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朝初立国家难

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苛捐杂税如重山压顶,民不聊生。许烈,一个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的热血男儿,目睹这世间的种种不公,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起初,许烈不过是乡间一位普通的农夫,每日辛勤劳作,却难以饱腹。他亲身经历了官府的横征暴敛,看到了乡亲们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终于,在一个黑暗的夜晚,许烈再也无法忍受这无尽的苦难,他振臂一呼,召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决心为改变这悲惨的命运而战。

他们手持简陋的农具,作为最初的武器,踏上了起义的征程。起初,他们的力量微不足道,被官军视为乌合之众。然而,许烈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一次次在逆境中突围。

许烈深知,要想壮大力量,就必须赢得百姓的支持。于是,他所到之处,严惩贪官污吏,开仓放粮,拯救了无数濒临饿死的百姓。百姓们纷纷响应,自愿加入他的队伍,起义军的规模日益壮大。

在战斗中,许烈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善于运用地形,巧妙布局,多次以少胜多,击败了前来围剿的官军。他的名字在民间传颂,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之光。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许烈开始吸纳各方人才。有精通兵法的谋士,有勇猛无畏的战将,他们汇聚在许烈的麾下,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在一场关键的战役中,许烈的起义军与官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杀声震天,血流成河。许烈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勇猛激励着每一位战士。经过数日的激战,起义军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声威大振。

此后,许烈的军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一座座城池。所到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提供粮草和情报。

而就在这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许泽甫诞生了。那一日,天空中彩云缭绕,祥光普照。众人皆惊,皆言此乃大吉之兆。许烈大喜,认为这是上天的眷顾,更加坚定了他推翻暴政、建立新朝的决心。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许烈终于推翻了旧王朝,建立了新的政权,国号大许,年号许武,建都福京。

然而,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战争留下的创伤满目皆是,城池破败,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曾经繁华的街市如今冷冷清清,商铺紧闭,一片萧条景象。

经济陷入了崩溃的边缘,税收锐减,财政空虚。官府仓库中粮食匮乏,无法满足百姓的基本需求。许多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许烈望着这一片破败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忧虑。他日夜操劳,试图重振国家经济,但却感到力不从心。多年的征战让他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如今又要面对如此艰巨的重建任务,他渐渐积劳成疾。

而与此同时,那些在起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开始逐渐掌握权力。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开始结党营私,妄图威胁皇权。

朝堂之上,功臣们为了争夺利益,争吵不休。他们不再以国家为重,而是各自盘算着自己的小算盘。许烈深知,若不加以遏制,这些功臣必将成为国家的祸患。

为了稳定朝局,许烈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与功臣们周旋。他试图平衡各方势力,但却往往事与愿违。

在一次朝会上,一位功臣公然提出要增加自己的封地和赏赐,许烈心中愤怒,但却强忍着没有发作。他深知,此时若与功臣们彻底决裂,国家必将陷入更大的混乱。

回到寝宫,许烈疲惫地瘫坐在龙椅上,长吁短叹。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无法支撑太久,而国家的未来却充满了变数。

“朕该如何是好?如何才能保住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许烈喃喃自语道。

就在许烈忧心忡忡之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许泽甫。许泽甫自幼聪慧过人,心怀天下。许烈决定,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让许泽甫接受更好的教育,培养他成为一位有能力、有担当的君主。

经过深思熟虑,许烈决定将许泽甫送到德宁书院学习。那里汇聚了天下的名师大儒,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许武二年,许烈亲自将许泽甫送到了书院门口,他拉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甫儿,国家的未来就寄托在你的身上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重振我大许的雄风。”

许泽甫看着父亲憔悴的面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望着儿子走进书院的背影,许烈的眼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他知道,这是他为国家所做的最后一搏,但愿上天能够保佑大许,保佑他的儿子。

许烈拖着病体,缓缓地回到了皇宫。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但只要儿子能够成才,大许就还有希望。在那沉重的龙椅上,许烈继续为国家的未来苦苦支撑着,等待着儿子学成归来,拯救这风雨飘摇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