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陈景之名
- 修仙:从科学实验到速通万法
- 武仙北冕座长城
- 2281字
- 2025-01-12 10:01:09
龙虎山,天师府。
对于仙门而言,夜晚似乎更加活跃。
多数修士仅需休息少量时间,哪怕深夜都可以看到数位修士在仙门使用道法,或是在山林间疾驰。
一道道被金光笼罩的身形在山间跳跃,惊起一林山雀。
现在才晚上七点左右,夜生活还没开始。
在龙虎山山腰一处讲学堂中,数位道士正在着手“实验”。
他们有的发髻不知所踪,本应该盘起的青丝呈现出爆炸状态,脸上洋溢着莫名的笑容。
有的手持一块玄铁金属,放在耳边,如老僧坐定般闭眼感受。
还有拿着琉璃棒等同门头发竖起后就去牵引。
“妙啊!这陈景真的是个人才!真想和他聊一聊。”
如果只是形成这种景象,他们这些龙虎山道种们当然不会有兴趣。
但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一丝灵气。
哪怕是普通人来了也可以玩的不亦乐乎。
这对一向内卷的龙虎山来说,也是难得的欢乐。
自从崖山议事落定,龙虎山作为仅次于白玉京(自封)的道门,当然要做出表率,拿出自己的创新实力,以推动天下道法为己任,不断思考进步。
师父们也变得非常严厉。
以前只需要道法精湛,现在还有各种其他考核指标,比如十年内完成三篇文章刊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通,或者根据自然现象提炼术法。
除此之外,对每个人还有术数要求。
也就是数学水平。
龙虎山的天枢峰最近也是挺直了腰板,提出万物皆数理论,宇宙也不过是数字的具象化表达而已,世界的一切现象和道法都可以通过术数来表达和证明。
还真让他们发出了一些顶级邸报文章。
整个龙虎山分为丹、器、术、神等流派,在崖山议事之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炼丹的可以创造新的丹方,提出新的炼丹手法和理论,只需要让炼丹成功率提升3%,都能在《太上》发表文章。
炼器也是如此,可以不断提升炼器精度和质量,还可以研究法器修复和检测,异常情况的判定等等。
术法不用多说,连老天师的奇门都有人敢去完善和更改,只有不敢想的,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什么《紫薇算经》,《道藏》,《阴符经》全都过时了,现在是百家齐放的道法新纪元!
可是,学雷法就没那么幸运了。
以龙虎山第三百六十四代神霄峰弟子宁钦为例,进入神霄峰已经七年,修为堪堪阴神圆满,离练成《神霄雷法》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别人可以改进炼丹炼器,可雷法如何改进?
龙虎山作为雷法集大成者,连符箓都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想创新基本没有办法。
就连比自己晚入门两年的丹道师弟都有了自己的方向,他现在还在盲人摸象,不知未来。
宁钦摸了摸头上的爆炸头,他躺在地上看着藏书阁的天花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有时甚至会生出选错路的感觉,如果他不学雷法,此刻也许大有不同。
他甚至会怪在道祖头上,搞什么崖山议事,针对一下天师们也就罢了,还让他们这些弟子苦不堪言。
“宁师兄,你看,我们成功发电了!”
一旁的师弟们欢呼雀跃。
相反,宁钦多了一种平静的死感。
他起身瞥了一眼,见一位师弟利用磁石和金属细棒不断来回切割,其中形成了微弱的雷电流。
宁钦点头。
他刚刚就看过文章,这些小实验肯定没有问题。
但发电太小了,想要增大发电量,必须让铁棒足够快,或者磁场足够强,都不太容易。
而且只能通过铁棒来实现,又不可能像雷法一样攻击到别人身上去。
借助水势和山势或许可以让发电更强。
可是无法用在自身!
修仙界发展这么多年,也有人发现过这种现象,在几千年前就有对应的记载,可直到现在,也没人研究这些。
想发文章基本不可能。
不知道老天师们是糊涂了还是怎么了,居然让这种文章刊登在《天师度》上。
唯一的优点可能是有新意?
要知道《天师度》作为雷法中排名第三的邸报,本来预计的文章刊登量是一个月三篇。
可这两年以来,基本每个月都用不满三个名额。
上个月甚至只有一篇。
今天已经快到月末,陈景这篇文章才是第二篇。
虽然不如《自然》权威,但龙虎山的所有人都想在自己家的邸报上有一篇文章。
可大部分都是梦想。
“南丰师叔到底看上了这文章的什么内容呢?”
宁钦一直在思考。
很多文章都是看起来很差劲,觉得自己也能发出去,实际上真的去做了才知道背后的水比南海还深。
而且这篇文章还挂上了各位师叔的大名。
要知道邸报为了杜绝假冒他人名义的现象,他们这种亲传弟子都只能挂师父的名字。
宁钦想把王文卿加上去都会被骂。
“难道是这个所谓的场?”
文章提到的“量”毫无新意,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和道祖的差距来源于量,不算什么创新。
天地生氢也只是一种说法,无法证伪,只能保持观察意见。
宁钦想和文章的作者聊一聊。
他拿出属于自己的邸报玉牌,在天师度上找到文章,只需要点击作者就可以看到联系玉牌的序号和对应的真名。
宁钦看着玉牌投影出来的内容,道:“聂桑?是谁?难道都是散修?”
至于其他的几人,他都没有任何印象。
一旁的师弟见他沉思,道:“师兄,别看了,这四人都是散修,全都是第一次发文章,这个陈景更是不知道是谁,听说今天还和师叔他们论道了,也不知道说的什么,传的玄之又玄!”
“都是散修!”
宁钦吞了口唾沫,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他们这些自家人想在龙虎山的邸报上写文章都很难,更别说散修。
他在三教邸报中一个一个查找陈景、聂桑等人的名字信息,还真让他发现了什么。
“这个姚伊蘅在儒道《周礼》上以第二作者写了一篇关于星象的文章。等等,我去,君子门生!”
宁钦继续查找,随后瞪大眼睛。
“这个陈景似乎也是儒道,居然在《大学》上发表了一篇一作文章,是一个人吗?也是今天才刊登出来,奇了怪了!”
宁钦看着这篇名为《大学问》的文章,发表时间也是今天。
文章是对儒道《大学》一书的深入剖析,陈景是第一作者。
第二作者是一个昵称:乐山。
不知道这两个陈景有没有关系。
如果是,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邸报上虽然有对应的门派文脉等信息,但两个陈景都写的是散修,无门无派。
总不能在一天之内冒出两个天才散修。
一时间,陈景之名在龙虎山甚至各大道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