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东林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已经摸到了宪政基础“在野党”的门槛。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赵南星等人,是没有任何官职在身。可他们却能通过各种手段,操控朝政乃至于整个国家的走向,颇有些影子政府的架势。
用后世网络上一句流行语形容,那就是哥虽然已经不在朝堂,但朝堂上依然有着哥的传说。
如今东林党通过押注天启帝卷土重来,他们已经不甘于处江湖之远,那么北直隶地区影响力最大的杏园文会,就必然会出现东林党人身影。
文会雅集对于王宜东这类人而言,确实仅有风花雪月的作用。但对于张立松这种不甘平凡,有着往上爬野心的人而言,就是认识文坛前辈,广结天下士子的契机。
魏林楚,同样是这种人。
“听着有点意思,那我就去杏园文会看看吧。”
“林楚,你打算去了?”
王宜东惊喜追问一句,不然自己一人去就太无趣了。
“嗯。”
得到魏林楚确认,王宜东脸上乐开了花,身后张立松眼神中倒是多了几分深意。
就在此时学正张志亦拿着教案走进讲堂,监生们见到他立马就回到自己座位正襟危坐起来。
对于昨日魏林楚的表现,张志亦并没有任何特殊对待,甚至于连提都没有提一下,依旧按照流程进行着自己的授课。
今日张志亦讲授的内容为《大学》朱子注释,四书五经里面大学的篇幅最短,全文下来仅千余字,就跟后世一篇小作文差不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就简单易懂,相反与《论语》、《孟子》、《中庸》这种对话形式的文体比较,《大学》精炼无比更类似于《周易》。
单单开头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千百年来就有无数种不同解读。
不过说实话哪怕蕴意再深奥,解读再多,对于例监生而言老师讲课就跟念经似的,没过多久就已经开始有人打着哈欠昏昏欲睡。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国子监学官,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原因在于他们跟学生之间,其实并没有明朝传统“三师”之间那种情感跟利益绑定,教学更多是照本宣科完成任务。
可张志亦不同,哪怕明知道学生没兴趣听,明知道自己是在“对牛弹琴”,依旧会出言提醒那些走神的学生。同时引经据典极其认真详细的剖析经义本质,力求让每一名学生都尽可能的深入理解。
就如同他考校魏林楚说过的那样,学其文,当知其意。
以往魏林楚面对这种经义课程,不管张志亦讲的如何精彩,他表现跟其他例监生差不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现如今他却态度端正听得很认真,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汲取,更多是对一名师者的尊重。
一天的课程很快便过去,散学后王宜东还真就没再邀请玩耍,而是选择回家去“备战”杏园文会。用他的话来说,到时候要如同魏林楚在国子监通过考校那般,做到技惊四座!
对于王宜东的说法,魏林楚不置可否,刚好他也没打算去游玩。两人告别之后,便独自回到家中钻研那枯燥乏味的四书五经。
魏林楚这个人虽然优点不多,但能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绝对算得上其中一条。另外一个世界他会选择文物修复专业,也是跟这种性格品质有关。
毕竟文物修复是一件极其需要耐心跟毅力的精细活,心浮气躁之人是干不了这行的。
就这样直到夜幕降临,忙活了一天的魏山走进院中,透过窗台看见魏林楚正在秉灯夜读。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欣慰感,又同时生出一股不真实感。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儿子就仿佛跟变了个人一般,特别是在勤奋上进这块,以至于连他这个当爹的都感到有些“害怕”……
魏林楚,该不会真撞邪了吧?
迟疑片刻,魏山还是走进了儿子厢房,开口说道:“楚儿,为父今天已经找了媒人备好了纳采礼,择日即可前往董家提亲。”
“你要是真不满意的话,现在还有向族兄回绝的余地。”
魏山始终觉得在婚事上面有些亏欠了魏林楚,提亲前儿子还有最后一次反悔机会。
“不用,就这样办吧。”
魏林楚依旧一副轻描淡写的态度,反倒让魏山感觉心里没底。
“另外今日为父还托人给宫中族兄带了话,下次出宫采购他会多停留一些时间,到时候你就与他见上一面。”
“嗯。”
见到儿子注意力都放在书本上,魏山也不好过多打扰,开口道:“没什么事的话,那你好好看书,爹就先出去了。”
“对了爹,有件事情要告诉你。”
“何事?”
“昨日少宗伯视学国子监,我通过了他的考校,应该过段时日会到兵部历事,到时候就不用再去上学了。”
监生历事时间通常在三月到一年之间,明年又是顺天乡试的大比之年,刚好无缝衔接不用再去国子监上学。
这就意味着等吏部通知正式下发,魏林楚算是提前从国子监毕业。
“你要到兵部历事?”
听到这个消息,魏山直接呆在原地。
虽然他没什么文化,但也知道国子监历事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每年仅有几个珍贵名额奖励给品学兼优者。
魏林楚什么学识水平,别人不知道,他这个当爹的还能不清楚吗?
监生名额都是花钱买的,就这还能通过少宗伯考校去兵部历事?
“对啊,兵部历事。”
魏林楚又确认了一遍。
“兔崽子,你没骗我吧!”
魏山依旧不信,该不会是魏林楚这小子不想读书,于是编了个故事退学。
难怪这几日表现反常,就是为了编故事看起来更合理些。
面对老爹的怀疑,魏林楚有些哭笑不得的回道:“到时候会有吏部文书,我总不可能连这个都伪造吧。”
听到吏部文书四字,魏山这才将信将疑,毕竟这小子再如何大胆,还是不敢伪造朝廷文书,并且也没这个本事。
“那我先去给列祖列宗上香,到时候要没吏部文书,就有你好受的!”
说罢,魏山就赶忙走向祖宗灵位,同时脸上抑制不住的浮现出惊喜笑容。
要是儿子有出息到兵部历事,那就真的是祖宗显灵了!
……
接下来几日,国子监算是彻底恢复了平静,魏林楚也是每日重复着上学过程。
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他在学识上的突飞猛进,四书五经及其注释在这短短几日之内,基本上已经牢记的差不多,魏林楚现在把目标转移到攻克八股文上面。
相比较纯粹的死记硬背,写好一篇文章需要的是发散思维,难度将呈现几何倍数的提升,哪怕是八股文这种在后世看来僵化死板的文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用“王速出令反”写一篇八股文。
这几个字翻译过来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大王快点下令返还”。至于要返还什么,如何返还,又是谁要返还,返还到哪里去一概不知。
如果仅仅死记硬背的水平别说写了,恐怕连考题都看不懂一头雾水!
因为这道考题压根就不是四书五经里面的原文,而是考官随便从《孟子·梁惠王篇》摘抄了几个字组合而来。
真正的原文为“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可问题是哪怕把原文摆在这里,依旧是没头没尾的八个字不知所云,你得把整篇《孟子》背的滚瓜烂熟,才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
接下来则是在这八个字的基础上,写篇几百字的文章出来,并且要格式固定,对仗工整,妙笔生花。
单单这几个条件,怎么看都有些强人所难,实则真正的科举文章要求还远不止如此。
难怪八股文会被时代给淘汰,简直是不给人活路……
魏林楚一边狠狠吐槽,一边翻阅《皇明乡试文选》这类科举教辅书,学习着八股文的破题写作技巧。
谁叫如今都已经来到了明朝,那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泰昌元年十一月初八(万历四十八年同年),这是一年一度北直隶杏园文会召开的日子。
国子监高层知道这一日肯定会有很多监生参与文会,秉持着堵不如疏的原则,干脆休假一日任由监生们自行活动。
王宜东早早就来到魏林楚家门口等候一同出发,他为了杏园文会可谓准备量多,就连衣服都换上了一身新置办的桃红色襕衫,显得骚气十足。
魏林楚走出家门,乍一眼见到王宜东这身偏向于“猛男粉”的襕衫,差点没绷住。这小子所谓的“备战”文会,该不会就是准备了一套新衣裳吧?
“林楚,我这身怎么样,是不是显得英俊许多?”
王宜东还以为魏林楚神情变化是震惊到了,当即转了个圈得意起来。
“还行,就是稍显浮夸。”
魏林楚也不想扫兴,只能委婉表达下观点。
“浮夸?”
“今日到场的文人士子成百上千人,咱们学识又比不过他们,总得拿出点东西吸引下目光,你说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中肯!”
魏林楚点头称是,这小子总能整出来点剑走偏锋的歪理。
“对了,你听说过没有,今日的杏园文会叶阁老会到场。”
“没听过,什么叶阁老?”
魏林楚摇了摇头,他天天都在学习四书五经去了,压根就没怎么关注杏园文会。
“叶向高叶阁老啊,他已经抵达京师,马上就要再度出任建极殿大学士。”
说到这里,王宜东警惕的打量一下四周,然后靠过来低声说道:“另外据小道消息,等方元辅致仕还乡,叶阁老将接任内阁首辅!”
叶阁老这个尊称魏林楚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但叶向高这个名字就可谓如雷贯耳,只要研究过明末这段历史,就不可能避开他。
叶向高福州福清人,万历十一年考中进士,科举名次并不算高,靠着馆选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最终得以授官翰林编修。
就在仕途即将要起步的时候,叶向高东林党盟友的身份,被当时阁臣兼浙党领袖沈一贯不喜,安排到了南京国子监硬生生坐了十年冷板凳。
不过有实力的人很难彻底埋没,叶向高用十年时间熬到沈一贯退休回家,重返京师登阁拜相,并且在一年之后成为了内阁首辅。
压制这么久站上官场巅峰,按理说满腔抱负肯定要大展拳脚,可叶向高偏偏遇到万历皇帝这个奇葩,压根就不上朝不管事,内阁大臣集体跑路仅剩他一人。
内阁同僚没人也就罢了,毕竟权力是自下而上,只要手底下有人干事就行,偏偏朝堂其他衙门空缺更为恐怖。
六部、都察院这种部院级别高官,理论上满编应该有三十多人,实际空缺居然高达二十四人,吏部、刑部、工部、兵部连尚书都没一个……
无数积压的政务全部涌向叶向高一人,现在他终于明白为何之前的阁部大臣要跑路,这哪是来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去工厂打螺丝恐怕都没有这么压榨劳动力!
面对这种局势,叶向高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拿出张居正的魄力革故鼎新,二是成为李鸿章那样的糊裱匠。
很遗憾世间再无张居正,叶向高没有他那样的魄力,只能在担任独相的七年时间里面缝缝补补,直至万历四十二年递出无数份辞呈之后,得到万历帝批准解脱了。
本来到此叶向高的政治生涯差不多可以画上句号,不过他曾担任过朱常洛的太子师,明光宗即位之后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当即下旨征召叶向高回朝任事。
只不过还没等到叶向高应征,明光宗就先一步嗝屁。
随后天启帝朱由校即位,东林党卷土重来,这位曾经的内阁首辅再度进入皇帝视线之中,又一次下旨征召他入京。
推辞数次之后,叶向高决定应召,谁能想到他入京还没去赴任,第一站便来到了杏园文会。
“叶阁老来杏园文会,有点意思。”
魏林楚玩味的说了一句,他大概能猜测到叶向高或者东林一派的意图,那就是明年乃大比之年,他们已经开始着手挑选后备力量了。
王宜东完全没听出魏林楚话语背后的意思,开口催促道:“咱们先走吧,叶阁老参加杏园文会的消息传播出去,成国公园肯定人满为患,去晚了怕是连面都见不上。”
说罢,就拽着魏林楚胳膊朝成国公园方向走去。
与此同时灯市口董氏布行门前停着一辆马车,里面坐着董元兮与贴身丫鬟小月。
“小姐,听说今日杏园文会有许多官宦才俊参加,万一有缘看上了眼,就不用委身下嫁给魏家那个纨绔子弟了。”
听到小月这么说,董元兮赶紧澄清道:“你在胡说些什么,是俞家姐姐邀请我去散散心,与那官宦才俊有何干系。”
“再说了,魏家公子又未必是纨绔子弟。”
董元兮起初没想去参加什么杏园文会,但曾经的闺中好友相邀,再加上最近烦心事很多,这才改变主意去散散心。
毕竟成国公园除了有杏园文会,还是京师最顶尖的园林之一,寻常时候想进去逛逛可没机会。
“既然不是纨绔子弟,那为何会成为例监生?”
小月很不解的反问一句,国子监现在门槛有个秀才水平就能考进去,例监生就意味着连秀才都不如。
并且这还是上限不如秀才,下限具体有多低,简直不敢想象。
“这……”
董元兮想要辩解两句,可又无从出口,她也不清楚魏林楚为何会是个例监生。
但陈叔最近打探来消息,魏家公子通过了少宗伯考校,不日将前往部司历事。
单从这一点来看,绝对不可能是什么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看吧,小姐你都无法可说了。”
“就你话多!”
董元兮嘟囔了一句,然后探头对着车夫说道:“张二,我们出发吧。”
“是,小姐。”
伴随着缰绳勒动,马车在青石板上缓缓前行,董元兮与魏林楚朝着共同目的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