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谣言四起

“丑话说在前头,我不管其他的东西,工人的工资和伙食不得克扣,你们的待遇也会得到保障,待遇是在宫里的三倍,谁要是还敢伸手,搞贪污,必死!”

王府里,朱橚给即将进入煤矿和各县煤炭商铺的人进行训话,这些人一部分是老朱的人,一部分是太子标哥的人,还有一部分是朱橚的人,运营主要是交给老朱和太子朱标的人。

朱橚的人主要都是军人出身,对商业并不精通,对采矿也不了解,主要起的是一个监军的作用,不至于让朱橚做个睁眼瞎,煤炭的油水太大,朱橚还是不放心。

虽然不懂经济,但是朱橚也明白想要马儿跑的快,自然要给马儿吃草,工资和伙食必须保障到位,朱橚也不怕这些招募来的工人偷懒,工人按劳按岗位分配,这采矿和制作蜂窝煤都是很方便衡量工作量的职业。

朱橚已经制定规矩,每开采百斤煤炭可以多得一文钱的绩效,制作蜂窝煤,卖出蜂窝煤都是有相应的奖励。

因此朱橚首要解决的就是贪腐问题,这贪腐比磨洋工可怕的多,偷运蜂窝煤,吃空饷,克扣人员工资和伙食这些都是常见的套路,朱橚就算不能彻底消灭这种现象,也要用强力的手段遏制,让他们不敢那么嚣张。

除了在明面上派遣了一些人,朱橚还私底下派了名家臣进入煤矿,确保自己能及时,真正的知道煤矿的情况。

八天后,洪武十四年金陵城的第一场雪还是下来了。

“周王殿下,这两天蜂窝煤的卖的钱一直在减少,民间也有一些风言风语传出,说江浦那边有人使用了我们卖出的蜂窝煤,被毒死在家中,有些人在煽动百姓抵制蜂窝煤。”

“陛下已经下令禁止散播蜂窝煤的流言,刑部和各县县衙已经抓捕一些造谣的人,现在在各个饭馆,客栈,茶楼等地方都有了官府的衙役看守,一旦发现有人散播谣言,就立刻抓走。”

“但是这确实影响了我们店里卖蜂窝煤了,已经有些店出现蜂窝煤挤压的情况了,是否减少制造蜂窝煤?”

王府里,句容煤矿负责人周智明向朱橚汇报了近期的情况,周智明是一个中年男人,太子标哥派来的。

虽然不知道这家伙是从哪里冒出来,但是确实有两把刷子,无论是煤矿还是销售的商铺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也没有违背朱橚的规定,因此,朱橚对他还是颇为信任的。

“对于流言似洪水,堵,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不能只堵。你们好好开采煤炭,不要受什么影响,全力制作蜂窝煤。流言的事情,本王也不会坐视不理。”

揉了揉额头,朱橚的指令很明确,竭尽全力制造蜂窝煤,这不是只是一笔经济帐,更是一笔政治帐,自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退却。

朱橚知道这个事情的关键是要压制谣言,老朱的方法对压制谣言作用是巨大的,蓝星那么发达的信息时代,说压也就压了,何况是在大明,就算是真的毒死了个把人也不叫事。

但是朱橚也意识到掌握舆论重要性,这些文人就是掌握了舆论,掌握了笔杆子,千百年来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秦朝发动了焚书坑儒,后续的朝代都有文字狱,尤其是以明清两代为甚,但是杀了那么多人,还是止不住。

这些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想要掌握舆论,哪怕是在蓝星,这些人还是很多,这些人总是站在至高点去批判这个,批判那个。

杀是杀不完的,就像野草一样。想要对抗他们,除了杀,只能一步一步侵蚀他们发言的空间。

他们阳春白雪,朱橚就要下里巴人,通俗,才能有传播力,那些阳春白雪,早已经消失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

大明的老百姓没有什么文化,文盲率算是比较低的了,也在九成以上,尤其是大明初年,老百姓没有水平去欣赏戏曲,也没有钱去欣赏。

老百姓喜欢八卦,人人都有一颗八卦之心,甚至可以说是喜欢低俗,人们往往更加愿意,真相往往很无聊,而谣言往往更有戏剧性,所以谣言往往传播的比真相更广。

正好,朱橚想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知识,在讲故事和表演中插入健康教育的广告,就拿这次的事情实验一下,就算是失败了,也有老朱用大刀来收拾残局。

“黄赐,之前我让你找的说书人怎么样了?你现在找了多少个?”

朱橚来到了秦淮河富乐院勾栏的包厢里,把黄赐叫了过来,之前朱橚就让黄赐找寻说书人和说书的话本,找一些戏曲的话本和唱戏的人。

这段日子一直忙着蜂窝煤的事情,朱橚一直没有想起来过问教坊司的事情。

说书又称讲古,这门艺术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人们茶余饭后开始闲聊,就如同农村晚上,农民吃完饭在桥头等地聚集闲侃,这就是评书的早期形式。

到了唐朝,开始出现评书的雏形,但是一直到了宋代才开始流行,等到了清末民初,才真正发展到巅峰。

它表演形式很简单,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表演内容也很通俗,不论是表演者,还是听众,基本上都属于底层人。

所以,朱橚选择这门艺术作为掌握舆论的突破口,只有它才能传播的足够广远,同时,想要讲好,达到大师级很难,但是想要讲,这很容易,低成本,效果强。

朱橚的故事足够新颖,说评书的人水平差一点也不要紧,大明的老百姓是野猪吃不了细糠,也不需要听多好的。

朱橚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足够多的人听到朱橚想说的话。

“周王殿下,已经找到了十五名说书人,这些都是说的比较好的,从金陵城周边各县茶馆里选上来的。”

黄赐汇报道,虽然他不懂朱橚为什么要找说书人,他一直以为朱橚喜欢的是戏曲这种高雅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