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王府也没有余粮啊
- 大明:万寿帝君?请陛下称太子
- 贪吃的乌贼
- 2069字
- 2024-12-19 08:01:27
夜色醉人。
已经开春,王府院中的花都开了,月光如水,轻轻地洒在每一朵盛开的花朵上,使得那本就娇艳的花瓣更添几分晶莹剔透。
微风拂过,带来了阵阵花香。
王妃的卧室简洁高雅,轻薄如烟的纱帘随风轻摆,增添了一抹难以言喻的雅致风情。
在那薄纱垂帘的掩映之下,隐约可见两道身影缠绵。
半个时辰后,垂帘内狂风暴雨缓缓停歇,只余下温柔的喘息与心跳的回响。
此时,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屋内,伴随着细微的窸窣声,一道曼妙的身影自柔软的榻上悠然起身。
朦胧月色之下,女子的身影更显绰约多姿。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倾泻而下,恣意落在身后,为她平添了几分古典的柔美。
她清丽成熟的面庞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眼中还带着羞涩,媚态天成,眼角处似乎有轻雾缭绕,更添几分朦胧之美。一袭薄纱长裙轻轻包裹着她曼妙的身姿,却仍旧难以遮掩那份令人窒息的绝美,举手投足间尽显古典韵味,风华绝代。
朱载坖单手支撑着,侧身凝望着缓缓起身的王妃,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如此优雅,温婉中透着无尽的柔美,令人心旌摇曳,尤其是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气质,更是让人沉醉不已。
“不是说饿了么?”王妃迎着他的目光,声音略显娇柔。
“看着你,就不饿了。”朱载坖一笑。
王妃把桌子上的一盘糕点端了过来,美目微动:“夜深了,就不去打扰下人了,吃些糕点吧。”
朱载坖张嘴,王妃抿嘴一笑,纤纤玉指捏着糕点,递到他口中。
“王爷,今日臣妾看了王府的账。”王妃眼眸垂落,“以后可得节省点了。”
朱载坖微惊:“缺钱?”
王妃修长的眼睫毛微微轻颤,嘴唇微动,带着几分无奈:“王府只有王爷你的年俸,没有其他收入,这几年开支越来越大。”
王府也没有余粮啊。
朱载坖心中当然明白,他这个亲王不比景王,有严党的孝敬,那景王府可比裕王府富多了,景王出行,才是亲王气派。
……
朱载坖把王妃拥进怀中,叹息一声:“本王得想法子挣钱了。”
“王爷,你可不能乱来。”王妃温婉柔美的眼眸眨了眨,“王爷的师傅们都是清流,是百姓心中的清官,王爷也得清廉,才能得民心。”
我家王妃真懂事。
朱载坖微微一笑,轻抚她的玉背道:“本王想做点正当买卖。”
“那也不行啊,哪有亲王营商的?”王妃抿了抿嘴道。
朱载坖缓缓点头:“也对,就是做买卖,也不能本王亲自去,得扶持自己人。”
他一边搂着温香软玉的王妃,一边思考。
这年头,最挣钱的应该是盐业和纺织。但是,大明对盐业控制极为严格,盐税可是朝廷很重要的税收来源。
尽管如此,富商中盐商是最多的。
盐商逐渐形成了边商、内商、水商和铺商等不同的分工角色。边商主要负责纳粮报中和取得勘合;内商则负责赴运司兑换盐引和下场支盐;水商和铺商则主要负责运销和缴回盐引。
盐商们通过买卖盐货来获取差价利润,这个利润十分可观。许多商人前赴后继的加入,但盐业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市场也有了一定的成熟度,比如盐商可通过借贷、合资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另一个挣钱的行业就是纺织了,大明丝绸名扬天下。
纺织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分布十分广泛,几乎大明各地都有纺织生产。特别是在江南地区,纺织业更是发达,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技术也得到了进步,已经使用了“木棉搅车”进行轧棉,从手摇纺车变成了足踏纺车。纺织品种类繁多,包括棉布、丝绸、麻布等,远销外洋。
“要想挣钱,就得投这两个行业。”朱载坖的思绪飞转。
依偎在他怀中的王妃,仰起那张如花似玉的脸庞,轻启朱唇道:“对了,提及商人,臣妾明日需代朝廷款待一位女商人。”
“哦?”朱载坖面露惊异之色,“什么样的女商人,竟需要你这位王妃亲自出面接待?”
王妃浅笑嫣然,更加紧贴于他,柔声细语:“这位女商人非同小可,她名叫白苏苏,来自松江府,可以说是南直隶的首富。去年,松江府遭受严重水患,是她慷慨解囊,捐出一百万两白银,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当地布政使特地上奏朝廷,请求嘉奖。陛下为她的义举所动,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怎么是夫人?”朱载坖眉头微皱,满是不解。
王妃轻叹一声:“白苏苏命运坎坷,她嫁入了松江府吴家,可惜,她的公公和相公相继去世,她成了寡妇。不过,她不但支撑起了吴家的产业,还做大做强了,成为南直隶最大的商人。”
“一个女子,竟有如此能耐?”朱载坖难以置信。
王妃瞪了他一眼,嗔怪道:“女子又如何?据说她慧眼识人,用人唯贤,且多谋善断,连徐家都有人愿意追随她做买卖。”
“哪个徐家?”朱载坖追问道。
“徐师傅啊,你竟忘了?他也是松江府人。”王妃瞪眼。
朱载坖恍然大悟,心中明了。
原来背后是徐阶啊,靠着徐家,在朝廷这块,肯定没人敢为难。难怪,白苏苏能成为南直隶首富。
“她家做什么买卖?”他继续问。
“盐业和纺织。”王妃道。
啪!
朱载坖一巴掌打在她的翘臀上,大喜:“机会不就来了?王妃,你明日了解下这个白苏苏,本王要通过她来挣钱。”
“遵命,王爷。”王妃面色羞红,娇羞可人。
……
翌日。
朱载坖在府中看着从浙江来的最新邸报。
谭纶在信中介绍了如今浙江改稻为桑的最新进展,果然,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胡宗宪虽然是严党,可他实际上并不支持改稻为桑。
胡宗宪上奏朝廷,要把改稻为桑分成三年来执行。
“三年?”朱载坖轻笑,“严党连一年都等不了,否则,他们就没法弥补国库的亏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