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的侧影:从轴心时代的李耳到科技社会的李约瑟
- 陈志谦 陈乐濛编著
- 26字
- 2024-12-30 15:14:42
1 小邦寡民的回望者:老子(约公元前571—约公元前471年)
西周分封
中国远古就存在部邦制。部邦是由早期农业经济部族发展而成的原始国家,叫作“氏”。后来部邦的首脑或者邦主也叫作“氏”,这就是氏族的来源。部邦战争导致统一制度的形成。统一天下的范围从泰皇(羲皇或太昊帝)伏羲首先统一黄河流域到农皇(炎帝)神农统一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再到轩皇(黄帝)轩辕统一泰东各部邦,在中原建立起部邦共主、统一天下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所以,伏羲、神农和轩辕被后世追谥为三皇。其后五位杰出帝王用武力或文德维护天下统一形成部邦共主制度,他们被后世追谥为五帝——少昊帝金天、颛顼帝高阳、帝喾[kù]高辛、尧帝(1)陶唐和舜帝有虞。三皇五帝时期是华夏统一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
被选举为最后一个部邦共主的帝王是夏后氏大禹,他接任天下共主后结束了部邦共主制度,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以其部邦名称“夏”为天下统一王朝名称,即夏朝。不服从的部邦被消灭后又重建部邦,叫作封土建国——封国,再后来叫作诸侯国;服从夏朝的部邦得到夏王护佑也演变为封国,处在边远地区的部邦一般叫作方国;另外,还有一些不服从但没有被征讨的叫作方国。王朝的王或帝又叫作天子——被神化为天帝的嫡长子及其后裔在人间的代理人。王朝实行世袭传承制度,封国和方国的国主、君主也实行世袭制,于是部邦共主制被王国世袭制替代。
夏商周三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天子直辖国土——都在条件最好的中原地区,封国大多在条件较好的中部地区,后来与天子之国合称“中国”。除此之外,在边远地区还有面积大小不一、数量繁多的方国和部邦,甚至松散的部落,只要认同天子的统治地位就不会被征讨。因为方国、部邦和部落条件不好,一般不上税。条件好一点的有出兵的义务——如周朝时夜郎国就曾出兵讨伐楚国。封国与方国、部邦、部落条件不同,义务不同,权力也不同,因此又分为几个等级,即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五服、六服、九服等最远最差蛮荒之地的,统称为荒服。封国中的五爵以侯爵最多,所以封国一般又称作诸侯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重新赐封建立的国家或封国,共有71个,因为都是用周王实际赐封的土地建立的国家,所以称作实际封国。其中,最初与周王同姓的姬姓封国53个,异姓之国(或有功之臣与前朝贵族,或三皇五帝与夏商王朝后裔的封国)共计18个。53个姬姓封国,周公之后加封2个,共计55个姬姓封国,这55个姬姓封国灭国后以国为姓而演变成55个姬系姓氏。最初的53个姬姓封国里面,姬昌及其兄弟的直系子孙封国为15个,属于护卫周朝的直亲封国。这就是左丘明《左传》和荀况《荀子》说“诸侯国封国七十一,姬姓之国四十和兄弟之国十有五个”的来源。
除了71个封土建国的封国,还有宣布服从周天子而没有灭国并接受封号的封国、方国,约330个,称作名义封国。名义封国加上实际封国共约400个(这是《吕氏春秋》说400个封国的历史来源)。此外,整个姬周王朝(包括西周与东周)时期,四周八方的边远地区的部邦和部落,为了获得和平安定、图个“正统”名誉,宣布服从周天子而前来首都上贡的“泛诸侯国”,称作服国,约有800个(这是《吕氏春秋》等说服国800个的来源)。这800个服国类诸侯国,再加上前面的实际封国和名义封国400个,一共有1200余个泛诸侯国。