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发展理论

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政策事关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民族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核心观点的一部分,系统阐述了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和消亡的过程(25)。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为研究民族发展问题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揭示了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什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国内国际环境复杂变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发展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认识民族产生和民族发展等的规律(26),民族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发展是综合全面的发展,是民族经济、政治、社会关系、文化、人口素质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27)。民族发展是民族社会形态整体和系统的转变,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体现并实现了对民族发展的重要实践,并在实践中推动着民族发展理论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在民族发展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成功实践的发展理论,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民族发展提出了具有时代性的理论和具体实践,诸如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相关的民族发展理论和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当下实际和未来发展,关心各族人民群众切实需求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各民族要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发展,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28)发展不仅是一个民族的发展,更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占据着首要位置。“要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29)这一论断表明了在民族地区发展基本公共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30)基本公共教育在有形与无形之中,通过满足最低层次的教育需求,向人们提供更高层次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提升了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人类的发展,进而提升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在生产水平提升的过程中会增加各自生产技术、生产资源、人力资本的交换与贸易往来,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程度不断加深,推动一个民族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