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多少钱?!

布莱恩这时候手指都是颤抖的,他一字一句写完《双城记》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每记录一份卖出的报纸,他都忍不住在心里欢呼雀跃地,这是什么?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是钱啊!

这年头的作家苦啊!吭吭哧哧累死累活手写大篇文章,到报社那边就值几便士、几先令,司各特那样的最多不过几镑,出版成书?

出版社可不愿意做亏本买卖,印刷出来卖不出可就都砸手里了,不是名家名篇、不是一眼惊艳的书想都不要想,就算好运一炮而红,恭喜你,你出名了!

以后的稿费可以给你多加20镑!什么?嫌少?嫌少你别卖,我看谁会高价收你的稿子!

哪怕是著名作家在这年头也要受到压榨。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也曾想过自己创办公司自己出书,结果呢?公司倒闭,债台高筑,还是要靠写书还债,硬生生把自己给累死了!

就拿布莱恩写下这本《双城记》来说,《卫报》虽是自家公司,但也不会给出超过市场标准的稿费。最终连载结束他拿到手的也不过210镑。这还是因为这本小书字数足够多。

210镑很多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多,几乎是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但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来看,这点钱连马车都养不起!

教堂的牧师一年都有300镑的薪水,他们每天什么都不用干,就能收到丰厚的报酬。

要不是泰勒家本就是书商,再加上布莱恩现在肚子里有货,他都想安安稳稳当个牧师算了,他估计这也是老泰勒的打算之一,既然儿子不是做生意的料,那就给他找个旱涝保收受人尊敬的职业。

据统计现如今在职的,仅国教牧师就有2万多人。

布莱恩不由嗤笑,伦敦能挤下上千个教堂是有道理的,驱使着这些人的不是信仰而是英镑!

“算好了吗,你那边多少?”

米勒算的最快,正兴奋的趴着身子,像只狨猴,两只眼睛明亮闪烁。

“好了!”安德森一摔笔,整个人直接一跃而起,见状米勒也加入进去。两人抓着对方的胳膊,在拥挤的空间里又唱又跳。

“10862镑!10862镑!”一组简短的数字犹如世上最动听的音符从米勒口中喧嚣而起。

“7231镑~~”安德森也不甘示弱,就像莎翁剧中的男主角,以高亢嘹亮的声音抒发着自己激动的情绪。

约翰逊的性格最是沉稳,脱下眼镜与正巧抬头的布莱恩对视一眼,“15238镑。”

就好像是终于脱下重重的行囊,喟然长叹一声。约翰逊低下头,他们真的做到了,不,应该说布莱恩·泰勒做到了,就像是他父亲曾创造过的无数奇迹一样。

年轻的泰勒接过了父亲身上的担子,并且他会走的更高更远,那是约翰逊憧憬的未来。

“你那边呢?”米勒此时成了最兴奋的人,他着急忙慌的冲布莱恩问道。

安德森轻快一笑,“这还用问?除了那一万份赠送的报纸以外,总共四万份,以现在的架势恐怕是全都卖出去了!只要减掉我们这些不就是布莱恩那边的数字了吗?”

“让我算算,一万,两万……还剩6669镑!”

安德森在算完之后忍不住叉腰狂笑,天啊,1份1镑的报纸,在这之前如果有谁说报纸会卖得这么贵,他一定啐他一脸口水。

没想到布莱恩竟真的办到了!

突然,所有人看到布莱恩摇了摇头,安德森的笑声一下子卡在喉咙里。怎么回事,算错了?不应该啊?还是说有一些没卖出去?

“有部分报纸没有卖出去,还有一些因为意外状况损毁,无法售卖,以及伦敦城内无法避免的偷窃也损失了一些报纸。”布莱恩露出无奈表情,虽然这都是意料之内的损耗,但一想到一份报纸就是1镑,他的心就在滴血。

对于这种情况,约翰逊等人反而都表现的很平静,伦敦作为19世纪全世界最大都市,繁华幻影之下的深沉黑暗同样触目惊心。

布莱恩最后看了眼损失的上千镑,叫住了正在庆祝的众人,“除了这些零售的,没有人长期订购吗?”

“有,但不多,而且他们只预定了最低期限。”米勒摇摇头。

“我这里有12个。”

“我这里有30个。”

最后他们一汇总,发现长期订阅的只有82户,而且不约而同都选择了一季度的最低优惠额度。

“那就是7380镑了,至少今天一天我们就赚到了4万多镑!”安德森倒是乐观极了,有了这笔钱至少意味着他不会就此失业。

“下个月我们要还银行多少钱?”布莱恩问道。

“12万镑。”

约翰逊想都不想便脱口而出,这串数字一直压在他的胸口。按照公司原本的运营水平,利润其实是能够补上这个窟窿的,如果依照老泰勒的设想,新机器能让他们占据更多市场,他们能赚的更多,还款就更不是问题。

老泰勒和法国人约定除了第一笔款项,之后每半年支付一次租金,满三年后那些机器就归泰勒所有,也就是说三年里他要为那40台富德里尼耶印刷机支付总共72万镑。

第一笔12万镑泰勒是向银行借贷后拿到的,谁能想到半年的时间里会出那么多状况。

他看向正凝神思索的布莱恩,是这个年轻人,是老泰勒的儿子挽救了这一切。

“大家先别太过高兴,我们的利润实际上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布莱恩先是给兴奋的众人泼了一盆冷水,待大伙视线转了过来他才继续道。

“今天既有之前投稿刺激宣传的原因,也有部分人冲着好奇买了一份,但第二天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手中羽毛笔的尾羽划过下巴,他摊开刚刚计算用的纸,上面还有他大致计算后的营收情况。

“就算是因为喜好《双城记》,部分人愿意掏钱,也肯定不会再有那么多了,按照今天的数字,我们最后能够留存40%的用户就算成功。

最后再刨去印花税等需要缴纳的税款,以及各项支出成本,我们的净利润大致是这些的35%。”

冷静下来的米勒补充道:“而且报纸实际的售价应该以优惠后的数额计算。”这时候购买报纸是一种习惯,零售的只占营销的少部分,大部分还是要依靠长期订阅的用户。

布莱恩点点头,他最初的目的就是冲着固定用户去的,1镑的报纸大家都会嫌贵,但是一想到8折、7折之后是不是就容易接受许多?

安德森在一旁计算半天,最后得出一个数字,“16.8万镑!”

停笔的一瞬间,他是有一些失落,但一想到这可是一个月的收入哎,伦敦现在有几家新闻报纸能做到这个营收?他就又快活起来了。

布莱恩打趣道:“让你当主编真是委屈你了,你应该去银行做证券,玩股票。”

安德森得意一笑,“我可是爱丁堡大学毕业的。”

“为了公司,为了泰勒家,布莱恩你对第二本小说有头绪了吗?”约翰逊在这时插话。

既然《双城记》已经开始连载,那么就意味着它完结的时间也在提上日程,《卫报》目前销量全靠布莱恩的小说支撑,如果他不再更新了,对报刊来说将是巨大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