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诫子书》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

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名篇,主旨是劝勉儿子诸葛瞻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在《诫子书》中,诸葛亮劝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就是要求儿子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诸葛亮提出“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著名观点,就是要求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他还劝诫儿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就是要励精图治,勤奋学习,不慢不躁,安守“穷庐”,多多“接世”。诸葛亮警告说,年华随着时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衰败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叹息,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后悔已来不及了!

《诫子书》语言精练,短短86字即把修身养性和治学为人之道讲得清清楚楚,充分体现了诸葛亮深厚的文学修养。

《诫子书》表现了诸葛亮在家庭教育方面既重视德育又重视智育的先进思想,成为后世家庭教育的典范。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学,所有这些都富有深刻的启迪作用,在今天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篇中引用的《诫子书》原文均摘自以下图书:文景.历代家训[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