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文代会大佬点名
- 文豪1979,从北大当校工开始
- 肥不是废
- 2260字
- 2025-01-05 14:13:39
刘文斌是以曲协、作协双重成员身份,进而被破格提名为京城地区的参会代表,全程参加了这一届,为期16天的文艺战线全国代表大会。
尽管双重协会成员身份。
但在官方正式领特殊津贴的身份是国家专业级曲作家。
也因此,自然也被视作曲艺圈的超级新人。
这让作协圈子的一众大佬们很是不爽,认准了曲协那帮无耻家伙玩投机。
当然,是以正面肯定的典型,为大会达成新时代文艺战线新思想新征程,当做学习榜样,参照对象。
还有就是,刘文斌的两篇小说作品,以及两支红歌金曲,同样也是被内阁大佬接连提及,在《祝词》中当成了先进文艺作品的代表,逐一单拎出来进行了表扬。
甚至《我和我的祖国》、《十五的月亮》两首曲子,直接入选了大会休息时间段的背景BGM序列。
由此可见,刘文斌的红色歌曲创作,在上层圈子是有多么受到喜爱。
须知,的《祝词》,不只是在文代会大会现场公开,次日还要在《全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刊载。
这是国家在文艺战线的头等大事。
所以便也意味着,刘文斌的事迹,被当成典型,又一次登上了报刊头版头条。
乖乖,有了这些公开且正式的上级肯定与赞扬。
刘文斌这个文艺战线的新兵,一跃而成为大会期间万众瞩目的超级新星。
便是重活一世的刘文斌自己,同样也如同脚登云端,感觉整个人飘飘然,别提是有多么亢奋热血了。
毕竟那可是,原本只能在电视新闻中时常得见的首长,在对他这个文艺战线新兵当众点将,委以信任和寄望。
“文艺作品的创作,一定要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路线……”
“文艺作品的创作自由,一定要建立在爱国、爱D,爱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而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发展目标……”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或许,真是刘文斌这个重生者的蝴蝶振翅效应所致。
本届文代会的主题目标,从最一开始就非常明确,旗帜鲜明划下了一条文艺创作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导向基准线。
这和刘文斌前世记忆中,对这一次文代会的印象,旨在从政策导向层面,率先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同时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新的创作方向全然不同。
大会有这样明确的文艺路线指导思想当然再好不过了。
尤其对刘文斌而言。
他毕竟是经历过了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洗礼的过来人。
脑子里,对于当下时代,尤其人们思想层面的一些特色痕迹残留,免不了会有疏漏轻忽的时候。
老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
码字搬运的作品一旦多了,故事品类也更加丰富了,免不了地就会遭到那害了红眼病之人,背后使坏打枪,玩儿检举揭发那一套下三滥手段。
一个不留神间,万一哪个作品里面的思想倾向太过超前,太过于现代人思维,不怎么符合当下主流认知。
他还真是该要担心,会被人瞅准机会穿小鞋呢!
别的且不说,之前就已经狠狠得罪死的钟家、罗家,别人恰好可就在文艺界里人脉广泛,背景深厚。
还有那个如今恨他入骨的燕大扫厕所校工罗胜利。
以他对这厮的熟悉程度。
那更加像是一只,躲进了最为阴暗角落里的老鼠、毒蛇,就等机会来咬他一口呢!
一旦等人家缓过节奏来,真要来上眼药。
那还真要够他喝上一壶了。
不过现在,有了首长在文代会上的公开肯定支持。
往后谁要再想随随便便就找借口,拿了他的作品思想问题说事儿,那可就必须得先称量称量,究竟搬不搬得倒他这个文艺战线超级新兵典型了。
转眼到了文代会的最后一天。
大会选举表决出了全新的中作协组织框架领导班子。
当然了,刘文斌这个文艺战线超级新兵,就没领导圈的入选资格了。
他毕竟太过年轻。
而且在文艺界出道时间,满打满算到现在也才只两个半月。
搁在了以往,那可不就属于百分百的纯纯新人小透明。
别说什么入选班子成员序列。
就是文代会代表资格,压根也无啊。
可现实就是如此充满奇诡变幻。
数千的与会代表者当中,他属于资历最浅的新晋后辈。
偏偏论及名声,却足以碾压现场与会者中百分之九十开外,而且便是单论创作出来的作品,两首红歌,两篇已经发表的新风向短篇小说佳作,那更加能秒掉全部与会之人了。
至少没人有他这般实力,可以短暂两个半月时间里,便能拿出如此之多,且高质量作品。
再要算上那一首,从未公开发表,但却早已传遍大江南北的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妈诶!
好些人想及这些。
内心只能一边疯狂自我安慰,来句‘人比人会气死人’,然后努力学会说服自己,不要跟妖孽变态比拼创作能力。
文代会结束当天,京城本地三家期刊杂志《人民文学》、《燕京文艺》、《十月》,恰好皆有一篇刘文斌的新作发表。
很快就有人发现了这一现象。
好家伙,亲眼见证如此一幕之后。
整个作家圈都要炸裂了。
“服了服了,平生第一次见到,有人写稿子搞创作,能够如此高产赛母猪……”
“最最关键是,人家写的这三篇新作,质量水准依旧上佳……”
“可不怎么着,《双旗镇刀客》、《出入平安》、《红高梁》,这些完全可都是,抛开了知青文学题材范畴的全新故事,两篇讲解放前的故事,一篇讲大前年的故事,而且三个不同故事还都有着现实中的事件原型,绝非凭空瞎编乱造,这才是最为令人吃惊的地方……”
“这充分说明,文斌同志的日常阅读积累非常厚实,人家的成功,绝对不只是咱们艳羡的两个半月疯狂创作所得,这叫足够阅读积累之后的厚积薄发……”
“啧啧,我现在终于明白,文斌同志为什么要坚持在燕大后勤当校工了,听说文斌同志手里,有张燕大图书馆的特级阅读权限借书证……”
现实就是如此,当你名声足够强大时,身边全是奉迎的好人。
像是这一次,便没人再害眼红病落井下石,讲些阴阳怪气话语。
比如说怀疑刘文斌,凭什么能短时间里创作如此多作品,怀疑他私下有雇佣枪手买稿什么的……
反而,大家都在狠狠吹捧他年轻有实力。
便是坚持留在燕大当校工烧锅炉,也都被解读成,他是想要燕大图书馆的庞大图书资源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