安。最后在南京成亲。

很多事情,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

成亲这一件事情,就这样突兀的来到了他的面前。

似乎,他的人生进入了新阶段。还是让他有一些无措。

“安民,快,不要误了吉时。”顾杲在外面督促。

亲迎之前,需要先祭祖,告诉列祖列宗,家里要添新人了。

“好。”刘正推开大门。走了出来。

一时间,礼乐齐鸣。整个南京城都热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