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欣赏“随机性”

1.4.1 非线性推进

就像意外和干扰一样,“随机性”(randomness)有时可以被用作打破僵局的管理工具,这就是“非线性推进”。假设有一头驴,它的饥饿程度和口渴程度是一样的,我们把它放在距离食物和水一样远的地方。想象一下,这头可怜的驴又渴又饿,不知道是先喝水还是先吃东西,最后死于饥渴。现在,如果我们添加随机性,只要稍微朝任何一个方向推这头驴,让其靠近一边,远离另一边,僵局将立即被打破,快乐的驴会先吃东西再喝水,或先喝水再吃东西。这就是14世纪法国哲学家让·布里丹(Jean Buridan)提出的“布里丹之驴”(Buridan’s donkey)。

我们小时候经常通过玩“抛硬币”的游戏来解决生活中的小僵局,引入随机性来帮助我们做决定,甚至称其为“让命运来主导”。这确实是一种聪明的方法,当我们在数学中需要处理一个函数时,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在面对当今以多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VUCA,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为特征的全球环境时,如何理解这种随机性和非线性概念,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们应该且必须认识到,现实世界的许多问题已经不能再依靠以预测和控制为核心的实证主义思维来解决[20],在高度不确定的组织复杂环境中,我们的认知和能力建设越来越基于复杂的立场,这也是为什么组织研究领域越来越强调自组织这一概念。就像是在海里游动的鱼群,单独游动的一些鱼形成了一个富有凝聚力的鱼群图案,这种图案的形成不是由单一的鱼强加命令,而是通过遵循一些简单的行为规则(例如一直待在临近的其他鱼周围,但又不要太靠近)而产生的自发组织。这种非线性的涌现现象被称为自组织,自组织是系统可以自发优化能量分布以在动态条件下创造更稳定结构的机制。[21]它也是组织应对复杂环境形成复杂自适应系统(CAS,complex adaptive system)的基础,这种系统植根于复杂科学,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22],并致力于探索系统元素之间的连续微观相互作用,以在宏观层面上创建动态的非线性秩序。[23]放在组织运营中,这种系统可以具体描述为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结合正反馈和负反馈来调整组织的架构、活动流程和战略选择,将系统维持在无序和有序的均衡点上,在无序中涌现不断的创新,又能有序使演化“放而不乱”。系统是开放的,同时又是远离平衡状态的,通过持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获取自组织过程的动力。[24]复杂自适应系统能够帮助组织走出效率与创新的困境,帮助管理者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变化。根据复杂科学的观点,复杂自适应系统通常表现出两种涌现特性:一是系统元素相互作用产生的自发秩序,二是随时间演化产生的创新。这解释了为什么复杂自适应系统能够迅速改变、适应和共同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